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乞出師札子》原文
臣伏自國家變故以來,起于白屋,實懷捐軀報國、雪復讎恥之心,幸憑社稷威靈,前后粗立薄效。而陛下錄臣微勞,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數(shù)視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撫諸路。臣一介賤微,寵榮超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軍馬,使?jié)謭D。臣實何人,誤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晝度夜思,以圖報稱。
臣揣敵情,所以立劉豫于河南,而付之齊、秦之地,蓋欲荼毒中原生靈,以中國而攻中國。粘罕因得休兵養(yǎng)馬,觀釁乘隙,包藏不淺。臣不及此時稟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謀,使劉豫父子隔絕,五路叛將還歸,兩河故地漸復,則金賊詭計日生,它時浸益難圖。
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復拘臣淹速,使敵莫測臣舉措。萬一得便可入,則提兵直趨京、洛,據(jù)河陽、陜府、潼關,以號召五路叛將,則劉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陜右可以盡復。至于京東諸郡,陛下付之韓世忠、張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滑,經(jīng)略兩河,劉豫父子斷可成擒。如此則大遼有可立之形,金賊有破滅之理,四夷可以平定,為陛下社稷長久無窮之計,實在此舉。
假令汝、潁、陳、蔡堅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進或無糧可因,攻或難于饋運,臣須斂兵,還保上流。賊定追襲而南,臣俟其來,當率諸將或銼其銳,或待其疲。賊利速戰(zhàn),不得所欲,勢必復還。臣當設伏,邀其歸路,小入必小勝,大入則大勝,然后徐謀再舉。設若賊見上流進兵,并力來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長驅,搗其巢穴。賊困于奔命,勢窮力殫,縱今年未盡平殄,來歲必得所欲。亦不過三二年間,可以盡復故地。陛下還歸舊京,或進都襄陽、關中,唯陛下所擇也。
臣聞興師十萬,日費千金,邦內騷動七十萬家,此豈細事。然古者命將出師,民不再役,糧不再籍,蓋慮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遠在上流,去朝廷數(shù)千里,平時每有糧食不足之憂。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陜、洛,而在寨卒伍有饑餓閃走,故臣急還,不遂前功。致使賊地陷偽忠義之人旋被屠殺,皆臣之罪。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濟此大事也。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愿畢矣。然后乞身還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許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無任戰(zhàn)汗。取進止。
三月十一日,起復太尉、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臣岳飛札子。
岳飛《乞出師札子》注釋
、國家變故:指“靖康之變”,靖康二年(27),金兵南下滅宋,俘虜徽欽二帝及皇族宗室北上。
3、白屋:指出身于平民。白屋指不施彩色、露出木材的房屋。一說,指以白茅覆蓋的房屋。白屋為古代平民所居,故指平民。岳飛“世力農(nóng)”,故稱白屋。
3、讎恥:仇恨和恥辱。
4、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5、陛下:此指宋高宗趙構。
6、布衣:平民百姓。
7、太尉:官名,宋徽宗時定為武官官階的最高一級,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職務。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稱。
8、品秩:官吏的等級。三公: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宋沿東漢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9、恩數(shù):指朝廷賜予的封號等級。二府:宋代稱中書省和樞密院,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利機構。
0、使名:指宣撫使之名義。宋代宣撫使為鎮(zhèn)撫一方之軍政長官。紹興七年(37)岳飛封太尉,繼除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超躐(liè):越級提拔,迅速升遷。這里指皇帝寵恩優(yōu)渥,迅速提升。
2、涯分:限度,本分。
3、益臣軍馬:指命節(jié)制劉光世軍馬事。
4、誤辱:謙辭,表示承蒙。
5、劉豫:南宋初偽齊政權皇帝。
6、粘罕:即完顏宗翰(080?37),本名粘(黏)沒喝,漢語訛為粘罕,金國開國功臣,歷侍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三朝皇帝。
7、觀釁:窺伺敵人的間隙。此指金兵窺伺宋軍可乘之機。
8、包藏:指包含隱藏的禍心。
9、稟:承受。睿算妙略:圣明的決策,高妙的謀劃。
20、伐其謀:破壞敵方施展的謀略。
2、五路叛將:指淪陷于金人之手的京東路、京西路、河北路、河東路、陜西路五路叛將。岳飛認為這些地方將領多遭脅迫投降金人,王師若至,可為內應。
22、兩河:指河北路、河東路。
23、浸:逐漸。
24、假臣日月:給我一些時間。日月,這里指時間。
25、淹速:遲速,指時間的長短。岳飛希望不要限制時間。
26、京、洛:指宋東京開封和西京洛陽。
27、河陽:今河南孟州。因勢臨黃河,故稱河陽。漢時始設縣,唐時置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于此。陜府:即陜州,今河南陜縣。潼關:關隘名。
28、汴都:即汴京(今河南開封),當時劉豫的偽齊政權盤踞在汴京。
29、河北:河北路。其地東濱海,西臨太行,南臨河,北據(jù)三關,即今北京霸縣以南河北省全境及河南、山東黃河以北之地。
30、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北宋皇?五年(053)設置京畿路,治所在開封府。陜右:陜西的別稱,指陜西路。
3、京東諸郡:京東兩路所轄諸郡。
32、韓世忠(089?5):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字良臣,陜西省綏德縣人。
33、?、滑:河北西路?州(治所在今河南?h)、大名府路的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縣東)。
34、經(jīng)略兩河:經(jīng)營謀劃河北、河東兩路。
35、大遼有可立之形:出兵占領?、滑兩地后,就形成領有遼國舊域的形勢。大遼指西遼,遼亡,耶律大石稱帝,是為西遼。西遼為金人所迫,岳飛設想在金人破滅形勢下,西遼可以興國,意在扶遼抗金。
36、四夷: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含有輕蔑之意。
37、為:表示強調。
38、汝、潁、陳、蔡:指汝州(治所梁縣,今河南汝州)、潁州(今安徽阜陽)、陳州(治所宛丘,今河南淮陽)、蔡州(治所汝陽,今河南汝南)。堅壁清野:作戰(zhàn)時采用的一種謀略。轉移或隱藏人口和物資,清除野外可資敵的各種設施,使敵人毫無所得。
39、商於:古地區(qū)名,又名於中,今河南淅川西南。虢:宋代虢州等地區(qū),今河南嵩縣西。要害:關系軍事全局的重要地點。
40、可因:可依據(jù)。因,依據(jù)。
4、饋運:運輸軍糧。
42、上流:指長江上流,今湖北一帶。
43、利:謀利。
44、邀:攔截。
45、徐謀再舉:妥善謀劃,進行第二次行動。
46、淮上:淮水上游。今江蘇北部淮河流域一帶,當時由韓世忠、張俊分片劃為防區(qū)。
47、四川:宋時曾設川峽四路,后簡稱四川。約略今四川東部、貴州大部、云南東北部、陜西西南部及甘肅東南部等地區(qū)。
48、長驅:迅速地向遠方挺進。
49、巢穴:金兵老巢。
50、奔命:指忙于應付。岳飛設想直搗敵軍巢穴,敵軍勢必回師救濟,忙于應付而勢衰力盡。
5、平殄:平定,消滅。
52、舊京:指故都開封。
53、關中:泛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域。今指陜西渭河流域一帶。
54、籍:征收。
55、部曲:原為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大將軍營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軍候一人。后來泛指軍隊。
56、去秋臣兵深入陜、洛:指紹興六年八月收復商州(今陜西商洛市一帶)、西京長水縣(今河南洛寧縣西)之役。
57、卒伍:古時軍隊編制,五人為伍,百人為卒,后來也泛指軍隊,這里指兵卒。閃走:逃跑。
58、賊地陷偽忠義之人:指淪陷金人、偽齊所占領地區(qū)內效忠宋室的人士。
59、戒敕:告誡。有司: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60、方寸:指心。
6、太上皇:皇帝父親的尊號。梓宮:皇帝、皇后的棺材。
62、天眷:猶天之眷屬,皇帝的家眷。
63、乞身:古代以做官為委身事君,故稱請求辭職為乞身。
64、夙昔:早晚,朝夕。
65、狂易:疏狂輕率。
66、無任戰(zhàn)汗:不勝惶恐。戰(zhàn)汗,恐懼出汗。
67、起復:指一般開缺或革職官員重被起用,或者是官員守父母喪尚未滿三年期而應召任職。
岳飛《乞出師札子》翻譯
下臣自從靖康年間宋室巨變后,本出身于平民,追隨陛下您的軍隊,真心懷有為國家舍棄生命、洗雪國仇與恥辱的壯心。有幸依靠宋室神靈的庇佑,先后為國家做了一些微薄的效勞。然而陛下記下了臣的微薄功勞,從布衣百姓提拔任用臣,居然在不到十年時間內,將臣的官職升到太尉,官階并列三公高位,對臣的封賜等級視同于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待遇,又加贈臣宣撫使的名位,出任湖北、京西兩路宣撫使。臣原本只是一個地位低微的人,蒙受皇上的恩寵越次擢升,超出了應有的限度,現(xiàn)在又承蒙陛下增加軍隊,以助收復中原的宏圖。臣算什么人呢,承蒙陛下神圣的知遇之恩到這種地步,豈敢不日思夜想,去報答陛下的恩寵呢。
臣揣測敵方軍情,他們之所以在河南扶持劉豫,使他統(tǒng)領黃河以北的山東、陜西等地域,是打算殘害中原百姓,用中原地區(qū)來攻擊宋室。粘罕因此得到休兵養(yǎng)馬的喘息機會,伺隙窺探可乘之機,包藏著不小的禍心。臣不在這個時候稟告陛下讓您圣明決策、高妙謀劃,去破壞敵方的陰謀詭計,使得劉豫父子分離,促使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陜西五路叛變將領回歸宋朝,使得河北、河東的失地能逐漸收復,那么金人就會不斷使出詭計,到了那時也逐漸很難有所圖謀了。
臣希望陛下您能給臣一些時間,不要給臣限定時間,使得敵軍難以猜測到臣的作戰(zhàn)計劃。倘若萬一得手便可以長驅直入,率領軍隊直逼開封、洛陽,占據(jù)河陽、陜州、潼關一帶地方,并以此召喚五路叛將反戈,那么劉豫必定會舍棄汴都開封,而向河北逃亡,這樣開封周圍、陜西失地便可以收復了。至于京東兩路所轄諸郡,陛下您可以交付韓世忠、張俊兩位將軍,也可以率軍攻下。臣然后分派軍隊占領?、滑,進軍圖謀河北、河東兩路,劉豫父子肯定可以擒獲。這樣的話,西遼可以興國,金人能夠破滅,四方異族也可以平定。陛下江山社稷長遠無窮的大計,確實就在于這一軍事舉動。
假如偽齊聯(lián)合金國在汝州、潁州、陳州、蔡州等地堅壁清野,在商於、虢州、洛陽等地屯兵駐守要塞,我宋軍進擊就沒有糧草可供給養(yǎng),攻伐又難以運輸軍糧。那么臣就需收兵,確保長江上游湖北等地的安全。金兵勢必追逐襲擊而向南進軍,臣等待金兵到來,必當率領各位將領或者挫敗敵軍的銳氣,或者等待敵軍疲乏。金兵謀利速戰(zhàn)速決,卻無法實現(xiàn),必然會卷土重來。臣必定設下伏軍,攔截敵軍的歸路,敵軍小入埋伏圈我們就獲得小勝,大入就能獲得大勝,此后再妥善謀劃,進行下一步行動。假設敵軍看到我們進兵長江上游,合并軍力來侵犯淮河,或者分兵進攻四川路;臣便率軍長途挺進,直搗金兵的老巢。敵軍受困忙于應付,勢衰力盡,即使今年不能徹底消滅,明年也必定能實現(xiàn)我們的軍事計劃。不超過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全部收復國土了。陛下您回歸開封故都,或者進一步遷都襄陽、關中,唯聽從陛下的選擇定奪。
臣聽說:興兵十萬,每天耗費千金,國內要動用七十萬人家的賦役,這難道是小事嗎。然而古代命令將領率兵征討,老百姓不用第二次服役,也不用第二次征收糧食,這是因為謀慮周詳而物資充足。如今臣的軍隊,遠在長江上游,距離朝廷幾千里路,平時常有糧食匱乏的憂慮。因此,去年秋季我的軍隊深入陜、洛地區(qū),而在軍營中的士兵有因挨餓而逃跑,所以我率軍趕緊撤回,未能完成前面的功業(yè)。導致淪陷區(qū)內效忠國家的人隨即被敵軍屠殺,這都是我的罪過。如今只能依靠陛下您告誡有關部門,廣泛儲備糧草補給,使我能夠專心思考軍事計劃,不再因憂心軍糧而擾亂心思,那么謀劃確鑿計策周密,必定能有助于完成收復國土的大事。
將來迎回太上皇、寧德皇后的靈柩,奉請皇室親眷回國,使得祖廟再得安寧,萬民一起歡慶,陛下高枕安睡,再無金兵威脅的憂慮,這樣臣的志向愿望就完全實現(xiàn)了。然后,臣乞求解甲退職,返回故里,這是臣往日所自夸的宏愿。敬請陛下寬恕我的輕狂,臣不勝惶恐。臣的意見是否妥當,請陛下裁決。
紹興七年三月十一日,起復太尉、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臣岳飛札子。
岳飛《乞出師札子》賞析
《乞出師札子》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寫的一道奏章。此前宋高宗曾把岳飛召至“寢閣”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睖蕚鋵⒐馐浪客醯隆⑨B瓊等淮西兵馬五萬余人隸屬于岳飛。岳飛見部隊行將擴充,收復中原有望,心情異常激動,親手寫成了這道札子。奏中字字滲透著愛國之心,滿懷激動、興奮之情。岳飛在奏章中提出收復中原的宏圖,計劃周密,極有遠見。然而撥淮西軍與岳飛一事,卻以宋廷的出爾反爾告終。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