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按照社會學的有關原理,個人社會化是在家庭、學校、社區(qū)、工作單位等環(huán)境中完成的。其中,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的第一要素。人生伊始,個體從母體中獲得生活的過程,就是個體求生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統一過程,這一過程正是通過家庭實現的。童年時期建立親密情感,學習語言,內化文化規(guī)范和價值標準等人生社會化的奠基性工作主要是通過家庭進行。家庭這一特殊的群體在兒童社會化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它社會組織所不能替代的。
學校也是一種對于個人社會化具有特殊價值的環(huán)境因素。它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它還利用其自身的獨特組織方式教授學生家庭以外的文化、角色、價值標準以及禮節(jié)和儀式等。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主要還是知識性教育。關于那些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如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學校教育在這方面卻顯得蒼白無力,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較好地發(fā)揮其功能的話,孩子的情商教育和品質教育將成為空白!人格方面將出現重大缺陷。
談區(qū)二:過分注重孩子的獨立和學識,忽視人格養(yǎng)成和道德發(fā)展。
據1995年零點調查公司參與的"世界公民文化與消費潮流調查",中國國民的價值觀與其他國家明顯不同。各國公眾認為最重要的價值是講究禮貌、責任感、寬容和尊重別人;而中國公眾最重視的價值依次是:獨立、學識和講究禮貌;對責任感及寬容地尊重別人,與他人溝通等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只有略多于50%的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是重要的;只有30%的家長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世界各國中處于最低位置;同樣,只有不到30%的中國人重視容忍和尊重別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約10個百分點。中國家庭忽視人格養(yǎng)成和道德發(fā)展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