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綱傳原文
李綱,字伯紀,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無錫。父夔,終龍圖閣待制。綱登政和二年進士第,積官至監(jiān)察御史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權(quán)貴,改比部員外郎,遷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師大水,綱上疏言陰氣太盛,當以盜賊外患為憂。朝廷惡其言,謫監(jiān)南劍州沙縣稅務(wù)。
七年,為太常少卿。時金人渝盟,邊報狎至,朝廷議避敵之計,詔起師勤王,命皇太子為開封牧,令侍從各具所見以聞。綱上御戎五策,且語...... 靖康元年,以吳敏為行營副使,綱為參謀官。金將斡離不兵渡河,徽宗東幸,宰執(zhí)議請上暫避敵鋒。綱曰:
時方議和,詔止綱進兵。未幾,徐處仁、吳敏罷相而相唐恪,許翰罷同知樞密院而進聶山、陳過庭、李回等,吳敏復(fù)謫置涪州。綱聞之......。張浚為御史,劾綱以私意殺侍從,且論其買馬招軍之罪。詔罷綱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尚書右丞許翰言綱忠義,合之無以佐中興。
紹興二年,除觀文殿學士、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是時,荊湖江、湘之間,流民潰卒群聚為盜賊,不可勝計,多者至數(shù)萬人,綱悉蕩平之......九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大使,綱具奏力辭,曰:"臣迂疏無周身之術(shù),動致煩言。今者罷自江西,為日未久,又蒙湔祓,畀以帥權(quán)。昔漢文帝聞季布賢,召之,既而罷歸,布曰:'陛下以一人之譽召臣,一人之毀去臣,臣恐天下有以窺陛下之淺深。'顧臣區(qū)區(qū)進退,何足少多。然數(shù)年之間,亟奮亟躓,上累陛下知人任使之明,實有系于國體。"詔以綱累奏,不欲重違,遂允其請。次年薨,年五十八。訃聞,上為軫悼,遣使賻贈,撫問其家,給喪葬之費。贈少師,官其親族十人。
綱負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為社稷生民安危。雖身或不用,用有不久,而其忠誠義氣,凜然動乎遠邇。每宋使至燕山,必問李綱、趙鼎安否,其為遠人所畏服如此。綱有著《易傳》內(nèi)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論語詳說》十卷,文章、歌詩、奏議百余卷,又有《靖康傳信錄》、《奉迎錄》、《建炎時政記》、《建炎進退志》、《建炎制詔表札集》、《宣撫荊廣記》、《制置江右錄》。
宋史?李綱傳翻譯
李綱(083年-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宋徽宗政和二年(2年)進士,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jié)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nèi)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32年),復(fù)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官。多次上疏,陳訴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紹興十年(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倉前山欏嚴精舍寓所,贈少師。淳熙十六年(89年),特贈隴西郡開國公,謚忠定。李綱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