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一本書時,你可能會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因此做筆記時也會有三種不同的方式。你會用哪一種方式做筆記,完全依你閱讀的層次而定。
你用檢視閱讀來讀一本書時,可能沒有太多時間來做筆記。檢視閱讀,就像我們前面所說過的,所花的時間永遠有限。雖然如此,你在這個層次閱讀時,還是會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而且最好是在你記憶猶新時,將答案也記下來—只是有時候不見得能做得到。
在檢視閱讀中,要回答的問題是:第一,這是什么樣的一本書?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fā)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你應該做一下筆記,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尤其如果你知道終有一天,或許是幾天或幾個月之后,你會重新拿起這本書做分析閱讀時,就更該將問題與答案先寫下來。要做這些筆記最好的地方是目錄頁,或是書名頁,這些是我們前面所提的筆記方式中沒有用到的頁數。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這些筆記主要的重點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至少不是細節(jié)。因此我們稱這樣的筆記為結構(structuralnote-making)。
在檢視閱讀的過程中,特別是又長又難讀的書,你有可能掌握作者對這個主題所要表達的一些想法。但是通常你做不到這一點。而除非你真的再仔細讀一遍全書,否則就不該對這本書立論的精確與否、有道理與否隧下結論。之后,等你做分析閱讀時,關于這本書準確性與意義的問題,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這個層次的閱讀里,你做的筆記就不再是跟結構有關,而是跟概念有關了。這些概念是作者的觀點,而當你讀得越深越廣時,便也會出現你自己的觀點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