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早期教育網(wǎng)
育兒知識
親子活動
家庭教育
父母學堂
智力開發(fā)
潛能開發(fā)
兒童記憶力訓練
兒童右腦開發(fā)
學前教育網(wǎng)
國外早教
名人育兒
行為習慣
兒童心理
性格培養(yǎng)
情商德育
才藝培養(yǎng)
健康育兒
營養(yǎng)美食
性別教育
學前教育
入園入托
幼兒園教案
胎教知識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早期教育
>
家庭教育
>
培養(yǎng)好習慣訣竅:關鍵頭3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標與規(guī)范的和諧混成。因此,我希望能將習慣培養(yǎng)細化到驚人的程度。也就是說,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養(yǎng)成哪些良好習慣?培養(yǎng)這些習慣應采取哪些具體步驟?應達到什么樣的規(guī)范標準?都應當通過研究實踐總結出來。 當然,這是對研究者的要求。對于父母與教師來說,只需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的情況,確立培養(yǎng)目標及方法即可。
問題在于,在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我們到底追求什么?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培養(yǎng)出良好的習慣?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務時,要求服務者露出八顆牙齒。大家可以對著鏡子試一下,露出八顆牙齒時的笑容確實是燦爛的。應當說,這一要求是有依據(jù)的,但是,稍有社會經(jīng)驗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顆牙齒的笑容未必發(fā)自真心,假笑、干笑、傻笑、狂笑等等,都可以露出八顆牙齒,這是人們所需要的嗎?
由此,我覺得,習慣培養(yǎng)應當人格化而不能單純的技能化。說具體一些,就是在習慣培養(yǎng)過程中,應當以健康人格為核心目標,注意觀念與情感的培養(yǎng),使孩子對每一個好習慣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曉之信之踐之。
我曾倡導培養(yǎng)小學生的10個好習慣:
A、說了就要做;
B、耐心聽別人講話;
C、按規(guī)則行動;
D、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
E、節(jié)約每一分錢;
f、天天鍛煉身體;
G、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H、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
I、做事有計劃;
J、干干凈凈迎接每一天。
舉“耐心聽別人講話”為例,如果將其培養(yǎng)成技能化的習慣,可以視此為命令或鐵的紀律,一旦違反將受重罰?梢韵嘈,人是可能這樣養(yǎng)成習慣的。如果按人格化的習慣培養(yǎng)的要求,則重在培養(yǎng)對別人的理解與尊重,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嚴。
可以比較一下,技能化的習慣會使人機械,缺乏內(nèi)心的認同與熱情;人格化的習慣則可能是自然和諧的,因為已化為理念,內(nèi)心會認同也會有熱情。簡言之,技能化習慣培育的是機器,而人格化習慣培育的是真正的人。深入思考,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人格化習慣具有再生性和遷移性。譬如,你習慣了關心和尊重別人,你不但會主動問候,耐心聽別人講話,你還會注意從不把自己的包放到別人家的桌子上妨礙別人等。用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態(tài)度去對待別人,這就是最重要的具有遷移價值的習慣。
1、關鍵在頭三天,形成在一個月
按照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
周士淵先生分析,這21天是個平均數(shù),養(yǎng)成的習慣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的時間也肯定不一樣。既然這21天是個平均數(shù),那我們用一個月的概念更好記,而且更保險,所以“培養(yǎng)習慣重在一個月,關鍵在頭三天”。同時,周先生還總結出習慣培養(yǎng)的七個秘決,即:
A、真正懂得重要性
B、找出可行性分析
C、統(tǒng)籌安排,逐一擊破
D、關鍵前三天,重在一個月
E、每天前進一點
f、借東風
G、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我想,周先生的分析很有見地。不過,我認為,培養(yǎng)習慣的第一月說“重要”是不夠的,應當說是決定性的,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尤其如此。
我敬佩周先生,因為他不光在說,更在做,在不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且毅力驚人。
那一天,他在我的辦公室里,為了說明持之以恒可以形成意想不到的新習慣和新能力,他當場做了一個表演。
已經(jīng)56歲的周先生站正后,低頭把腰慢慢彎下,膝蓋繃直。他先是手指尖觸地,后掌根觸地,繼而又全掌穩(wěn)穩(wěn)著地。緊接著,又雙腿左右叉開,叉成大八字型,兩手抓住腳后根,慢慢彎腰,頭頂漸漸向地面接近,最后,頭頂竟觸到了地面!
我驚呆了!我比周先生小很多,手指尖夠不著地面,頭頂更遙不可及?裳y關節(jié)炎嚴重的周先生怎么做到了呢?
原來,2001年春節(jié)回上海時,他快60歲的四姐表演給周先生看后,他開始練,每天練,順其自然,至8月1日終于成功。
他說: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凡事認真,真堅持去做,一個月下降一厘米難不難?不難;第二個月再下降一厘米難不難?不難。難的是什么?是堅持。我想,這就是習慣,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于堅持。
2、習慣養(yǎng)成六個步驟
心理學家們認為,小學階段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最佳期。盡管品德培養(yǎng)應該有多種起步,道德行為習慣培養(yǎng)也離不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養(yǎng),但從道德行為培養(yǎng)入手,這的確是發(fā)展小學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小學生心理學》一書中,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習慣是在
生活
過程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yǎng)起來的。習慣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簡單的重復和有意識的練習。”林教授提出在小學階段應具體抓好習慣養(yǎng)成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制定行為規(guī)范;二是適合年齡特征;三是有目的地練習和重復;四是善于客觀地評估;五是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
在潘菽主編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認為:“道德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由不經(jīng)常的道德行動轉化為道德品質(zhì)的關鍵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應注意:一是創(chuàng)設重復良好行為的環(huán)境,不給重復不良行為的機會;二是提供良好的榜樣;三是在有意練習時要明確練習的意義、目的與階段要求,不間斷地堅持下去;四是根除壞習慣時要使學生知道壞習慣的害處,加強克服壞習慣的信心,不要輕易地說“不可救藥”等泄氣話。運用各種具體方法,如活動替代法、銘記警句、利用人為動作延緩壞習慣的出現(xiàn)及合理獎懲等方法來鞏固好習慣抑制壞習慣。
那么,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驟:
A、認識習慣的重要。
B、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
D、持之以恒地練習。
E、及時而科學地評估引導。
f、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集體風氣。
大家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或改正一個不良習慣是艱難的,也是必須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963.html
相關閱讀:
健康:小學生帶著水果上學去
增進親子關系的5個黃金時間
教育是教孩子如何去思考
你注意孩子想象力的培養(yǎng)了嗎
孩子學習輕松源于主動性
上一篇:
成績和快樂,哪個優(yōu)先?
下一篇:
培養(yǎng)興趣的最佳年齡
相關主題
感官訓練
玩出聰明力之音樂聰明力
交流:餐桌上的親子交流學問
認真對待孩子對生命的好奇
培養(yǎng)孩子承認錯誤的好習慣
兒歌能讓孩子長見識 教孩子唱兒歌有竅門
創(chuàng)建快樂家庭的8個小秘密
神奇的敏感期行為
親子溝通,遇到“大堵車”
寶寶也能進行數(shù)學測量
推薦閱讀
孩子太任性是家長的問題
對于愛哭、愛鬧、愛打滾的任性孩子,父母只要按上述辦法堅持到底“治”他幾次,使他感到用……
別讓“攀比”刺痛孩子
孩子怎么了?我不斷地用別人的成績來和女兒作比較,妄圖用刺激的方法來促進女兒,原來,我……
教你親子交流50妙招。
看著小家伙把東西從桌子上一樣又一樣地扔到地上,雖然你的頭都快氣炸了,可你還得堅持不懈……
動動小腦筋 練練思維能力
英國研究思維教育的專家愛德華·德波諾教授認為,思維是可以作為技巧來訓練的。通過有目的……
“不理不睬”是一種管教方式
你是不是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孩子胡亂發(fā)脾氣;當你忙得不可開交時孩子還對你吵鬧不休……這……
相關閱讀
寒假生活:如何使孩子玩和學習兩不誤
女兒的第一次上雜志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和孩子玩點刺激的游戲
親子時間不等于教育時間
費伯入眠法培養(yǎng)孩子獨睡
教子秘籍:讓孩子面對跌倒—正確的教育態(tài)
小孩不喜歡學習怎么辦?
因時施教
孩子磨蹭其實是一種逆反心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