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兩漢
作者:張衡
原文: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cè)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yuǎn)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cè)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琴瑯?,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yuǎn)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cè)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yuǎn)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側(cè)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yuǎn)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作者:佚名
翻譯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泰山。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泰山支脈艱險(阻止我不得親近美人)。側(cè)身向東望眼淚沾濕了我的衣襟。美人送給我金錯刀,(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瓊英美玉。但是道路悠遠(yuǎn)使我徘徊不安。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心意煩亂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桂林,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湘水深不可測(阻止我到不了桂林)。側(cè)身向南望眼淚沾濕了我的衣襟。美人送給我琴瑯?(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成雙的白玉盤。但是道路悠遠(yuǎn)使我因失意而悲傷,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煩憂不樂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漢陽,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隴阪迂回險阻(阻我難至漢陽)。側(cè)身向西望眼淚沾濕了衣裳。美人送給我貂??。(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明月珠。但是道路遙遠(yuǎn)使我徘徊不進,猶豫不決,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愁悶郁結(jié)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雁門,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塞上雨雪紛紛(礙我不達雁門)。側(cè)身向北望眼淚沾濕了衣巾。美人送給我錦繡段。(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青玉制就的幾案。但是道路悠遠(yuǎn)使我一再嘆息,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郁悶怨恨呢?
注釋()梁父:泰山下小山名。()翰:衣襟。()金錯刀:王莽鑄幣“一刀平五千”,因“一刀”兩字用錯金工藝,故稱之為“金錯刀”。()英:“瑛”的借字,瑛是美石似玉者。()瓊瑤:兩種美玉。()倚:通“猗”,語助詞,無意義。()桂林:郡名,今廣西省地。()湘水:源出廣西省興安縣陽海山,東北流入湖南省會合瀟水,入洞庭湖。()琴瑯?:琴上用瑯?裝飾,?是一種似玉的美石。()漢陽:郡名,前漢稱天水郡,后漢改為漢陽郡,今甘肅省甘谷縣南。()隴阪:山坡為“阪”。天水有大阪,名隴阪。()??:直襟的單衣。()踟躕(chí chú):徘徊不前貌。()雁門:郡名,今山西省西北部。()??:雪盛貌。()段:同“緞”,履后跟。()案:放食器的小幾(形如有腳的托盤)。
參考資料: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鑒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年 :-頁 .
這詩共分四章,分別列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個遠(yuǎn)處地名,表達詩人四處尋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悵憂傷的心情。
第一章說思念之人在泰山,我想去追尋她。但有泰山下的小山“梁父”阻隔,只能側(cè)身東望,眼淚沾濕衣襟。那美人贈給我?把“金錯刀”的佩刀,我用“英瓊瑤”這幾種美玉回報她,但路途太遠(yuǎn),無法送達,心中煩憂,徘徊不安。
其余三章結(jié)構(gòu)相同,按“所思、欲往、涕淚、相贈、傷情”的次序來寫,除了美人所贈及詩人回報物品不同之外,每章方位地名亦不同。
這四章不同方位的地名抉不是隨便寫的。第一章地點是泰山,古人認(rèn)為“王者有德功成則東封泰山,故思之” 。漢武帝曾登封泰山,東漢安帝在公元年(延光三年)亦登泰山祭告岱宗?梢娫娙耸羌南M诰,希望他振作有為,詩人愿以道術(shù)報君,使天下大治。但外戚宦官這些小人的阻擋,詩人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只能徘徊憂傷。第二章地點是在桂林郡。據(jù)史載,東漢安帝、順帝時,這一帶民族矛盾尖銳,順帝為此極為優(yōu)慮。第三章所思之處在 “漢陽”,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xùn)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