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xué)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xué)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xùn)
|
快速閱讀培訓(xùn)
|
速讀訓(xùn)練軟件
|
超右腦訓(xùn)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經(jīng)典詩句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翻譯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譯文] 草木的生長自有自己的天性,并不是希望讓美人來欣賞攀折的。
[出自] 張九齡 《感遇十二首》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釋:
蘭:此指蘭草。
葳蕤(wēi ruí):枝葉茂盛而紛披。
華同“花”
生意:生機勃勃。
自爾:自然地。
佳節(jié):美好的季節(jié)。
林棲者:山中隱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棲者山林高士、隱士。
譯文1:
春天里的幽蘭春天里翠葉紛披, 秋天里的桂花秋天里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展現(xiàn)出了勃勃生機, 自然地順應(yīng)了美好的青春時節(jié)。
誰想到山林里那些隱逸的高人, 聞到了草木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fā)香氣源于它們的天性, 那里會希求觀賞的人來攀折呢!
譯文2:
澤蘭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潔清新。 蘭桂欣欣生機勃發(fā), 春秋自成佳節(jié)良辰。
誰能領(lǐng)悟山中隱士, 聞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為天性, 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譯文3:
春日里蘭葉生機旺盛,秋天桂花多么皎潔。它們欣欣向上一派生氣,使春秋兩季成為美好時節(jié)。有誰能知道山林中的隱士,從風(fēng)中聞到了芳香因而產(chǎn)生了慕悅。草木如有此心,哪里稀罕每人來攀折?
賞析:
公元737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由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晚年遭饞毀,忠而被貶,“每讀韓非《孤憤》,涕泣沾襟”(徐浩《張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這首詩是
詩人
謫居荊州時所作,含蓄蘊藉,寄托遙深,對扭轉(zhuǎn)六朝以來的浮艷詩風(fēng)起過積極的作用。歷來受到評論家的重視。高在《
唐詩
品匯》里指出:“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淡,體合《風(fēng)》《騷》,??乎盛唐矣。”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二句,互文見意:蘭在春天,桂在秋季,它們的葉子多么繁茂,它們的花兒多么皎潔。這種互文,實際上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括全株而言。春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點出蘭草迎春勃發(fā),具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覺有皎潔明凈的感覺。而“皎潔”二字,又十分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為寫蘭、桂都兼及花葉,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總括,第四句又以“自爾為佳節(jié)”加以贊頌。這就巧妙地回應(yīng)了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shù)募竟?jié)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一般選注本將三四兩句解釋為:“春蘭秋桂欣欣向榮,因而使春秋成為美好的季節(jié)。”認為寫蘭只寫葉,寫桂只寫花。這樣的解釋未必符合詩意。這大概是將“自爾為佳節(jié)”一句中的“自”理解為介詞“從”,又轉(zhuǎn)變?yōu)?ldquo;因”,把“爾”理解為代詞“你”或“你們”,用以指蘭、桂。這樣的解釋值得商榷。首先,前二句盡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語分明是“蘭葉”和“桂花”,怎能將“春”“秋”看成主語,說“春秋因蘭桂而成為美好的季節(jié)”呢?其次,如果這樣解釋,便與下面的“誰知林棲者”二句無法貫通。再次,統(tǒng)觀全詩,詩人著重強調(diào)的是一種不求人知的情趣,怎么會把蘭、桂抬到“使春秋成為美好季節(jié)”的地步呢?根據(jù)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合上下文意來看,“自爾為佳節(jié)”的“自”,與杜甫
詩句
“臥柳自生枝”中的“自”為同一意義。至于“爾”,應(yīng)該是副詞而不是代詞。與“卓爾”、“率爾”中的“爾”詞性相同。“佳節(jié)”在這里也不能解釋為“美好的季節(jié)”,而應(yīng)該理解為“美好的節(jié)操”。詩人寫了蘭葉桂花的葳蕤、皎潔,接著說,蘭葉桂花如此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榮,自身就形成一種美好的節(jié)操。用“自爾”作“為”的狀語,意在說明那“佳節(jié)”出于本然,出于自我修養(yǎng),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知。這就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入下文“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詩的前四句寫蘭桂而不及人,“誰知林棲者”一句突然一轉(zhuǎn),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發(fā)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zhuǎn),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fēng)”二字本于《孟子·盡心篇》:“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fēng)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fēng)者,薄夫敦,鄙夫?qū)挕^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wù)吣慌d起也。”張九齡便運用這一
典故
,使詩意更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一轉(zhuǎn)折,林棲者既然聞風(fēng)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yīng)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意卻另辟蹊徑,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其本性,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實際上,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yè),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當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絕人家賞識;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對人家采擇。從“何求美人折”的語氣來看,從作者遭讒被貶的身世看,這正是針對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況而發(fā)的。“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詩的命意之所在。全詩句句寫蘭桂,都沒有寫人,但從
詩歌
的完整意象里,讀者便不難看見人,看到封建社會里某些自勵名節(jié)、潔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賞析二:
這首
哲理
詩是張九齡貶為荊州長史后所作。開元末期,唐玄宗沉溺聲色,怠于政事,貶斥張九齡,寵任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專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結(jié)黨,把持朝政,排斥異己,朝政更加腐敗。張九齡對此是十分不滿的,于是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托物寓意,寫了《感遇十二首》,樸素遒勁,寄慨遙深。此為第一首,詩以比興手法,抒發(fā)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屈原《九歌·禮魂》中,有“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于對偶句的關(guān)系,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fā),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凈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蘭桂兩句分寫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統(tǒng),不論葳蕤也好,皎潔也好,都表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爾為佳節(jié)”又由統(tǒng)而分。“佳節(jié)”回應(yīng)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shù)募竟?jié)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自”當“各自”解,“爾”當“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潔”。)這里一個“自”字,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yīng)佳節(jié)的特性,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zhì),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筆。
起首四句,單寫蘭桂而不寫人,但第二句卻用“誰知”突然一轉(zhuǎn),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蘭桂風(fēng)致為同調(diào)的隱逸之上。“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由于聞到了蘭桂的芬香,因而發(fā)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zhuǎn),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fēng)”二字本于《孟子·盡心篇》,其中說:“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fēng)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fēng)者,薄夫敦,鄙夫?qū)。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wù)吣慌d起也。”張九齡就把這章中的“聞風(fēng)”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毫不覺得他在用典故,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轉(zhuǎn)折。林棲者既然聞風(fēng)相悅,那未,蘭桂若有知覺,應(yīng)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卻不順此理而下,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而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很清楚,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yè),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點明;而文章脈絡(luò)也一貫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與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為照應(yīng);上文的“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塵相悅”,又與“夫人折”同意相見。這最后十個字,總結(jié)上文,滴水不漏。
古體詩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張九齡在寥寥短章中,獅子搏兔,也用全力。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zhuǎn),七八句是合,結(jié)構(gòu)嚴謹。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無一字落空。表現(xiàn)形式上,運用了比興手法,詞意和平溫雅,不微不昂,使讀者毫不覺得在詠物的背后,講著高雅的
生活
哲理。(沈熙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977863.html
相關(guān)閱讀:
描寫大雪紛飛的詩句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钡囊馑技叭姺g賞析
形容心情復(fù)雜的詩句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上邪》全詩翻譯賞析
同心合意,庶幾有成
上一篇:
“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 史達祖《雙雙燕》全詞翻譯與賞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全詞翻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jīng)疏雨落花村”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關(guān)山水的詩句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過年詩句大全
關(guān)于感恩老師的詩句
“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詩詞
“百大笑向文士,一經(jīng)何足窮”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展望未來的詩句
推薦閱讀
謁金門?閑院宇原文_翻譯和賞析_盧祖皋
謁金門?閑院宇 朝代:宋代 作者:盧祖皋 原文: 閑院宇。獨自行來行去;ㄆ瑹o聲簾外雨。峭……
“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連宛轉(zhuǎn)橋”的意
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連宛轉(zhuǎn)橋。這兩句是說,春日草木茂盛,朱樓不閉,被枝葉下垂的草木……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的意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的詩意:盡管添愁助恨的棹聲緊緊催促,還是不要去理睬它吧……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導(dǎo)語]出自宋代詩人 陸游 的《初夏絕句》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
茶文化詩句
[導(dǎo)語]1、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白居易 2、烹嘗方帶酒,滋味更無茶。薛能 3、時……
相關(guān)閱讀
點絳唇?春眺原文_翻譯和賞析_凌廷堪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意思及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
“霜林落后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的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意
古代愛情詩詞
描寫冬天雪花的經(jīng)典詩句
韓愈《雜說四》原文翻譯賞析
杜甫古詩大全
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