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 偉大的開端案 內容: 《偉大的開端》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中的第一。
程標準: 簡述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事實,理解五四精神。 簡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簡述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爆發(fā)的導火線、時間、地點、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及其意義)。簡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根據(jù)一大的主要內容、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出現(xiàn)和外知識,初步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的學習,能使學生學會歸納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愛國運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說出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共成立的關系;學會從圖片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五四運動的傳單、口號分析其性質,理解其精神;從中共一大、二大的召開,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選取優(yōu)秀影視片片斷或有代表性的圖片等各類資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xiàn)歷史畫面,增強感性認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五四運動基本史實的學習和討論活動,幫助學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青年表現(xiàn)出的斗爭精神是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樹立為祖國富強和中華民族復興勤奮學習的態(tài)度。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當站在時代的前列,繼承光榮傳統(tǒng),奮發(fā)學習,矢志完成民族復興大業(yè)。 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等史實,初步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中華民族帶了希望和光明,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敬仰。
設計理念: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xiàn)歷史畫面,增強感性認識。前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我的1919》,幫助學生了解本的歷史線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體會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二、在活動中感受歷史事對歷史發(fā)展的影響。五四精神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屬于抽象概念,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而言,較難理解。通過兩次討論活動,從五四愛國運動過程中愛國人士的言行表現(xiàn)和圖表等史料著手,通過概括圖表史料的共同點,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或教師直接介紹民主革命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史實,運用比較的方法得出“開天辟地” 和“煥然一新” 的歷史結論。
學情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學習板塊的概述為我們講述了四個問題:第一階段說明了時代背景;第二階段指出了興起的標志;第三、第四階段介紹了興起的表現(xiàn);第四階段的最后為我們展示了革命的前景。本的標題取名為“偉大的開端”,意在說明: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事,它們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篇,改變了20世紀中國的命運。通過兩個部分加以闡述:“五四風雷”——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爸袊伯a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20年代初出現(xiàn)的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正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一個必然結果,也是中國革命出現(xiàn)新面貌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是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五四青年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敬仰;同時,了解關于五四運動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實。難點為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并將它們融入到內心世界。五四精神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屬于抽象概念,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而言,較難理解。關于“五四精神”,以五四愛國運動過程中愛國人士的言行表現(xiàn)和圖表等史料著手,通過概括圖表史料的共同點,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或教師直接介紹民主革命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史實,運用比較的方法得出“開天辟地” 和“煥然一新” 的歷史結論。板書設計: 1、爆發(fā)原因:巴黎和會 前期: 五四運動 2、經過: 中期: 后期: 3、結果: 4、歷史意義: 1、歷史背景: 中共誕生 2、中共“一大” : 1921、7月 上海 3、歷史意義:教學設計:導入:下面我們一起看一部電影的片段,影片的名字叫《我的1919》,這部影片記述了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的斗爭。[播放影片]看完之后:師提問:中日雙方在會上辯論的焦點是什么呢?(是東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借口對德國宣戰(zhàn),出兵德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趁機竊取了東的主權,日本認為中國已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德國在東特權應轉讓給日本,無需在會議上討論。同學們,聽了顧維鈞反駁,你們感覺怎么樣?(真是有理有據(jù),意正言辭,痛快淋漓)參加和會的各國代表有什么反應?(與會代表的一致贊揚他,說他是一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可是中國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嗎?帝國主義國家根本沒有理睬中國人民的正當要求,在和約中規(guī)定把德國在東的各種特權,全部讓給日本。我們也是戰(zhàn)勝國呀,為什么還任人宰割?弱國無外交呀!同學們!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太弱了,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實行對內鎮(zhèn)壓人民,對外投靠帝國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美、英、法和日本其實都要控制和侵略中國。列強出賣了中國的利益,中國人民答不答應?(不答應)就這樣在中國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終于爆發(fā)了。一、五四風雷(一)、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師板書)老師提問,由學生回答:閱讀63頁的兩段的內容與五四愛國運動有什么聯(lián)系?(它們是五四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根據(jù)63頁的兩段內容提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也是戰(zhàn)勝國,國家主權為什么仍然遭侵犯?(組織學生討論:1、中國當時受日本唆使參加一戰(zhàn)。雖是戰(zhàn)勝國,但受制于日本,不可避免被其宰割。2、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失敗以,一直遭受外國的侵略宰割。得出結論: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社會根:當時中國綜合國力仍然弱;北洋軍閥政府仍然實行封建統(tǒng)治;帝國主義在中國仍然享有許多特權;中國仍然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所以五四運動爆發(fā)的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是中國人民反抗列強的必然舉措。(二)、五四運動的經過(師板書)學生閱讀64頁內容,老師提問:五四愛國運動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征是什么?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得出:1、前期:中心在北京,運動主力為學生2、中期:中心在上海,運動主力為工人3、后期:全國各地,工人商人學生的大聯(lián)合(師板書)(三)、五四運動的結果(師板書)閱讀65頁第一段,總結得出五四運動的結果:1、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2、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3、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四)、五四運動的意義(師板書)五四運動是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老師分析幫助學生理解:(1)性質:五四愛國運動使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原因:A、五四愛國運動的目標。這從運動中學生提出的口號和書上《北京學生界全體宣言《等資料都可以看出,五四愛國運動的目標使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實質使反帝反封建。這同以前各種運動顯然是有區(qū)別的。B、五四愛國運動的力量。青年學生起了先鋒的作用,工人階級在運動的后期成了運動的主力軍,李大釗、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指導和推動了運動的發(fā)展,并起了領導作用。正是由于運動的領導與中堅力量區(qū)別于以往一切運動,才使這場運動具有徹底性,并取得了初步勝利。(2)青年學生起了先鋒的作用,工人階級在運動的后期成了運動的主力軍,李大釗、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指導和推動了運動的發(fā)展,并起了領導作用。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討論:五四運動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表現(xiàn)在哪里?(如學生理解能力較強,老師可以作進一步解釋。)A、領導階級:無產階級領導,這是以前的中國革命中所沒有的。B、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與以前指導中國革命的資產階級思想理論相比,是全新的,是最革命的,是最科學的。C、群眾基礎:具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參加的有學生、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為革命力量的團結作了一次成功的準備和預演。D、革命前途:此前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社會,由于領導階級的局限性,革命失敗。無產階級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是要把中國引向社會主義社會,革命在經過艱難曲折后走向勝利。E、歷史時代:由于它發(fā)生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后,也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客觀上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老師:五四運動是一場政治運動,同時又是一場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運動,五四運動最偉大的功績在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相結合,那么中國共產黨正是這一偉大功績的產物之一。通過越多65頁最后一段內容,我們就可以得出這一結論。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誕生時機的成熟(師板書)閱讀65頁最后一段小字內容,展示《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示意圖》,設問: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于哪些地方?(國外有東京和巴黎;國內有北京、上海、濟南、武昌、長沙、廣州等)。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2、工人階級登上歷史的舞臺3、早期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老師設問: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了哪些地方的黨員?(上述國外和國內的黨員)。(二)、標志(師板書)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閱讀回答: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時間,地點,參加大會的代表以及大會的主要內容?時間:1921年7月23日地點: 上海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選舉中央局書記:陳獨秀黨的革命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主義大會的內容:確定黨的名稱 制定黨的奮斗目標 確定黨當前的任務 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三)、歷史意義(師板書)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給災難沉重的中國人民帶了光明和希望。
討論:“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新”表現(xiàn)在? 引導學生回憶:舊民主主義革命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失敗的史實。聯(lián)系中國革命今后取得的勝利:如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等,得出結論。(如學生理解能力較強,老師可以作進一步解釋。)“新”是指:A、新的全國統(tǒng)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B、新階級的代表:代表無產階級即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C、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D、新的道路: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E、新的目標:最終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師: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時代的產物,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開始了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在中國的領導之下,先后出現(xiàn)了工人運動的高潮,國民大革命的興起和成就,抗戰(zhàn)的勝利,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最終推翻并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最后一部分就簡單介紹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的一些情況。
小結:觀看幻燈片小結部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斗爭性加強,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同時這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眾性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選擇了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新的發(fā)展前途——社會主義,誕生新的舵手——中國共產黨。
作業(yè):完成幻燈片小測驗。完成自我測評。反思: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一個關鍵性問題,聯(lián)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lián)系及橫向聯(lián)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f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根據(jù)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已知知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老師的點撥啟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xiàn)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xiàn)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