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測評(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關于眼睛及視力矯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凹透鏡B.物體通過晶狀體所成的像是虛像C.近視眼看不清遠處景物,是因為景物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后方D.用來矯正遠視眼視力的眼鏡鏡片是凸透鏡2.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洋學習了關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后,總結出的關于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其中錯誤的是( )A.虛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實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縮小的3.如圖所示,物體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減速直線運動。假設在運動過程中重力突然消失,物體將( ) A.立即停止運動 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D.向右上方做勻速直線運動4.下列常見的交通警示語中,與慣性無關的是( )A.珍愛生命,遠離酒駕 B.系安全帶,平安出行C.保持車距,安全駕駛 D.雨后路滑,減速慢行5.分別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滑到鋪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實驗結論或推理可以反駁下列說法中的哪一條( ) A.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緩就越慢B.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C.小車受到力的作用就運動,不受力的作用就不運動D.運動的物體不受力作用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車已經(jīng)進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關于小汽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在水平公路上靜止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汽車在水平公路上緩慢行駛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汽車的重力C.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所受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使用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是為了減小慣性7.發(fā)光物P從距凸透鏡40 cm的地方沿凸透鏡的主光軸向透鏡方向以v=8 c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當運動到3 s時,發(fā)光物P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縮小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8. 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放有質量分別為m1、m2的兩個小球,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運動,則兩小球(設車無限長,其他阻力不計)(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C.若m1<m2,則肯定相碰 D.無法確定是否相碰9.小明和小紅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機對小強同學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別為圖中的甲和乙,則( ) A.小紅離小強的距離近B.小明和小紅離小強的距離相同C.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減小鏡頭對底片的距離D.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增大鏡頭到底片的距離10. 如圖所示,將彈簧測力計左端固定在墻上,右端用細線與重力為10 N的木塊相連,木塊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車上,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現(xiàn)拉動小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 N,則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分別是( )A.10 N,水平向右 B.14 N,水平向左C.6 N,水平向左 D.4 N,水平向右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11.重垂線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如圖所示,設計運用重垂線所依據(jù)的物理知識是 。 12.舞臺上用的一種追光燈,是由透鏡和光源組成的。如果要產生平行光,應該選用 透鏡,光源應放在透鏡的 處。 13.當小玲在觀察陽光通過甲、乙兩個眼鏡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時,發(fā)現(xiàn)兩個眼鏡形成的光斑不同。陽光通過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暗、四周亮,而陽光通過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亮、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斷眼鏡甲是 透鏡,眼鏡乙是 透鏡。 14. (2017?四川成都中考)2018年5月18日,由中國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武裝直升機首飛成功。如圖所示,當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時,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 (選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當直升機在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飛行員受到的合力 (選填“向上”“向下”或“為零”)。 15.艦載機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時,以 為參照物,艦載機是運動的;艦載機著艦后由于 繼續(xù)高速運動,所以必須適時放下著艦鉤,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達到強行減速目的,其中涉及的力學知識是 (填一項即可);當艦載機停在航母水平甲板上時,其重力與 力屬于平衡力。
16.下圖是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套環(huán)游戲。如果設小芳同學使用的套環(huán)的質量為20 g,小芳拋套環(huán)的力為5 N(不計空氣阻力),則小芳將套環(huán)拋出去后,使套環(huán)的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的力是 力,力的大小是 N,力的方向是 的。
17.小芳同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她首先按如圖所示完成儀器裝配,圖中H和H'點是2倍焦距處。經(jīng)過調節(jié),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把蠟燭向 (選填“上”或“下”)調;調節(jié)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這次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18.小林在家里拿爺爺?shù)姆糯箸R做實驗。第一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甲所示,此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第二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乙所示,這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以上兩空均選填“實”或“虛”)。從圖甲到圖乙的變化過程中,放大鏡是逐漸 (選填“靠近”或“遠離”)書本的。與圖乙所反映的成像規(guī)律相同的光學儀器有 。
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6分)19.小紅和小明沿水平方向推、拉一輛小車,如圖所示。在圖中以“O”點代表小車,用力的圖示法畫出他們對小車的合力。
20.如圖所示,完成光線從左邊射向凹透鏡折射后再射向凸透鏡折射后的光路。
21.公共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請在圖中作出站在車里的人的受力示意圖。
四、實驗題(22題8分,23、24題各9分,共26分)2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時,興趣小組的同學作出了如下猜想:猜想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猜想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步驟(a)和(b)是為了驗證猜想 (選填“A”或“B”); (2)步驟(a)和(c)是為了驗證猜想 (選填“A”或“B”); (3)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 (4)實驗中應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 。 23.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進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關結論。請你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1)將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得到如圖所示的光路圖。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 (2)將蠟燭、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下表中。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1 30 15 倒立、縮小的實像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實像4 15 倒立、放大的實像5 5 正立、放大的虛像①上表中實驗序號2中像的性質為 ,實驗序號4中像距為 cm。 ②當燭焰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24.某同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該同學先后三次將同一木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逐漸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觀察木塊運動的距離,從而得出力和運動的關系。 (1)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不要求解釋錯誤的原因) 。 (2)更正錯誤后進行實驗,從實驗中可觀察到,隨著摩擦力的逐漸減小,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逐漸 ,運動的時間越來越 。但由于實驗中摩擦力 ,所以不可能觀察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運動的情形。 (3)在上述實驗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推測:如果摩擦力減小為零,水平面足夠長,那么木塊在水平面上的運動速度既不減小,也不增加,運動方向也不發(fā)生改變,木塊將 。 五、綜合題(25題7分,26題10分,共17分)25.一重20 N的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試求:(1)當物體以3 m/s的速度勻速直線上升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將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當用15 N的力向上提該物體而沒有提動,這時該物體所受力的合力為多大?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一條懂得“慣性”的小狗在18世紀,英國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曾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有一天,這位物理學家懷里抱著一條小狗,來到皇家學會。他請圍觀的同伴取來一個裝滿了水的臉盆,并將那條小狗浸在臉盆中一會兒。“請各位注意!”他說道。這時,這條渾身濕透的小狗已離開臉盆,不停地抖動身體,以抖落體毛上的水。“你們注意到?jīng)]有?我的狗懂得慣性呢!”物理學家得意揚揚地說。其實,這條小狗的反應和其他任何一條淋濕的小狗并沒什么不同,只是不自覺地利用了慣性而已。請根據(jù)你的閱讀,回答下列問題:(1)小狗是如何利用慣性抖落體毛上水的呢?請解釋其中的原因。(2)慣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舉出一些人們利用慣性的實例。
期中測評1.D 2.B3.C 假設在運動過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則支持力消失,對地面的壓力為零,摩擦力為零,物體將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體將沿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4.A A項,飲酒后,酒會對人的中樞神經(jīng)起麻醉抑制作用,使人的反應能力下降,酒后駕車易發(fā)生交通事故,所以酒后不駕車與慣性無關;B項,駕車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汽車發(fā)生事故或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而造成的危害;C項,汽車在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為了避免撞擊事故,行車應保持一定車距;D項,汽車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路面越滑,滑行的距離越遠,故雨后路滑,應減速慢行。故本題選A。5.C A是直接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B和D是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后做出的推理。而當水平面足夠光滑時,由實驗現(xiàn)象推理可知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但小車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可見實驗結論表明“小車受到力的作用就運動,不受力的作用就不運動”的說法是錯誤的。6.B 汽車靜止在路面上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汽車緩慢水平行駛時,汽車對路面的壓力等于汽車的重力,故B正確;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所受牽引力與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質量不變,慣性不變,故使用安全帶和安全氣囊不是為了減小慣性,而是為了減小由于慣性帶來的危害,故D錯誤。7.C 發(fā)光物運動到3 s時離凸透鏡的距離為40 cm-8 cm/s×3 s=16 cm,此距離大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因此發(fā)光物通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像。8.B 根據(jù)題意,小車表面光滑,m1、m2兩小球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時,兩小球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速度運動,所以兩小球不會相碰。9.D 從題圖可以看出,小明所拍的照片比小紅的大,由凸透鏡成像時物像的關系可知,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故小明離小強距離近,A、B錯誤;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即要使像變大,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知,必須要增大像距,同時減小物距,也就是要增大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同時縮短鏡頭與小強的距離。10.D 由題圖知,木塊相對于小車向左運動,則木塊受的滑動摩擦力方向與木塊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水平向右;由于木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Ff=F=4 N。由上分析知,選項A、B、C錯誤,選項D正確。11.解析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重垂線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若墻的棱或鏡框的邊與重垂線平行或重合,則表明它們是豎直的。答案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12.解析 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平行主光軸射出。答案 凸 焦點13.解析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暗、四周亮,說明將光發(fā)散了,是凹透鏡;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亮、四周暗,說明將光會聚了,是凸透鏡。答案 凹 凸14.解析 當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時,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都作用在直升機上,是一對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當直升機在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所受合力與運動方向相同,故合力方向向上。答案 平衡力 向上15.解析 艦載機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時,相對于甲板的位置不斷發(fā)生改變,因此以甲板為參照物,艦載機是運動的。艦載機著艦后,由于慣性不會立即停下來,因此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放下著艦鉤,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對艦載機強行減速,攔阻索的阻力使艦載機停下來,改變了艦載機的運動狀態(tài)。艦載機停在航母甲板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屬于一對平衡力。答案 航母甲板 慣性 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支持16.解析 套環(huán)離開手后,不再受手拋的力,只受重力,重力大小可根據(jù)G=mg求出。答案 重 0.196 豎直向下17.解析 由題圖可知,此時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偏高,為了使像下移,落在光屏中心,在透鏡的光屏不動時,應將蠟燭向上調。蠟燭由H點移到A點,物距減小,故像距應增大,因此光屏應向右移,此時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答案 上 右 放大18.解析 本題綜合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由虛像總是正立的、實像總是倒立的可知,甲圖小林看到的是字放大的虛像,乙圖小林看到的是字放大的實像;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甲圖中的書本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乙圖中的書本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可見在此過程中,凸透鏡是逐漸遠離書本的;圖乙所示成像情況為物體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或幻燈機)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答案 虛 實 遠離 幻燈機(或投影儀)19.解析 由題圖可知,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此時合力大小等于兩個力之和。小紅用的力為200 N,小明用的力為400 N,故合力為600 N,方向向右。答案 如圖所示 20.答案 如圖所示 21.答案 如圖所示 22.解析 由于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多個,因此設計實驗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裝置圖可知,(a)(b)是保持壓力大小不變,只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因此是驗證猜想A;而(a)(c)是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大小,因此是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鍵;實驗中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因為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同。答案 (1)A (2)B (3)控制變量法 (4)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則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相等23.解析 (1)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平行光線射到凸透鏡上,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會聚在一點,這一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為透鏡的焦距。結合題圖判斷,該透鏡的焦距為10 cm。(3)在序號2的實驗中物距u=25 cm>2f,此時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由于光路的可逆性,通過對比序號1和序號4的兩個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序號4的實驗中像距為30 cm;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物近像遠像變大”,本題中燭焰靠近透鏡,光屏應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 (1)10 (2)同一高度 (3)①倒立、縮小的實像 30、谶h離24.解析 在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做斜面實驗時,應使同一物體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而不能用不同的力去推動,這樣不能保證物體滑到水平面上時具有相同的速度,從而不能采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得出結論;在保證物體滑到水平面上速度相同時,水平面的摩擦力越小,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遠,運動的時間越長,照此推理,若水平面摩擦力為零,則物體將會運動很遠,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摩擦力不可能沒有,故不能觀察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的情形。答案 (1)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 (2)變長 長 不可能為零 (3)做勻速直線運動25.解析 (1)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1=G=20 N。(2)沒有提動,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表明它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時受到的合力為0。答案 (1)20 N (2)026.答案 (1)當小狗身體向一側抖動時,由于慣性,一部分水仍停在原來位置,而狗的身體已離開原來位置,這些水被抖落。剩下的水隨狗的身體向這一側運動,當狗向另一側抖動時,剩下的水由于慣性繼續(xù)沿原方向運動,這樣便又抖落一部分水。(2)例如:用力甩掉手上的水;拍掉衣服上的灰塵等。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