【作品介紹】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2卷。
【原文】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作者:唐·李白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①。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②。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③。郎悟前后際,始知金仙妙④。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彼我俱若喪,云山豈殊調。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怡然青蓮宮,永愿恣游眺。
【注釋】
①《莊子》:“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②釋家以此身為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堅者是地,潤者是水,暖者是火,動者是風。③《楞嚴經》: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求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湛然常定之謂寂,瑩然不昧之謂照。寂,其體也。照,其用也。體用不離,寂照雙運,即是定慧交修,止觀互用之妙諦。④《維摩詰所說經》:法無有人前后際斷故!度A嚴經》:雖知諸法無有前際,而廣說過去。雖知諸法無有后際,而廣說未來。雖知諸法無有中際,而廣說現(xiàn)如今。金仙,謂佛。釋成時曰:李白詩云:“朗悟前后際,始知金仙妙。”束文人如稻、麻、竹、葦,吐不出此十字。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http://)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卷182_1【?元丹丘方城寺?玄作】李白
茫茫大?中,惟我?先?。
???火?,假合作容貌。
?除昏疑?,?略入精要。
澄??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後?,始知金仙妙。
幸逢?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山?殊?。
清?生?空,明月??笑。
怡然青??,永?咨?眺。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