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由姜夔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為作者懷念戀人之作。第一句以肥水“無盡期”寫起,喻相思之無盡期。“當初”句更顯今日之沉痛。第三句寫夢憶,呼應“種相思”之痛。“暗里”句寫天亮夢醒,再寫二十年傷春如故的恒久之思。“人間別久不成悲”,道出人間至情至理,令人備感傷痛。“兩處沉吟”是寫對方亦在思戀詞人。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原文】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作者: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注釋】①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②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東南流經(jīng)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③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后尤不該分別。
④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⑤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⑥夔(kuí) :(1) 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商周銅器上多夔狀紋飾。(2) 人名。相傳為堯、舜時樂官。如:夔摯(夔:舜時樂官名。摯:太史摯,周官)。(3) 夔州,舊府名,府治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⑷夔姓:請參見詞條夔姓。
【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凄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里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賞析】
本詞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為懷念合肥戀人所作。這首記夢詞,題目是《元夕有所夢》,作于寧宗慶元三上元宵節(jié)。
這是一首情詞,與姜夔青年時代的“合肥情事”有關,詞中懷念和思戀的是合肥的舊日情侶?梢钥闯觯资且粋至情至性的人,雖往事已矣,但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轉換,加上人事變幻的滄桑,并沒有改變白石對合肥情侶的深深眷戀。所以在長期浪跡江湖中,他寫了一系列深切懷念對方的詞篇。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之夜,他因思成夢,夢中又見到了舊日的情人,夢醒后寫了這首纏綿悱惻的情詞。這一年,上距初遇情人時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
頭兩句揭示夢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興,興中含比。肥水分東、西兩支,這里指東流經(jīng)合肥入巢湖的一支。明點“肥水”,不但交待了這段情緣的發(fā)生地,而且將詞人拉入到遙遠的沉思。映現(xiàn)在詞人腦海中的,不僅有肥水悠悠向東流的形象,且有與合肥情事有關的一系列或溫馨或痛苦的回憶。東流無盡期的肥水,在這里既象是悠悠流逝的歲月的象征,又象是在漫長歲月中無窮無盡的相思和眷戀的象征,起興自然而意蘊豐富。正因為這段情緣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痛苦思念,所以次句筆調(diào)一轉翻怨當初不該種下這段相思情緣。“種相思”的“種”字用得精妙無比。
相思子是相思樹的果實,故由相思而聯(lián)想到相思樹,又由樹引出“種”字。它不但賦予抽象的相思以形象感,而且暗示出它的與時俱增、無法消除、在心田中種下刻骨鏤心的長恨。正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心頭,又上眉頭。”(李清照)“不合”二字,出語峭勁拗折,貌似悔種前緣,實為更有力地表現(xiàn)這種相思的真摯深沉和它對心靈的長期痛苦折磨。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三四兩句切題內(nèi)“有所夢”,分寫夢中與夢醒。刻骨相思,遂致入夢,但由于長期睽隔,夢中所見伊人的形象也恍惚迷離,覺得還不如丹青圖畫所顯現(xiàn)的更為真切。細味此句,似是作者藏有舊日情人的畫像,平日相思時每常展玩,但總嫌不如面對伊人之真切,及至夢見伊人,卻又覺得夢中形象不如丹青的鮮明。意思翻進一層形成更深的朦朧意蘊。下句在語言上與上句對仗,意思則又翻進一層,說夢境迷蒙中,忽然聽到山鳥的啼鳴聲,驚醒幻夢,遂使這“未比丹青見”的形象也消失無蹤無處尋覓了。如果說,上句是夢中的遺憾,下句便是夢醒后的惆悵。與所思者睽隔時間之長,空間之遠,相見只期于夢中,但連這樣不甚真切的夢也做不長,其情何堪?上片至此煞住,而“相思”、“夢見”,意脈不斷,下片從另一角度再深入來寫,抒發(fā)夢醒后的感受。
換頭“春未綠”關合元夕,開春換歲,又過一年,而春郊尚未綠遍,仍是春寒料峭:“鬢先絲”說自己輾轉江湖,蹉跎歲月雙鬢已斑斑如霜,縱有芳春可賞,其奈老何!兩句為流水對,語取對照,情抱奇悲,造意奇絕。
接下來“人間別久不成悲”一句,是全詞感情的凝聚點,飽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深沉的悲慨。真正深摯的愛情,總是隨著歲月的積累而將記憶的年輪刻得更多更深,但在表面上,這種深入骨髓的相思卻并不常表現(xiàn)為熱烈的爆發(fā)和強烈的外在悲痛,而是象在地底運行的巖漿,在平靜甚至是冷漠的外表下潛行著熾熱的激流。又象是地表之下的地下河,深處奔涌激蕩,外表卻不易覺察。特別是由于年深歲久,年年重復的相思和傷痛已經(jīng)逐漸使感覺的神經(jīng)末梢變得有些遲鈍和麻木,心田中的悲哀也積累沉淀得太多太重,裹上了一層不易觸動的外膜,在這種情況下,就連自己也仿佛意識不到內(nèi)心深處潛藏的悲哀了。“多情卻似總無情”(杜牧《贈別二首》),這“不成悲”的表象正更深刻地反映了內(nèi)心的深切悲痛。而當作者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時,悲痛的感情不免更進一層。詞人在幾天前寫過的一首同調(diào)作品中有“少年情事老來悲”,正與此同。這是久經(jīng)感情磨難的中年人更加深沉內(nèi)含、也更富于悲劇色彩的感情狀態(tài)。在這種以近乎麻木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刻骨銘心的傷痛面前,青年男女的卿卿我我、纏綿悱惻便不免顯得浮淺了。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紅蓮夜,指元宵燈節(jié),紅蓮指燈節(jié)的花燈。歐陽修《驀山溪·元夕》:“剪紅蓮滿城開遍”,周邦彥《解語花。元宵》:“露?紅蓮,燈市花相射”,均可證。歇拍以兩地相思、心心相知作結。與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相同。“歲歲”照應首句“無盡”。這里特提“紅蓮夜”,似不僅為切題,也不僅由于元宵佳節(jié)容易觸動團圓的聯(lián)想,恐怕和往日的情緣有關。古代元宵燈節(jié),士女縱賞,正是青年男女結交定情的良宵,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柳永的《迎新春》可以幫助理解這一點。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因此年年此夜,遂倍加思念,以至“有所夢”了。說“沉吟”而不說“相思”,不僅為避免重復,更因“沉吟”一詞帶有低頭沉思默想的感性形象,頗有李商隱“月吟應覺月光寒”的意境。“各自知”,既是說彼此都知道雙方在互相懷念,又是說這種兩地相思的況味(無論是溫馨甜美的回憶還是長期別離的痛苦)只有彼此心知。兩句用“誰教”提起,似問似慨,如泣如訴,象是怨恨某種不可知的力量使雙方永遠睽隔,又象是自怨情癡不能泯滅相思。正是“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在深沉刻至的“人間別久不成悲”句之后,用“誰教”二句作結,這是一句提空描寫,變實為虛、化人為物,詞的韻味顯得悠長深厚,含蘊空靈。
情詞的傳統(tǒng)風格偏于柔婉軟媚,這首詞卻以清健之筆來寫刻骨銘心的深情,別具一種峭拔雋永的情韻。全篇除“紅蓮”一詞由于關合愛情而較艷麗外,都是用經(jīng)過錘煉而自然清勁的語言,可謂洗凈鉛華。詞的內(nèi)容意境也特別空靈蘊藉,純粹抒情,絲毫不及這段情緣的具體情事。所謂“意愈切而詞愈微”,“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此詞的特點。
【講解】
這首記夢詞,作于寧宗慶元三年元宵節(jié),題目是《元夕有所夢》。
本詞以倒敘開始,先敘夢醒之后的無限悵觸。肥水源出合肥,點明兩人相愛地點。詞人悵恨的是當初不該彼此鐘情,因為情愫一經(jīng)種下,就如水流之無有盡期,戀情亦是沒有已時,即使分別以后,也是相互懷念,無時或忘。詞意至此轉入夢境,“夢中”兩句,寫詞人日有所思,夜間便有所夢,但夢里的她卻似隱若現(xiàn),迷離朦朧,還不及畫中人那樣真切分明?上У氖蔷瓦B這樣飄忽不定的夢,也很快被幾聲鳥啼驚破了。這里寫夢中相會,不作正面敘述描繪,而是隱約其詞,欲說還休。
作者寫本詞時已四十多歲,開始進入老境;世途的艱難,使他嘆息“少小知名翰墨場,十年心事只凄涼。”二十多年前的戀情,到如今只能引起無限悲思:“少年情事老來悲。”“春未綠”兩句點出,目前的凄涼況味,使他深感綠滿大地的芳春尚未來到,而自身卻已鬢發(fā)蒼蒼,徒傷老大。兩人一別多年,只有在夢中能夠小會片刻:“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江梅引》)有時就連在夢中也見不到伊人,使他更深系念:“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同上)
“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句話耐人尋思,別離本來只令人悲:“悲莫悲兮生別離”(《楚辭•九歌》)。“執(zhí)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周邦彥《蝶戀花》)。但分別時間一久,其感覺就與初別不同,是由表露轉為內(nèi)蘊,敏銳變成遲鈍,此所謂“不成悲”也。但“不成悲”不等于不悲,相反的是別愈久則愛愈深,而悲也愈甚了。詞人在同時所作《鷓鴣天》題為《元夕不出》的詞中寫道: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唯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娃笑語歸。
這首詞可以作為“誰教”兩句的注腳,每當那個令人惆悵的日子──元宵燈節(jié)到來之時,人們都上街歡游賞燈,而他卻偏偏觸景傷情,閉戶不出。“誰教”是設問,試想兩人各處天之一涯,每年此時,紅蓮明燈雖粲然如昔日,而彼此卻都已歷盡滄桑,追憶起當年歡聚的“舊情”,怎不教人黯然神傷!這種由于長別離而引起的長相思,究竟是誰所造成的,又有誰能理解呢?只有兩人各自去細細體味了。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總的說來,兩首詞都是寫夢境,只是前者勾勒清晰,想象豐富,后者情調(diào)幽暗迷惘,低徊留連。關于夢醒后的描寫,前者采用淡筆,以自然之物襯托出內(nèi)心衷情;后者運用濃墨,借燈節(jié)歡樂反跌出淪落之悲。此外并通過補敘、倒敘、襯托、渲染、追憶、想象,使這首字數(shù)不多的小詞容納了豐富的內(nèi)容和復雜的心理活動,還能開拓詞境,給讀者留下回味的余地,而作者的相思之意,也就象夢幻般地縈繞在人們的心上。這大概就是白石戀情詞最值得稱道的特色吧!
【作者介紹】
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與姜石帚并非一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詞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早有文名,頗受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人推賞,以清客身份與張?等名公臣卿往來。人品秀拔,體態(tài)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詩詞、精音樂、善書法、對詞的造詣尤深。有詩詞、詩論、樂書、字書、雜錄等多種著作。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相關文章。
今存詞八十多首,多為記游、詠物和抒寫個人身世、離別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對于時事的感慨。其詞情意真摯,格律嚴密,語言華美,風格清幽冷雋,有以瘦硬清剛之筆調(diào)矯婉約詞媚無力之意。代表作《暗香》、《疏影》,借詠嘆梅花,感傷身世,抒發(fā)郁郁不平之情。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黨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其《揚州慢》(淮左名都)是較有現(xiàn)實內(nèi)容工作,它通過描繪金兵洗劫后揚州的殘破景象,表現(xiàn)對南宋衰亡局面的傷悼和對金兵暴行的憎恨。詞中“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幾句頗受人們稱道。他晚年受辛棄疾影響,詞風有所轉變,如《永遇樂》(云隔迷樓)、《漢宮春》(云日歸歟)等,呈現(xiàn)出豪放風格!栋资廊烁枨分杏惺呤鬃远惹⒆⒂信宰V,是流傳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樂譜資料。姜夔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對后世影響較大。其詩初學黃庭堅,后學晚唐陸龜蒙,雖精心刻意詞句,但較少纖巧之痕,詩風清妙秀遠,如《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等。所著《詩說》頗有獨到見解。生平詳見夏承燾《姜白石編年箋!返。卒年據(jù)《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絳帖平》、《續(xù)書譜》和琴曲《古怨》。
【宋詞英譯】
Partridge Sky
A Dream on the Night of Lantern Festival
The endless River Fei to the east keeps on flowing;
The love seed we once sowed forever keeps on growing.
Your face I saw in dream was not clear to my eyes
As in your portrait, soon I am wakened by birds' cries.
Spring not yet green,
My grey hair seen,
Our separation's been too long to grieve the heart.
Why make the past reappear
Before us from year to year
On Lantern Festival when we are far apart!
【詞牌簡介】
鷓鴣天,據(jù)傳詞名取自鄭隅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又稱《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醉梅花》、《思佳客》。雙調(diào),上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韻,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兩個三字句多用對仗,用“大石調(diào)”。
【格律】
定格
⊙●○○⊙●△,(可作⊙○⊙●●○△)
⊙○⊙●●○△。
⊙○⊙●⊙○●,
⊙●○○⊙●△。
○●●,(可作●○●)
●○△,
⊙○⊙●○○●,
。ㄗⅲ骸穑浩铰 ●:仄聲 ⊙:可平可仄 △:平聲韻 ▲:仄聲韻)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