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早教-教什么,怎么教,找誰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對于家中獨苗寵愛有加,愿意犧牲一切來撫育他成才,這是人之常情,我們都能諒解。許多家長以自己的意愿為孩子設計未來,雖然是出于關心與愛護,但可能脫離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令孩子將來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而威逼利誘,讓孩子在疲勞和厭倦中不得不勉強去上這個班那個班,到頭來會不會“竹籃打水”?

誰來教?

早教的目的簡單地說有6點:
1、促進大腦發(fā)展和身體成長,讓孩子越來越聰明,身體越來越靈活;
2、促進感覺統(tǒng)合,使孩子在入學后具有最佳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3、發(fā)展孩子的適應力、觀察力、記憶力、專注力、思考力,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4、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使孩子具備入學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條件;
5、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能辨別是非,具備一定的生活管理能力,特別是時間管理能力;
6、懂得保護自己,能避開危險,抗拒誘惑,記住主要的電話和家庭地址,知道危急時如何求助。

從這六點看,就知道“誰來教”了——當然是家長了。除非是家長因某種原因無法負起教育孩子的任務,那么選擇較好的托班或親子園來代勞,這樣的話,早教就變成“找教”了。

教什么?怎么教?

1、通過對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五感的有效刺激,促進大腦神經(jīng)元的加速連接。

孩子是否聰明,決定在0至6歲期間的大腦發(fā)展。大腦皮層布滿著無以計數(shù)的神經(jīng)元,但只有在有效刺激下神經(jīng)元才會通過突觸相互連接,這個連接過程,0至3歲最為活躍,沒連接的神經(jīng)元就會很快報廢,而在6歲以后,大腦的成長就逐漸平穩(wěn),上升的幅度越來越小。

那么父母怎樣協(xié)助孩子修煉出一個更聰明的大腦,就成為早教的第一個目標。怎么教?拿什么教材來教?必須記。哼@絕不是老師教學生,一個說,一個聽!其實就是引導寶寶做一些活動或和寶寶做些游戲。換句話說,不同的刺激作用,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材及教學法。

2、有規(guī)劃地引導孩子通過各種動作類游戲,促進身體發(fā)育的同時,也促進了心智成長。

寶寶鍛煉身體的目標和作用都和成人不同,所以機械式的早操或激烈的跑步都不適合,基本上要通過不同的游戲來進行。那么怎么鍛煉?在科學化的設計下,通過動作類游戲來促進及改善肌肉張力、前庭系統(tǒng)及側化發(fā)展,加速感覺統(tǒng)合和左右腦神經(jīng)回路的連接,直接強化孩子的學習能力與動手能力。

3、通過競賽類游戲、操作性游戲或活動、實地觀察和體驗等方式來進行認知教育。

這些游戲或活動,在進行上決不能按照一教一學的教育模式進行,而是讓孩子在享受樂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種知識和概念,使用新詞匯,提高了語言表達力,促進了觀察力、想象力、思考力、記憶力和表達力,在這同時,也對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體驗到合作與分享的意義,提高了溝通能力。

4、通過游戲和生活體驗,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提高生活管理能力。

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適應環(huán)境、利用資源和避開危險保護自己的能力。為了玩得盡興,孩子們也自覺地做好時間管理和養(yǎng)成珍惜游戲器材、玩具的良好習慣。

上述四個方面,都可以稱為早教,它有幾個特點:
1)負起早教責任的“老師”是爸爸媽媽;
2)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參與或引導,屬于“不教而教”;
3)學習的方式都是通過游戲或活動,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學習效果;
4)這樣的學習沒有考試,也沒有結業(yè)證書,而是逐漸提高的心智發(fā)展。

上早教班有沒有必要?

目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成本高昂,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擁有較佳教育資源的小學,家長不得不“接受”這些小學開出的種種條件,例如擁有奧數(shù)、英語或一些“特長班”的證書。為滿足這些需求去上早教班是不得已的,我沒話說,但決不能因此而忽略直接關系孩子“心智成長”的早教。

另一方面,因為異地工作或特別原因無法親自給孩子實施早教的家長,送孩子進入“親子中心”也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5723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