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早期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提倡的,但是由于家長們太過心急了,就讓早教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變成了阻礙孩子正常發(fā)育的因素。這樣一來在對孩子進行早教就沒有必要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才可以讓早教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來呢。
金教授告訴記者,按照兒童的發(fā)育規(guī)律,3歲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在這之前,是孩子形成人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時期。他們需要在這個階段獲得機會,去主動探索環(huán)境,但不是強迫性的學習。也就是說,3歲以前應該更多地學做人,學做一個會吃、會睡、會走、會說的獨立人,學做一個適應環(huán)境的社會人。直到3歲以后,孩子們才會真正有意識地去接觸更多知識,以及文化、藝術等技能,也就是所謂的“學做事”。這是由其能力發(fā)展的循序漸進性決定的,萬萬違反不得。
過去有句話叫:“3歲看老。”于是,早期教育很多家長秉承這樣的觀念,開始為自家寶寶在3歲時呈現(xiàn)過人一面而費盡心機:管它什么才藝,一律多管齊下,越早越好。對此,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兒保科教授金星明提醒,3歲前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學這學那,否則只會攪亂他們的正常發(fā)育。
英國有一項被稱為“確保開端”的兒童健康管理計劃,在這其中也專門設有“0—3歲關鍵期計劃”。縱觀這項計劃中提出的育兒理念,其4大奮斗目標:意志堅強、善于表達、學習能力強、安全健康,就非常明確地將重點集中在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性格和人格的塑造上,而非具體才藝技能的獲取。而國內(nèi)的兒童健康管理項目,也有著區(qū)分明確的0—3歲、3歲以后的培養(yǎng)計劃。比如,在前期的培養(yǎng)中,主要以音樂熏陶、習慣養(yǎng)成為主,而閱讀、美學等實用技能則全部留到3歲之后。
總結:當然每個孩子的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培養(yǎng)的關鍵因素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希望家長在了解了這些以后可以運用正確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早起教育的,不要讓早教成為影響孩子發(fā)育的重要因素。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