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讀了日本《私幼時報》編輯的《1995年全國幼兒教育研究大會資料特輯》及《東京兒玉幼兒園學年教育計劃綱要》,對日本幼兒教育的現狀有了一些粗淺認識,覺得日本幼兒園組織游戲的經驗對我們頗有借鑒作用,現綜合其資料簡介如下,供我國幼兒園教師參考。
首先,日本幼兒園組織游戲的指導思想和目的均從幼兒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目標明確,要求具體,針對性強。
1995年日本幼教研究大會游戲分會研討的主題為“發(fā)掘兒童自己要玩并能玩得入迷的游戲,研究與其相關的教育措施”。與會者認為,幼兒園應發(fā)展和組織這樣的游戲,為幼兒生動活潑、健康全面的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例如,兒童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乃是兒童性格培養(yǎng)的重點之一,為此,他們認為在游戲活動中,既要重視孩子們施展本領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又要求孩子們能抑制自己,注意為伙伴著想,發(fā)揮別人的作用。再如,針對有的兒童不愿參加集體游戲,或雖然參加了游戲卻玩得不起勁,全靠教師撥撥轉轉的問題,游戲分會討論認為這既與家庭教養(yǎng)有關,也是園所教養(yǎng)工作不當的反映(如有的教師不善于啟發(fā),不能引導幼兒?自覺進入游戲,而是簡單布置任務“要兒童游戲”)。福島女專附屬幼兒園在會上介紹了他們的經驗。該園的教養(yǎng)目標是:知,會開動腦筋學習;情,天真活潑,純樸誠懇;意,堅強韌性,不怕困難;健,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他們十分重視游戲在實現以上目標中的作用,重視游戲的趣味性,注重在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個性與主動精神,注意在活動交往中促進幼兒之間的感情交流。為此,他們既重視實踐性游戲(如種甘薯,煮甘薯,做粘糕,做咖喱飯等),又注意配合節(jié)日開展社會性游戲及其它多種形式的自選游戲。
其次,日本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安排,在總目標之下的階段性教育目標較明確,與各科作業(yè)活動及大、中、小班之間聯系較密切。
例如,東京兒玉幼兒園4歲幼兒10月份的教育計劃、各科作業(yè)都以秋季運動會為中心。各科的教育要點分別為:《認識社會》是遵守規(guī)則,愛護用具,友誼競賽等;《自然》是運動器械的制作、使用與維護;《計算》課是認識速度快慢、位置先后等;《語言》是學習競賽公約與競賽用語;《音樂》是學習運動會歌,配合體操進行曲做律動練習;《美工》是學習制作運動會用品,如彩旗等。繪畫則以表達運動會印象的自由畫為主;《體育》與戶外游戲則圍繞運動會進行預備練習(如練習運動前后洗手、喝水、吃東西、脫放衣服等,或做競賽模仿游戲)。在階段性和年齡差異方面,他們注意根據季節(jié)特點和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狀況開展游戲活動。例如,4月份剛入園的3歲幼兒,主要是開展積木、秋千、滑梯、攀登架、沙場、小皮球等玩具游戲,同時他們組織觀看《金太郎的故事》《快樂的郊游》等卡通片,借以培養(yǎng)幼兒對入園后新生活的興趣。他們對這些心情不安的新入園幼兒,在游戲方式上并不要求天天一律搞整班活動,而是圍繞玩具或娃娃家主題,邀請大、中班的個別小朋友參加搞些小組游戲。例如,交朋友游戲,要求彼此告訴和記住姓名,拉著手玩或合用玩具,促成大與小的幼兒互助友愛,以逐步加深對集體的感情。待游戲結束后,教師與大、中、小班幼兒一起收拾玩具。排隊洗手也作為聯絡和培養(yǎng)感情的教育方式。進入6月,增加過拱橋、捉迷藏、滾球、淋浴等活動。7月,再由淋浴過渡到下游泳池,開始水深10至15公分,等逐漸適應后,再逐步加深。8月初第一學期結束,迎接暑假。9月開學后要匯報假期生活,回憶上學期學會了什么,是否養(yǎng)成每天用餐前、游戲或便后洗手及游戲結束后收拾玩具、場地的好習慣。12月入冬,除組織幼兒開展行動機敏、遵守規(guī)則的防災(火災、地震等)練習活動與日常安全教育外,還組織幼兒觀察霜露、大雪、冰柱等,并適當增加了室內游戲,例如玩積木、看小人書、丟手帕、摸瞎子及買賣物品、開小火車等“娃娃家”游戲。還有圣誕節(jié)活動、生日聯歡會、迎接春節(jié)、學期結業(yè)式等。4歲幼兒增加了參觀動物園、開展愛鳥日活動,并適當開展手工制做、賽跑、投擲、跳繩、相撲、跳箱、平衡木、墊上體操、自行車賽等簡單技能性游戲活動。要求幼兒結合游戲,數秋千擺動次數、跳繩次數,認識前后、左右、快慢等,對遠足旅行的要求則更高。5歲幼兒的遠足活動,添加了采集紅葉、植物標本、海貝、彩石子、昆蟲等,對采集的物品要集中展覽。
再者,他們的游戲活動充滿“人情味”,十分重視游戲對幼兒情感、意志、品德等的陶冶與熏染。
例如,剛入園的新朋友在交朋友的小組游戲或迎新晚會上可以得到大班兒童贈送的一片紅葉、一個小貝殼等小禮品,聽到大班小朋友活潑感人的歡迎詞和看到大班兒童逗引情趣的的文娛表演。在小型聚會上,講完了故事,聽者說者都要發(fā)言談感受,借機交流感情,加深理解和友誼。小班幼兒的生日晚會要請全班小朋友、家長、教師、大中班代表參加,內容主要有歌舞表演、祝賀發(fā)言、贈送小紀念品等。小班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祝賀,這對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加強團結,開闊眼界,發(fā)展語言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大班結業(yè)晚會的文娛表演、祝賀發(fā)言及贈送小紀念品(后兩項活動,我國幼兒較少開展)等對即將離園的大班和升中班的小班兒童有較好的感染效果。
針對獨生子女剛入園時活動不主動的問題,神奈川甸宛幼兒園分析指出,這些幼兒只愿靠近教師、阿姨,特別不愿意參加集體游戲。該園介紹了通過定位的大型玩具游戲、小道具游戲、規(guī)則性游戲、課題游戲與自由游戲等多種形式,提高幼兒游戲興趣和出勤積極性,并通過游戲建立感情,獲得交朋友的經驗。例如,3歲幼兒入園不久就開始教他們練習用剪刀(這在我國有些禁忌)制作美工用品;4歲幼兒七八月間的水中游戲有打水槍、吹肥皂泡等;5歲幼兒則要在游泳池中練習潛水,做打水仗游戲。游戲活動結合安全教育進行,讓幼兒在活動中鍛煉成長,學會注意安全。這樣的游戲活動確實使幼兒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長進。另外,日本幼兒園的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教材編寫符合幼兒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師生都沒有教背知識的任務包袱。教師能把較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導幼兒開展游戲的啟發(fā)指導上,充分挖掘幼兒主動發(fā)展的潛力。幼兒在知、情、意、能、健等方面的發(fā)展比較全面,教養(yǎng)目標得到較好的落實。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