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作者:佚名
譯文四野的戰(zhàn)爭還沒得到安平,我已經(jīng)老了卻得不到安寧。子孫們在戰(zhàn)場上盡都殉難,兵荒馬亂又何需老命茍全。扔掉拐杖出門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為我流淚辛酸。慶幸牙齒完好胃口還不減,悲傷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兒既披戴盔甲從戎征戰(zhàn),也只好長揖不拜辭別長官。聽到老伴睡路上聲聲哀喚,嚴(yán)冬臘月仍然是褲薄衣單。明知道死別最后一次見面,貧賤夫妻怎么不憐她饑寒。今朝離去永不能回返家園,猶聽她再三勸我努力加餐。土門關(guān)深溝高壘防守堅嚴(yán),杏園鎮(zhèn)天險足恃偷渡實難。形勢變不比當(dāng)年鄴城之戰(zhàn),縱然是死去時間也有寬限。人生世上都有個離合悲歡,哪管你饑寒交迫衰老病殘!想以前少壯年華國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躕長吁短嘆。普天下應(yīng)征入伍戒備森嚴(yán),戰(zhàn)爭的烽火已彌漫了崗巒。尸骸積山一草一木變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紅遍。戰(zhàn)火遍地何處覓人間樂園,勤王殺敵又豈敢猶豫盤桓。毅然地拋棄茅棚奔赴前線,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斷肺肝!
注釋⑴四郊:指京城四周之地。⑵垂老:將老。⑶焉用:何以。身獨完:獨自活下去,完即活。⑷投杖:扔掉拐杖。⑸骨髓干:形容筋骨衰老。⑹介胄:即甲胄。鎧甲和頭盔。⑺長揖: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上官:指地方官吏。⑻歲暮:年底。⑼孰知:深知。⑽加餐:多進飲食。⑾土門:在今河陽孟縣附近,是當(dāng)時唐軍防守的重要據(jù)點。壁:壁壘。⑿杏園:在今河南汲縣東南,為當(dāng)時唐軍防守的重要據(jù)點。⒀勢異:形勢不同。⒁豈擇:豈能選擇。端:端緒、思緒。⒂遲回:徘徊。竟:終。⒃被岡巒:布滿山岡。⒄丹:紅⒅盤桓:留戀不忍離去。⒆蓬室:茅屋。⒇塌然:形容肝腸寸斷的樣子。摧肺肝:形容極度悲痛。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zhàn)爭中,唐軍于鄴城兵敗之后,朝廷為防止叛軍重新向西進擾,在洛陽一帶到處征丁,連老翁老婦也不能幸免。《垂老別》就是抒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苦情。
一開頭,詩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寧靜”的時代的動亂氣氛中,讓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語勢低落,給人以沉郁壓抑之感。他慨嘆著說:“子孫都已在戰(zhàn)爭中犧牲了,剩下我這個老頭,又何必一定要茍活下來!”話中飽蘊著老翁深重的悲思。戰(zhàn)火逼近,官府要他上前線,于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顫巍巍地跨出了家門!巴墩瘸鲩T去”,筆鋒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個深明大義的老人,他知道在這個多難的時代應(yīng)該怎樣做。但是他畢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戰(zhàn)士看到這番情景,不能不為之感嘆唏噓!巴袨樾了帷,就勢跌落,從側(cè)面烘托出這個已處于風(fēng)燭殘年的老翁的悲苦命運!靶矣醒例X存,所悲骨髓干!毖例X完好無缺,說明還可以應(yīng)付前線的艱苦生活,表現(xiàn)出老翁的倔強;骨髓行將榨干,又使他不由得悲憤難已。這里,語氣又是一揚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內(nèi)心復(fù)雜的矛盾和變化。“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弊鳛槟凶訚h,老翁既已披上戎裝,那就義無反顧,告別長官慷慨出發(fā)了。語氣顯得昂揚起來。
接下去,就出現(xiàn)了全詩最扣人心弦的描寫: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xùn)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