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6分)
李光地,字晉卿,福建安溪人。幼穎異。力學慕古,康熙九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十三,耿精忠反,鄭錦據泉州,光地奉親匿山谷間,錦與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密疏言:“閩疆褊小,自二賊割據,誅求敲撲,民力已盡,賊勢亦窮。南來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歲月,恐生他變。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關,鄭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與贛州接壤,賊所置守御不過千百疲卒。竊聞大兵南來,皆于賊兵多處鏖戰(zhàn),而不知出奇以搗其虛,此計之失也。宜因賊防之疏,選精兵萬人或五六千人,詐為入廣,由贛達汀,為程七八日耳。二賊聞急趨救,非月余不至,則我軍入閩久矣。賊方悉兵外拒,內地空虛,大軍果從汀州小路橫貫其腹,則三路之賊不戰(zhàn)自潰。伏乞密敕領兵官偵諜虛實,隨機進取。”置疏蠟丸中,遣使間道赴京師,因內閣學士富鴻基上之。上得疏動容,嘉其忠。十六,復泉州,光地謁拉哈達于漳州。拉哈達疏稱光地“矢志為國,顛沛不渝,宜予褒揚”,命優(yōu)敘,擢侍讀學士。
十七,同安賊蔡寅結眾萬余,以白巾為號,掠安溪。光地募鄉(xiāng)勇百余人扼守,絕其糧道,賊解去。未幾,錦遣其將劉國軒陷海澄、漳平諸縣,斷萬安、江東二橋,南北援絕。光地遣使赴拉哈達軍告急,值江水漲,道阻,乃導軍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從父日?①,率鄉(xiāng)勇度石珠嶺,芟荊棘,架浮橋以濟。又使弟光垤、光垠以鄉(xiāng)兵千度白鴿嶺,迎巡撫昊興祚軍于永春。師次泉州,擊破國軒,竄入海。拉哈達上其功,再予優(yōu)敘,遷翰林學士。光地上疏推功將帥,辭新命,不允。 十九,光地至京師,授內閣學士。入對,言:“鄭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鼻遗e內大臣施瑯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節(jié)選自《清史稿?列傳四十九》)[注] ① ?,音未詳,人名用字。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A.不可假以歲月 假:給予。B.伏乞密敕領兵官偵諜虛實 諜:偵察。C.遣使間道赴京師 間道:從小路。D.師次泉州,擊破國軒 次:處所。5.從全文看,以下各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為國”的一組是(2分) ( )①十四,密疏言 ②光地募鄉(xiāng)勇百余人扼守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鄉(xiāng)兵千度白鴿嶺 ④光地上疏推功將帥⑤且舉內大臣施瑯習海上形勢 ⑥上用其言,卒平臺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A.耿精忠和鄭錦曾經一起派人招撫李光地,后來得知汀州有危險后又一起發(fā)兵援助汀州,說明二人的立場是一致的。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對反賊宜采取急攻的建議,根據是閩地本身狹小,再經反賊劫掠后民力已盡,反賊的實力也已相應削弱。C.鄭錦的部將劉國軒攻陷海澄等縣后,李光地陷入險境,后來他的叔父李日?率領鄉(xiāng)勇趕來救助,可見李家對朝廷的忠誠。D.在與蔡寅的交鋒中,李光地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采取了斷絕敵人糧道的方法,迫使敵人撤退,這體現了他的作戰(zhàn)才能。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竊聞大兵南來,皆于賊兵多處鏖戰(zhàn),而不知出奇以搗其虛,此計之失也。(5分)
。
(2)拉哈達疏稱光地“矢志為國,顛沛不渝,宜予褒揚”,命優(yōu)敘,擢侍讀學士。(5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