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設計總目標:1、初步了解魯迅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人。2、學會給課加小標題,概括課的中心思想。3、學習本課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反映人物品質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4、積累描寫魯迅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教學重難點:1、學會給課加小標題。2、能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課前準備:1、朗讀課,自學生字新詞。2、通過資料了解周曄與魯迅。3、概括中五段的段意。試著給各段加小標題。4、在中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教學課時:2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積累詞語。2、初讀課,整體感知,了解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加以概括。3.學習課第一部分內容,體會魯迅先生深受人民愛戴。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提起魯迅先生,我國甚至世界上有許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國偉大的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稱頌,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尋找答案。(板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學生讀課題2、題中的“我”指的是誰?(作者周曄,是魯迅的侄女。本是周曄在魯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時寫的回憶錄,記敘了魯迅先生晚年的幾件事。) 3、解題:為什么作者稱了“伯父”還稱“先生”呢?“伯父”點明了作者和魯迅的特殊親屬關系。“魯迅先生”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并列,使得既具親屬懷念之情,又帶有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意。4、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認識魯迅先生。(明確:魯迅是我國著名的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檢查課前學習情況1.出示中的生字新詞,學生認讀。(重點指導:“唁、滸、囫、圇、悼”等的讀音,“囫圇”一詞的字形。) 2、出示詞語,理解意思。殯儀館:供辦理喪事的地方。追悼:對死者表示沉痛的懷念。挽聯(lián):哀悼死者的對聯(lián)。吊唁:祭奠死者并慰問家屬。囫圇吞棗: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tǒng)接受。張冠李戴: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顛倒了事實,認錯了對象。冠,讀“guān”,帽子。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三、初讀課,整體感知1、了解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加以概括。1)速度課,說說中作者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課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為五段)交流匯報:第一部分主要寫伯父去世了,人們在萬國殯儀館追悼魯迅先生的情景。第二部分寫作者與伯父談《水滸傳》和伯父送書給作者的事。第三部分寫伯父講“碰壁”的事。第四部分寫魯迅先生救助黃包車夫的事。第五部分寫魯迅先生關心她家的女傭阿三。 2)加小標題。(1)指導擬定小標題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根據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簡短的話和詞語作小標題;二是從每段中摘出最能表達中心的句子或詞語作小標題。擬定小標題必須抓住每段的主要內容,突出重點,簡明扼要。(2)小組交流,指名匯報。根據學生匯報,老師相機板書. ( 一、深切的懷念或沉痛悼念 二、談《水滸傳》 三、講“碰壁” 四、救助車夫 五、關心女傭)四、學習第一部分(沉痛悼念,深受愛戴)1.默讀課第一部分內容,說說從這部分課中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到魯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與愛戴。)2.交流: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表現在哪里?⑴吊唁的人多——數量多,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⑵送的花圈挽聯(lián)多。⑶吊唁的人悲痛——失聲痛哭。3.有感情地朗讀課第一部分內容。4.過渡:當時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這么多人愛戴的原因嗎?(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著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⑴抓住“呆呆地”“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體會“我”失去伯父時的悲痛心情。⑵了解“我”對伯父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原以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樣。參加追悼活動后,覺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樣,而是受人民崇敬與愛戴的伯父。) ⑶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體會“我”的悲痛之情。 五、課堂小結 1.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魯迅先生為什么受這么多人愛戴的原因了。(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的PPT)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引讀課最后一段話,初步感知魯迅先生的品質。)2.教師小結:伯父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這么多人的愛戴。從全義內容看,這第一部分是明確地提出問題。后面各部分是以具體事例做答;從敘述順序看,全是“倒敘”,先寫結果后寫原因,明寫結果暗寫原因。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2.思考課后問題。
板書設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談《水滸傳》 關心、教育孩子 講“碰壁” 頑強斗爭 深切懷念救 助車夫 憂國憂民 女傭阿三的回憶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右腦開發(fā) | 記憶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3 JiYi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