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xùn)
|
快速閱讀培訓(xùn)
|
速讀訓(xùn)練軟件
|
超右腦訓(xùn)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經(jīng)典詩句
>
歐陽修《朋黨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朋黨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在1044年(慶歷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評為是歐陽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運動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漢語言文學傳世的政論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該文實踐了歐陽修“事信、意新、理通、語工”的理論主張。通篇對比,很有特色。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位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稌吩唬“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惟:只有
B.所惜者名節(jié) 惜:愛惜
C.退四兇小人之朋 退:黜退
D.可以鑒矣 鑒:借鑒
5.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惟君子則有之 則同道而相益
A. B.
或投之黃河 則天下治矣
故為人君者 而唐遂亡矣
C. D.
三千人為一大朋 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6.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的
詞語
,補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其)所貪者,財貨也。
B.(故)天下亦大治。
C.(昭宗)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
D.以(此)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認為朋黨現(xiàn)象自古就有,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
B.作者認為共同的物質(zhì)利益或精神追求可以把人們聯(lián)系在一起。
C.作者認為能夠正確地對待不同的利益集團,是國家強盛的關(guān)鍵。
D.作者認為君主一定要認真對待誰是君子誰是小人這個問題。
8.請簡要分析在第③段中作者是怎樣論證自己的觀點的。(4分)
9.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3分)
(2)更相稱美,更相推讓。(3分)
(3)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3分)
答案
4.(3分)A 5.(3分)B 6.(3分)D 7.(3分)A
8.(4分)
答案示例:作者運用事例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自己的論點,還引用古代典籍的話證明自己的論點。
9. (1)或者無利可圖而交情日益疏遠的時候,卻反而互相殘害,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不能保全對方。(“賊”“害”為同義并用,“即”為“即使”,“自保”為“保全對方”或者“互相保護”)
(2)互相稱頌,相互謙讓。(“更”與“相”為同義,“稱”與“美”為同義,“推”與“讓”為同義。)
(3)作為國家統(tǒng)治者(作為皇帝的)可以把這些使國家興盛衰亡的史事作為借鑒;蛘撸
歷史
上這些使國家興盛衰亡的史事,作為國君的可以把它作為借鑒。(“興亡治亂之跡”翻譯要恰當,“可以”,譯為“可以”,“以”介詞,后面省略了賓語。)
二:
16.對下列
句子
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但當退小人之偽朋
退:斥退。
C.盡解黨人而釋之
解:押解。
D.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
欺:蒙騙。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臣聞朋黨之說
蚓無爪牙之利。
B.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寧許以負秦曲
C.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18.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起筆不凡,作者理直氣壯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個方面內(nèi)容: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朋黨有君子與小人之別;人君要善于辨別。
B.第二段運用了對比。得出“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的結(jié)論,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同時領(lǐng)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三段以堯之時進元、愷君子之朋,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名士的史實,引用反面例證,闡明迫害殘殺君子之朋導(dǎo)致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
D.文章不諱言朋黨,而是指出朋黨有原則的區(qū)別,并引證歷史來說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國,小人之朋有害于國,希望人君進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偽朋。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當 其 同 利 之 時 暫相 黨 引 以 為 朋 者 偽 也 及 其 見 利 而 爭 先 或 利盡 而 交 疏 則 反 相 賊 害 雖 其 兄 弟 親 戚 不 能 自 保。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4分)
(2)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3分)
參考答案
16.C【“解”是“解除,赦免”的意思。】
17.D【D項,都是轉(zhuǎn)折連詞,卻。A項,助詞,的/助詞,構(gòu)成定語后置。B項,連詞,因/連詞,來。C項,介詞,在/介詞,比!
18. C【“堯之時進元、愷君子之朋”是論證用君子之真朋則國興,以東漢桓、靈時的黨錮之禍、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名士的史實,才是闡明迫害殘殺君子之朋導(dǎo)致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
19.答案: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前2分每斷對兩處得1分,第3分需答對七處)
20.(1)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但是紂王因此而亡國!“各異心”指各存異心;“朋”指朋黨;“然”,但是;“以”,因此!
(2)前代治亂興亡的過程,為君主的可以把它做為借鑒了!“跡”,軌跡,這里指過程;“可以”是“可以之”的省略!
參考譯文
臣聽說關(guān)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jié)為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相同結(jié)為朋黨,這是很自然的規(guī)律。
但是臣以為:小人并無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愛所貪的是薪俸錢財。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地互相勾結(jié)成為朋黨,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后,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漠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會互相保護。所以說小人并無朋黨,他們暫時結(jié)為朋黨,也是虛假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jié)。用這些來提高自身修養(yǎng),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補益。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那么觀點相同就能共同前進。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黨,進用君子的真朋黨,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堯的時候,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結(jié)為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jié)為一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四兇”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愷”的君子朋黨,唐堯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時列位于朝廷。他們互相推舉,互相謙讓,一共二十二人結(jié)為一個朋黨。但是虞舜全都進用他們,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渡袝飞险f:“商紂有億萬臣,是億萬條心;周有三千臣,卻是一條心。”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于是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jié)成一個大朋黨,但周朝卻因此而興盛。后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guān)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等到黃巾賊來了,漢王朝大亂,然后才悔悟,解除了黨錮釋放了他們,可是已經(jīng)無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漸生出朋黨的議論,到了昭宗時,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殺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黃河,說什么“這些人自命為清流,應(yīng)當把他們投到濁流中去”。唐朝也就隨之滅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結(jié)為朋黨的,誰也不及商紂王;能禁絕好人結(jié)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能殺害“清流”們的朋黨的,誰也不及唐昭宗之時;但是都由此而使他們的國家招來混亂以至滅亡;ハ嗤婆e謙讓而不疑忌的,誰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進用他們。但是后世并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蒙騙,卻贊美虞舜是聰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區(qū)別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結(jié)成一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
前代治亂興亡的過程,為君主的可以做為借鑒了。
注釋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 同道:志同道合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然:但是;惟:只是。
反相賊害 賊害:傷害,殘害。
君子則不然 然:這樣。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 守:信奉;名節(jié):名譽氣節(jié)。
但當退小人之偽朋 退:排除,排斥。
則同道而相益 益:幫助。
凡二十二人為一朋 凡:共。
紂有臣億萬 億萬:極言其多。
盡解黨人而釋之 解:解除,赦免。
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鑒:動詞,照,引申為借鑒。
通假字 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厭:通“饜”,滿足。
古今異義 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并列古義:同時列位;今義:并排平列,不分主次。
詞類活用 目為黨人 目:名詞活用為動詞,視,看。
然皆亂亡其國 亂、亡:均為使動用法,使……混亂,使……滅亡。
【寫作背景】
慶歷三年(1043),韓琦、范仲淹、富弼等執(zhí)政,歐陽修、余靖等也出任諫官。這時開始實行一些政治改革。從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相繼貶官開始,他們已經(jīng)被保守派官僚指為朋黨。此后黨議不斷發(fā)生,宋仁宗在寶元元年(1038)還特意下過“戒朋黨”的詔書。到了慶歷三年,呂夷簡雖然被免職,但他在朝廷內(nèi)還有很大的勢力。為了反對改革,以夏竦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擊范仲淹、歐陽修是“黨人”。
歐陽修當時擔任諫官,就在慶歷四年(1044)向宋仁宗上了一篇奏章,叫《朋黨論》,給夏竦等人以堅決的回擊。《朋黨論》這篇著名的政淪文,在革新派與保守派的斗爭中,同樣是很有戰(zhàn)斗意義的。
賞析:
這篇文章起筆不凡,開篇提出:君子無黨,小人有黨的觀點。對于小人用來陷人以罪、君子為之談虎色變的“朋黨之說”,作者不回避,不辯解,而是明確地承認朋黨之有,這樣,便奪取了政敵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開頭一句,作者就是這樣理直氣壯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個方面內(nèi)容: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朋黨有君子與小人之別;人君要善于辨別。作者首先從道理上論述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本質(zhì)區(qū)別;繼而引用了六件史實,以事實證明了朋黨的“自古有之”;最后通過對前引史實的進一步分析,論證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則國家亂亡;用君子之朋,則國家興盛。文章寫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據(jù),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吾子、小人而已。”“朋黨”,指同類人因某種目的而在一起。“自古有之”的“之”是代指“朋黨之說”的。“幸”是希望的意思,“惟幸”,說只希望。“其”,代“朋黨”,為第三人稱“他們”。聽說有關(guān)朋黨的議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只是希望國君能辨別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
第二段:“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以同道為朋”,就是因志同道合而結(jié)為朋黨,“以”是因為的意思,“以同利為朋”,就是因利害關(guān)系相同而結(jié)為朋黨。接下去,作者以設(shè)問的方式提出問題:“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這里用“然”字轉(zhuǎn)折,問道:“我以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這是說小人所喜好的是祿利,“祿”是俸祿,小人所貪的是財物。“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黨引”是結(jié)為朋黨,互相援引。這句說,當他們利害相同時,暫且互相勾結(jié)援引而成朋黨,那是假的。“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及”是到了,“其”代這些小人,“賊害”即傷害。這幾句說,到了他們見到好處而爭先恐后,或者好處已經(jīng)搶光了,交往也少了,則反而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能相保。所以,作者重復(fù)說:“故臣謂小人無朋,偽也。”再說君子,他們的行為完全兩樣:“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不然”,即不是這樣。“守”,是堅守、遵循的意思。“忠信”,是忠誠、守信,“名節(jié)”是名譽、氣節(jié)。君子所堅守的是道義,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以之”的“以”,是憑借的意思,“之”,代上面所說的“道義”、“忠信”和“名節(jié)”。這幾句說,憑借道義、忠信和名節(jié)來修煉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規(guī)范,相助而得益,憑借這些為國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協(xié)力,始終如一。接著,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強調(diào)這些作為與小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得出結(jié)論說:“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退”是斥退,罷黜,“用”是進用。這幾句說:所以做國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黨,用君子的真朋黨,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
第二段運用了對比。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區(qū)別時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結(jié),同利則暫時為朋,見利則相互爭競,力盡則自然疏遠或互相殘害,從實質(zhì)上看,小人無朋;與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結(jié),以道義、忠信、名節(jié)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從這一意義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對比鮮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的結(jié)論,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同時帶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第三段廣泛列舉史實,從各方面論證用君子之真朋則國興,用小人之偽朋則國亡。與上文開頭的“朋黨之說,自古有之”遙相呼應(yīng),對上文結(jié)尾的“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補充和論證。文中正反引用堯、紂時對朋黨的利用,加強對比,闡明小人無朋,君子有朋,有關(guān)國家興亡。再以東漢桓、靈時的黨錮之禍、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名士的史實,引用反面例證,闡明迫害殘殺君子之朋導(dǎo)致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
第三段:作者舉了大量的歷史事實來說明:“堯之時,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共工,?兜等四人”,都是古史傳說中兇狠邪惡之徒,“君子八元,八愷”之“元”,是指善良的人,“愷”是指忠誠的人。傳說高辛氏有八個有才德的后裔,叫做“八愷”。舜輔佐堯黜退四兇小人的朋黨,而進用元、愷君子之朋黨,因而堯的天下得到大治。
至于舜之時,文章寫道:“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說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賢臣一起在朝中做官。“更相稱美,更相推讓”的“更相”,是相互的意思,“更”,讀第一聲。“稱美”,是稱頌人家的美德和好處,“推讓”是謙虛禮讓。這樣,他們團結(jié)一心,舜對他們都加以任用,天下也獲得大治。等等。
第四段:作者帶有總結(jié)性地論述:“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夫前世之主”的夫是發(fā)語詞,沒有實義。“莫如紂”的“莫”是代詞,為無指代詞,代人,當“沒有人”講,代物,當“沒有什么”講。這幾句說,前世君主,能使人人不同心不結(jié)為朋黨,沒有人像商紂王那樣;能禁止善良的人結(jié)成朋黨,沒有人像漢獻帝那樣;能殺戮品行高潔、負有時望者的朋黨,沒有什么時候像唐昭宗統(tǒng)治時那樣。這些國君都把他們的國家搞亂了,滅亡了。“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士,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這是說:“互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生疑心,沒有人像舜的二十二個臣子,舜也不懷疑他們而都加以任用。然而后世的人不責備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欺蒙,反而稱頌舜為聰明的圣人,是因為他能辨別君子和小人啊。”這幾句里,“誚”是責備的意思,“以能辨”的“以”是因為的意思。“周武之士,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舉”是全,“其”是代詞他,即周武王,這句說他全國所有的三千人臣民,全部結(jié)成一個大朋黨。“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多”是人數(shù)多,“大”是范圍廣,這句說,自古以來,結(jié)成朋黨人數(shù)多而且范圍大沒有哪個朝代象周朝那樣的。“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用此以興”的“用此”,就是因此。“善人雖多而不厭”說好人雖多而不滿足,也就是再多也不嫌多。“厭”是滿足。
文章末尾,作者又強調(diào)了一下:“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跡”是歷史事跡,“鑒”是借鑒。這是說上述的興亡治亂的史跡,做國君的可以借鑒。很明顯地請求宋仁宗納諫,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偽朋,以使國家興盛起來。
文章不諱言朋黨,而是指出朋黨有原則的區(qū)別,“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并引證歷史來說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國,小人之朋有害于國,希望人君進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偽朋。文章避免了消極地替作者作辯解,而從正面指出朋黨的客觀存在,指出借口反對朋黨的人就結(jié)為朋黨,說明朋黨有本質(zhì)的不同。這就爭取了主動,使作者立于不敗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強大的批判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運用,又增加了文章議論的氣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859132.html
相關(guān)閱讀: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姜夔《暗香》翻譯賞析
元旦古詩
玉漏遲?詠杯原文_翻譯和賞析_元好問
“送君偏有無言淚,天下關(guān)山行路難”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寒風吹日短,風浪與云平。
上一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全詩翻譯賞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燈下竹煙看更碧,月間花色不分紅”的意思及賞析
描寫思念情人的詩句
“冰肌玉骨 自清涼無汗!--蘇軾《洞仙歌》全詞翻譯賞析
含有哲理的詩句
“鳥逸溪云靜,人行野岸稀。”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曹操詩詞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全詩翻譯賞析
“香斷燈昏吟未穩(wěn),凄清。只有霜華伴月明”全詞賞析
韓愈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古詩賞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
朋友離別的詩句
推薦閱讀
愛情古詩詞
[導(dǎo)語]1、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無題六首其三》 2、嗟余只影系人間,如……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
[導(dǎo)語]出自東晉詩人謝安的《詠雪聯(lián)句》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陸游《烏夜啼》“金鴨馀香尚暖,綠窗斜日
烏夜啼 金鴨馀香尚暖,①綠窗斜日偏明。蘭膏香染云鬟膩,②釵墜滑無聲。 冷落秋千伴侶,闌……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譯文] 池塘邊逐漸萌生了青草,柳林里也增添了婉轉(zhuǎn)啼鳴的小鳥。 ……
王安石 ? 元日,古詩的詩意,賞析,意思
元日① 爆竹②聲中一歲除③, 春風送暖入屠蘇④。 千門萬戶??日⑤, 總把新桃換舊符⑥, 青……
相關(guān)閱讀
網(wǎng)絡(luò)愛情經(jīng)典語句大全_經(jīng)典語句
描寫心情失落的詩句
納蘭詩詞:讓人回味的名句
虞美人影?詠香橙 吳文英
臨江仙?峭壁參差十二峰原文_翻譯和賞析_
有關(guān)描寫秋天的詩詞名句大全集錦鑒賞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_翻譯和賞析
有關(guān)鳥的詩句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