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破在最深谷。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云拼欲下星辰動,天樂一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賞析這首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做作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發(fā)天然;最后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fā)感情,略出桃源別后,難再重游一意。全詩風物隨時而變,情調(diào)隨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這首詩名義上可以納入游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經(jīng)成為中秋季節(jié)人們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余觀賞者怎么懂得,能夠說百人百解。有接洽仕宦潦倒,解釋后半局部是以仙宮比方朝廷,渴望早日回歸;也有把前半部門說明為用“寒露墜”代指人生禍福無常,說這是劉禹錫對人生的感嘆之作。興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xiàn)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shù)魅力。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