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爬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有好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性格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民間有說法:“7坐8爬”。意思就是說孩子到第7個月時,脊柱已經能夠支撐頭部,出現了“坐”的姿態(tài),在這之后不久,便出現了“爬”的動作。

  對于嬰兒來說,爬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能促進身

體各部的生長發(fā)育。在爬的時候,孩子總是昂著頭,用雙手和雙腳支撐著軀體前行。這就會使頸部、四肢的骨骼、關節(jié)和小肌肉群得到鍛煉、增強力度。

  由于姿勢的經常變換,促進了小腦平衡機能的發(fā)展,同時使向大腦傳遞刺激的“向心性神經”以及從大腦傳遞信號給四肢的“離心性神經”配合默契,協調發(fā)展。因此,無論是從運動量還是從運動幅度來分析,爬比走更能起長身體的作用。

  “爬”也更能促進兒童心理的發(fā)展。當孩子在襁褓中時,視聽所及,范圍甚小。當孩子能坐著時,視聽的范圍略有擴大。但由于是固定在某一“點”上,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當孩子能爬的時候,就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姿態(tài)由靜到動,范圍由點到面。

  孩子可以在地板或床上爬來爬去,他看到的與聽到的事物更加多了,也就發(fā)展了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孩子是有模仿性的,很喜歡模仿小貓、小狗爬行,往往把爬行作為一種“模仿性游戲”。孩子在這類游戲中會模仿貓叫、狗叫,不僅顯示出自我欣賞,并急切企盼得到大人承認。這有利于孩子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孩子在爬的過程中會碰到危險,吃點苦頭,這并非是壞事而是好事。比如說,孩子在床上爬,一不小心爬越床邊,跌下床來,于是,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保持重心,防止滑落”的體驗。又比如說,孩子在地板上爬,一不小心撞在柜角上,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眼看前方,繞過障礙”的體會。這樣,就能促使孩子反應靈敏、動作準確,以主動適應客體,為擴大和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做家長的擔心孩子學爬會出現危險,或認為爬的形象不雅觀,會對孩子加以呵斥、阻止。但是,家長過早或經常讓孩子久坐,是不利于孩子骨骼、肌肉和大腦神經的發(fā)育的。嬰兒期沒有充分得到“爬”的鍛煉的孩子,到了學齡前期,就會顯得反應遲鈍、動作笨拙,游戲能力遜于同齡伙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46239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