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語文
>
八年級
>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課時:5課時
第一單元 記住歷史 珍惜和平
1新聞兩則
2蘆花蕩
3蠟燭
4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5親愛的爸爸媽媽
興趣情境導引
師:同學們,新的學年帶給我們新的機遇,必將使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新的長進。本學期第一單元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同學們讀過哪些描寫戰(zhàn)爭的文學作品?對戰(zhàn)爭有哪些看法呢?
師:我們熱愛和平,但我們決不乞求和平;我們反對戰(zhàn)爭,但我們決不害怕戰(zhàn)爭。必要時,我們應該勇敢地迎接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篇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微型小說,看看作者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他是怎樣表現(xiàn)的。
(投影微型小說)
德軍剩下來的東西
戰(zhàn)爭結束了。他回到了從德軍手里奪回來的故鄉(xiāng)。他匆忙地在路燈昏黃的街上走著。一個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喝醉似的口氣對他說:“到哪兒去?是不是上我那里?”
他笑笑,說:“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以前的戀人!彼乜戳伺艘谎,兩個人走到路燈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來:“!”
他也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迎著燈光。他的手指嵌進了女人的肉里。他們的眼睛閃著光,他喊著“約安!”把女人抱起來了!
師:大家已經(jīng)默讀完畢,現(xiàn)在,誰先勇敢地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師:非常聰明。這樣,我們就大體把握了這篇微型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下面我們在學習第一單元時就應該這樣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記住歷史,珍惜和平。
難點探索
難點問題1:整體把握敘事性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
怎樣閱讀敘事性作品
1、 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劃分層次,理出線索。
3、 概括段意,畫出重點語句。
4、 歸納中心:弄清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為什么寫。
5、 分析寫法:可從語言特點、結構安排、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范例1 怎樣把握《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的主要內(nèi)容?
分析:
1、這是一篇新聞稿。要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是看標題!度嗣窠夥跑姲偃f大軍橫渡長江》,從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戰(zhàn)役的壯闊。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梢韵胂,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該是多么激動振奮!
2、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nèi)容,是看導語。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渡江區(qū)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長達一千余華里。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戰(zhàn)役的全局,敵陣業(yè)已沖破,戰(zhàn)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3、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nèi)容,是看主體部分。主體部分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的進展,列表如下:
時間 兵力 渡過兵力
中路軍
安慶—蕪湖 20日夜—21日夜 30 萬 30萬
西路軍
九江—安慶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三分之二
東路軍
南京—江陰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大部
主體部分還分析了中西兩路敵軍毫無斗志的原因,我軍是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敵軍則被自己玩弄的和談陰謀瓦解了斗志。
解答:
這篇新聞真實地報道了我軍渡江戰(zhàn)況,宣告了解放戰(zhàn)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國民黨反動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的局面。
相關知識鏈接:什么叫新聞?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tài)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tài)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nèi)外最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
3、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nèi)容真實、具體,反映迅速,語言簡明準確。
4、新聞的寫法:以敘述為主,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范例2 如何整體把握《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一文的主要內(nèi)容?
分析:
這一則新聞沒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內(nèi)容,需要劃分層次。
第一層,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背景材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第三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這一層又 分三點具體報道取得的主要成績。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暗淡。
讀這一則新聞,可以感知,中國人民解放軍轉(zhuǎn)入戰(zhàn)略進攻階段以后,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zhàn)場的主動權,經(jīng)過一年多英勇奮戰(zhàn),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解答:
這則新聞,重點報道了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的情況,并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解題方法鏈接
1、 看標題:標題大都能揭示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
2、 看導語:導語是正文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nèi)容。
3、 看主體:這是導語之后對內(nèi)容作進一步敘述說明的部分,也是表現(xiàn)主題、深化主題的決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聞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它有時隱含在主體之中。
5、 看結語:它一般是對新聞主體的總結,有時也隱含在主體之中。
范例3 如何把握《蘆花蕩》中“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
分析:
老頭子是廣大群眾中普通的一員,但他確確實實是一個英雄。他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xiàn)在他抗日愛國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卻像青壯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嚴密封鎖下,出沒葦塘,成為一名貢獻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員。“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你什么也靠給我”,是他的豪言壯語,為民族抗戰(zhàn)他甘愿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出入,竟“像一個沒事人”,心情悠閑,“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不僅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為他具有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沖破敵人的封鎖,對于葦塘里面的隊伍堅持斗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xiàn)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對鄉(xiāng)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是如此深情,對日寇則滿懷仇恨。他那么喜愛兩個孩子,這是他對同胞的感情。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愛得深切熱烈,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用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還。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對家鄉(xiāng)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xiàn)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他自信萬無一失,這一次女孩子受了傷,他就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人”。這樣的要臉面,正包含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他對自己要求之嚴,近于苛刻,偶有過失,他就痛苦得萬箭穿心,愧疚得無地自容。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xiàn)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老頭子用竹篙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是用了計謀的。他早在枯木樁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鋒利的鉤子,船頭上放了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進入木樁子的水域,讓鉤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動彈不得,束手挨打,張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個個成了被綁的困獸。
更須注意的是,老頭子不是一個單個的孤膽英雄,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代表。他,以及那兩個女孩,還有葦塘里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無不證明著這一點: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解答:
老頭子是一個抗日英雄的形象,他愛憎分明、智勇雙全、自信自尊、老當益壯。他是千千萬萬普通而又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代表,這一形象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解題方法鏈接
1、 從具體的事件描寫和矛盾沖突中感知人物性格;
2、 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中分析人物性格;
3、 從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中把握人物性格;
4、 從作者的思想傾向中判斷人物性格。
范例4 怎樣把握《蠟燭》一文的思想內(nèi)容?
分析:
首先看寫了什么人。這篇戰(zhàn)地通訊主要寫的是南斯拉夫老婦人育乞西和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故事。其次看寫了什么事。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為解放南斯拉夫而浴血奮戰(zhàn),有一個年輕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老婦人置生死于度外,冒著炮火安葬紅軍烈士,她不顧年老體弱,不管千難萬險,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用雙手把烈士遺體拖進彈坑,用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擺正烈士遺體,吻了烈士的嘴唇和前額,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再次看關鍵性的語句!霸谂诨馃沽说耐恋厣希谡◤澚说蔫F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唯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薄斑@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解答:
通過寫南斯拉夫老婦人育乞西和蘇聯(lián)紅軍烈士的故事,贊美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年代用血肉凝結起來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解題方法鏈接
1、 看寫了什么人;
2、 看寫了什么事;
3、 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4、 看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語句。
范例5 怎樣體會《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的深刻內(nèi)涵?
分析: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但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他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滔天罪行,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他代表了人類的良知,是非分明,愛憎分明。
首先,雨果能將政府與人民相區(qū)別!罢袝r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雨果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他公開譴責強盜政府,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氣。
其次,雨果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他指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這一見解,非常深刻。圓明園當時雖然是皇家園林,但歸根結底,是屬于全人類的。正因為珍視人類文明成果,所以非常尊重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他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盛贊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這封信不僅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也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敬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侵略與被侵略,掠奪與被掠奪,破壞與被破壞,其性質(zhì)本來是判然分明的,但是,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當局制造的輿論所蒙蔽,容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非凡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解答:
雨果以人類的良知嚴厲譴責本國強盜政府,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極大尊重和同情,表達了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
解題方法鏈接
1、 分析文題,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
2、 細讀文章,尋找“文眼”,挖掘文章主題;
3、 抓住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展開想象的翅膀,推己及人,感悟偉大的襟懷;
5、 利用課前提示、書下注釋和課后習題,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中心。
范例6 怎樣理解《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的主題?
分析: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庫耶伐次參加悼念活動。47年前,納粹在這座小城大肆屠殺,一天之間,殺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個孩子。47年來,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這段沉重的歷史。從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萬的人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舉行悼念活動。作者在當年納粹大屠殺的地點,感受到歷史的殘酷和沉重,感受到人民的悲哀與愿望。
課文再現(xiàn)了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著重再現(xiàn)了被殘殺者的心靈,讓我們強烈感受到屠殺的野蠻殘酷,被屠殺者的悲苦凄慘。作者突出孩子們撕心裂肺的最后一聲呼喊,引用詩句,再現(xiàn)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抄錄了被殘殺者留下的片言只字。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想見當年那場屠殺的兇殘,對殘殺者的野獸行徑感受得更為深切。
課文還聯(lián)系到南京大屠殺,那更是慘絕人寰,被害者達30萬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瘋狂,更是滅絕人性,罄竹難書。
像薩特一樣,我們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個民族的英勇”。面對血腥屠殺,那位老師決不茍且偷生;從死者的遺言可以想見,人們怎樣懷著對親人的愛而從容面對法西斯匪徒的槍口。
課文還寫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發(fā)言,前者是真誠的懺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辯。我們不能忽視,至今還有人不愿正視歷史,仍為侵略辯護,這潛伏著新的危險。
解答:
本文記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參加的一次悼念活動,再現(xiàn)了半個世紀前一段殘酷的歷史,表達了世界各國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共同呼聲:永遠不要有戰(zhàn)爭了!
解題方法鏈接
1、 抓住文章標題,看看作者要突出的是什么;
2、 理清文章內(nèi)容,看看作者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3、 找出關鍵性語句,看看作者的思想傾向是什么;
4、 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體味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問題2 品味文章的精彩片段
整體把握敘事性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只是對文章的初步閱讀,要真正讀懂文章,讀出味來,還必須對一些精彩片段細細品味。
什么是精彩片段?
就是那些表現(xiàn)生動、獨到而又含義深刻的語句、段落。
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它們是精彩片段呢?
首先,要聯(lián)系文章主旨去品味,那些深刻有力地表現(xiàn)了文章主旨的就是精彩的;其次,要與自己的閱讀礦藏進行對比,并聯(lián)系自己的寫作實際去品味,那些表現(xiàn)獨到而又準確的,常人所不能言,自己寫不出的,就是精彩的;再次,那些情感濃郁、含義雋永,給人以心靈陶冶、思想震撼的,也就是精彩的。等等。
是不是就是我們閱讀過程中最激動、最感動的那些地方呢?
最能激動我們,最能感動我們的,也就是作者最花心血的地方,也就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其實,不僅是內(nèi)容,寫法上的新穎與獨到也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與效法的,我們也應為寫作技巧的高明喝彩。
品味精彩片段有那些方法呢?
一般說來,對任何一個精彩片段的品味都不能也不應該離開對文章全局的把握。因此,必須從整體著眼,結合具體的文章賞析;對于一些有比喻和象征義的句子,首先要弄清它的比喻與象征義;對于有深刻含義或有弦外之音的語句,更要認真揣摩,直到了然于心;對于用詞精妙、句式精致、標點精確的句子,可以通過變換詞語、句式、標點來體會作者的匠心。而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反復誦讀,用心揣摩,最好能倒背如流。
相關知識鏈接 如何品味精彩片段
1、 著眼全篇,是整體背景下的局部揣摩;
2、 細致分析,從內(nèi)容到手法去體味;
3、 聯(lián)想想象,既融入其中又跳出其外;
4、 反復誦讀,了然于心,倒背如流;
5、 勤于動手,圈點、批注,不斷增進。
范例1 感受《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導語的磅礴氣勢。
分析:
首先,我們從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戰(zhàn)役的壯闊。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還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該是多么激動振奮!再看渡江區(qū)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長達一千余華里。從古到今,誰見過這樣的氣勢?誰見過這樣的軍隊?而敵陣業(yè)已沖破,我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戰(zhàn)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一個“沖破”,一個“橫渡”,多么有力,多么激動人心。
解答:
毛澤東作為全軍統(tǒng)帥,匯總各路戰(zhàn)況,全面報道渡江戰(zhàn)役,反映了整個戰(zhàn)役的磅礴氣勢,表現(xiàn)了恢弘的氣度。
解題方法鏈接
1、 抓住文章的整體背景感知其氣勢;
2、 抓住片段中的語言組織感知其氣勢;
3、 抓住關鍵性的詞語感知其氣勢;
4、 聯(lián)系作者的有關情況感知其氣勢。
范例2 品味“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
分析:
中路軍首先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路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zhàn),文勢涌起高潮。
“不料”二字,充滿嘲諷意味。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諷刺意味更濃,且避免了與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復!巴胀瑫r”,不僅用語簡潔,也可見我軍的氣度!八蓄A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洋溢著勝利的自豪感。
解答:
這一片段顯示出謀篇布局的匠心,譴詞造句準確精練,語勢鏗鏘有力,洋溢著勝利的自豪感。
解題方法鏈接
1、 聯(lián)系上下文把握構思的精妙;
2、 通過比較體味譴詞造句的精練;
3、 立足整體感受語言的氣勢;
4、 細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語詞,如“不料”等。
范例3 賞析“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分析:
這一片段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讓人形象地感知根據(jù)地日益壯大,生氣勃勃。如果換成“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建立了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而且擴大了根據(jù)地。我們的根據(jù)地不僅鞏固了,而且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的擁護”,意思雖然一樣,但感染力顯然不如。
解答:
“樹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據(jù)地的發(fā)展,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的日益壯大,富有氣勢。
解題方法鏈接
1、 對于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語句,可以通過把修辭部分還原成普通語句的方法進行鑒賞;
2、 深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例4 解讀《蘆花蕩》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
分析:
任何環(huán)境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主題服務的,有時,它也能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如課文中“老頭子”痛打日本鬼子前的對氣候和枯木樁子的描寫。
那么,課文開頭的這段環(huán)境描寫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我們從作者的描寫中感受到了戰(zhàn)爭年代環(huán)境的險惡:“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到深夜才能有,“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而即使在夜晚,敵人也“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于是,“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蘆花蕩》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是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啊?墒牵@樣美麗的國土,竟是被敵人踐踏著,我們怎能不憤怒與抗爭?于是,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感受到了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英姿:“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充滿了意志和力量。也正是這樣的水土,這樣的人民,才能產(chǎn)生“老頭子”那樣傳奇式的英雄。
解答:
課文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緊扣戰(zhàn)爭背景和人物的心境,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zhàn)斗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解題方法鏈接
對于環(huán)境描寫的賞析,首先要扣住它在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主題或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的作用來考慮;然后再來研究描寫本身是否真切、生動、簡明。當然,如果我們能對寫作者的風格有所了解,就更有利于我們迅速、準確地把握。比如,如果你知道孫犁的作品總是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話,你就能明白,為什么即使在殘酷的戰(zhàn)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tài)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淀人民心靈的塑像。
范例5 賞析課文中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那一段話。
分析:
心理描寫同樣是為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主題服務的。任何心理描寫都是特定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反映。課文中的老頭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笨墒牵@一次卻要帶著掛花的人進去。他是那么喜愛這兩個孩子,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傷了,也在流血。聽著受傷的大女孩痛苦地哼哼,聽著小女孩的話語,他傷心到極點,內(nèi)疚到極點。他強烈地自責,他感到自己向部隊作的保證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使自己丟人現(xiàn)眼,沒有臉去見部隊。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解答:
這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完成任務而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生動表現(xiàn)了他“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點。
解題方法鏈接
對于心理描寫的賞析,也要緊扣其對于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主題甚或推動情節(jié)的作用來分析。既然是特定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就必須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此時此地的有關背景細心揣摩人物心理。
范例6 賞鑒《蠟燭》結尾的兩段文字。
分析:
這里首先突出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勾畫了戰(zhàn)爭破壞后的環(huán)境,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再次點出這支蠟燭是結婚的花燭,是老婦人唯一珍愛的東西,強調(diào)其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xiàn)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的至高無上的感情。作者有意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成“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lián)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xiàn),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最后的抒情議論突出了中心,深情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
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把這兩段文字改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它是不會熄滅的!蹦敲磧(nèi)涵和意義就有天壤之別。
解答:
燭光是南斯拉夫老婦人對一個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深深情義;燭光是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燭光是殘酷戰(zhàn)爭中的優(yōu)美人性之光;燭光,永遠溫暖在人們的心頭。
解題方法鏈接
把握作者形象性文字背后的深層含義,可以抓住關鍵詞語,通過假設、比較獲得。就這段文字而言,就是通過將地點、人物、抒情性語句的轉(zhuǎn)換,在比較中感知作者對事件的認識,感知文章的深層內(nèi)涵的。
范例7 品味《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集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分析:
文中集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三自然段。
首先,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將之稱為世界奇跡。接著,作者將之與另一世界奇跡巴特農(nóng)神廟進行類比,突出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無與倫比的地位。再用“請您想象”引起一連串的精彩描繪,展現(xiàn)圓明園令人驚駭而不可名狀的夢幻般的美妙。
解答:
先作總評,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的地位。接著與巴特農(nóng)神廟類比,指出圓明園的藝術特色和成就: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的最高成就;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chǎn)生的一切成就;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guī)模巨大的典范。然后,通過具體描繪,生動地告訴人們,圓明園是怎樣一座華麗而偉大的建筑。本段是世界偉大作家的語言藝術與世界獨一無二的建筑藝術的精美融合,美不勝收。
解題方法鏈接
1、 用圈點法精讀;
2、 潛思默想體味;
范例8 欣賞文中的反語。
分析: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他們的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雨果對英法的這一勝利給予盛大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諷刺強盜心理。如:“從前對巴特農(nóng)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覀儦W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解答:
文中的“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是模擬強盜口吻說的,具有辛辣的諷刺意味。課文最后雨果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含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解題方法鏈接
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反語,哪些是反語;其次要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是細細的品味。
范例9 研讀《親愛的爸爸媽媽》正文前面所引薩特的名言。
分析:
薩特的話非常精辟,特別是說他的記憶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跟文章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一致之處,很可以作為全文的引子。而讀了全文后,回味起來,薩特的話無疑又是點睛之筆。從薩特的話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庫耶伐次留給后人的警示已越過國界。
解答:
“沉重”與“美麗”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其實,“沉重”的是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納粹將整個小城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墳墓,埋葬了7000名被殘殺的人;“美麗”的是南斯拉夫“整個民族的英勇”,面對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寧死不屈,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
解題方法鏈接
1、 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看看作者有沒有對此矛盾的說法有所解答;
2、 領悟作者認識問題的角度,學會辨證思維;
3、 用心揣摩,反復誦讀。
范例10 為什么說“歷史、現(xiàn)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分析:
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生還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xiàn)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而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yōu)劣,竟然以優(yōu)等民族自居,要消滅劣等民族,這又是何等荒謬。
解答:
人們在紀念,歷史在人們的眼前重現(xiàn),于是,歷史與現(xiàn)實在這凄風苦雨中融合;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荒謬的是納粹竟然以優(yōu)等民族自居,殘忍地屠殺他們所謂的劣等民族,真實的是歷史的殘酷與現(xiàn)實的這一切。
解題方法鏈接
1、 抓住矛盾,努力解決這矛盾;
2、 從上下文的具體表現(xiàn)中全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努力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礦藏,深入理解語句的深刻含義。
難點問題3 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惡
如何領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呢?
一般說來,我們要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悲苦、歡樂和追求,只有用心去理解心、碰撞心,才能達到對生命本質(zhì)的深刻認識;其次,我們要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林林總總的現(xiàn)象,思考生活所給予我們的,因為只有我們對生活的理解準確深刻了,我們才能比較準確深刻的領悟作者對生活的表現(xiàn),甚至在與作者思想的碰撞中產(chǎn)生對生活更深的認識;第三,我們還要學會與自己“交心”,不斷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味,從而增進自己對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辨別能力。
我們從課文中該怎樣領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呢?下面我們就聯(lián)系具體課文談談領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吧。
相關鏈接 怎樣領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惡
1、 從閱讀中領悟。好的文章都能深刻有力的反映生活,總是歌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的。讀好文章就是和智者交談。
2、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認識。生活是最好的學校,只要我們認真體驗,處處留心,總能有所發(fā)現(xiàn)。
3、 于自我思辯中提高。自我思辯的過程就是砥礪自己言行的過程,就是提升自己思想品味的過程,就是增進自己對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辨別能力的過程。
范例1 從《新聞兩則》中我們得到了怎樣的情感熏陶?
分析:
渡江戰(zhàn)役開始于1949年4月20日晚,6月2日結束。戰(zhàn)役關鍵是開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戰(zhàn)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毛澤東親自撰寫《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及時報道戰(zhàn)況,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鼓舞,對于瓦解敵軍斗志,鼓舞我軍士氣發(fā)揮了極大作用。《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突出了我軍解放南陽在軍事上的重大意義,毛澤東親自撰寫這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解答:
我們認識到: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偉大的奇跡;人民解放軍是正義之師,他們英勇善戰(zhàn),所向無敵;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僅供參考)
解題方法鏈接
首先是真正讀懂文章,把握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其次是聯(lián)系當今與自身的實際認真思考,由歷史而現(xiàn)實,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
范例2 怎樣理解《蘆花蕩》一文洋溢的思想感情?
分析:
這個英雄故事的特色在于傳奇色彩。無論理解內(nèi)容還是揣摩寫作,都要抓住這個特色,才能激發(fā)興趣,理解透徹。年近六十,照例該養(yǎng)老了,我們的老英雄卻神出鬼沒,無數(shù)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這是富有傳奇色彩的。老英雄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這更是富有傳奇色彩的。從中,顯示出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性格,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情懷。
解答:
孫犁的《蘆花蕩》,敘述了一場“英雄的行為”,富于傳奇色彩。“老頭子”智勇雙全,痛打鬼子,討還血債,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讀之使人在贊嘆中振奮。(僅供參考)
解題方法鏈接
首先抓住文章的傳奇色彩進行理解;其次要認真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第三,作者是把老頭子作為中華民族千千萬萬普通群眾的代表進行表現(xiàn)的,我們應從中認識到中國人民的英勇,認識到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這一豪情。
目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生活中不也有要調(diào)位置、不想調(diào)位置和無所謂這三種人嗎?
那些要調(diào)位置的,幾乎都是不安于現(xiàn)狀的人。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杰出的人物,他們或叱咤風云、或碩果累累;或以鴻篇巨制聞名,或以藝術珍品傳世。不可否認,其自身大都具有超凡脫俗之才,也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但也一定與他們勇于開拓、銳意進取的個性品質(zhì)有關。調(diào)位置,調(diào)位置!他們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喊出了這響亮的口號。也正是有了他們的不懈努力,科學才得以進步,社會才得以發(fā)展。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
而那些不想調(diào)位置的,往往自我滿足。他們或是既得利益者,為守住到手的利益而反對改革、反對變遷;或是習慣于聽命于人,因循守舊。但是,社會的發(fā)展畢竟不是以這些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即使他們能茍安于一時,但已明顯地落后于形勢,必將被時代的列車所拋棄。
至于那些無所謂的,他們的生命像一潭死水。生命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成敗固然難以逆料,重要的是你可曾拼搏?成固然可喜;敗又哪里可憂?愛迪生失敗過,貝多芬失敗過,張藝謀也失敗過……在人生這部書里,遺憾是主旋律,失敗是不可或缺的插曲,然而它們使生命更加多姿多彩,造就了生命的偉大。唯有平庸與蒼白,才是對生命的褻瀆。
朋友, 每個人都是各自人生舞臺上的主角。既然是主角,就要認真去演,認真稱量每一次選擇中得到與付出的分量。勇于面對挑戰(zhàn),勇于改變自己,你才能讓生命之花常艷。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把握生命的真諦。
調(diào)位置也是我們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沒想到還可以有這樣的人生感悟!
平常的生活,不平常的發(fā)現(xiàn),這是寫作的奧秘。本文取材于日常的生活瑣事,然而由于有了深刻的思考,便表現(xiàn)出不平常的價值。世事洞明即文章,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感悟三:
體 貼
低吟罷“大江東去,浪淘盡風流人物!蔽易⒛磕_下滾滾的東逝水,不禁困惑:人們?yōu)楹慰偸菍Σǖ臎坝,浪的澎湃情有獨鐘,卻無視岸的堅實與厚重。沒有了岸,又哪來的江與河?其實,束縛是堤岸對江河永恒的體貼。
感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妙?茨且荒荷缘仄骄下緩緩漫溢,我不禁思索:為何總有那么多人只對似血的云霞有著別樣的情愫,卻漠視萬里獨征的孤鶩,至多將它作為陪襯之物。但,如果沒有了那翱翔在云端的身影,那黃昏就只是一片靜,一片死寂的靜?刹豢梢赃@樣說,奉獻是孤鶩對黃昏無言的體貼?
春風梳柳,夜雨潤花。一陣和風掠過,送來幾縷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山不知名的野花,開得分外妖嬈。然而,沒有了葉,花的世界難免單調(diào)與乏味。那么,襯托便是綠葉對紅花無私的體貼。
心靈的羅盤迷失了方向,在經(jīng)歷失敗的暴風雨之后!盀踉普诒问鼓憧床坏缴n穹的光亮,但總該相信雨后必有晴天。如果你痛哭,也該相信有了淚水后的人生,才有水洗過的清明!迸笥演p輕的一句安慰,使失落的心再度振奮。體貼就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話語。
歸去,帶著奮斗后的疲憊。那一刻,思念的泉是這般清冽;律動的心,再也無法平靜。門前,是誰的那雙枯手擺動著夸張的弧度?井邊,忙忙碌碌中略顯遲鈍的又是誰的背影?滿身的疲憊,頃刻,溶釋在家的溫馨中。體貼就是那一舉手,一投足。
……
體貼是什么?是一種圣潔的純,一種透徹的清。純得如此晶亮,清得如此明晰。
體貼是難以名傳的感覺與心境。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生命的體驗是這樣的多姿多彩,語言是如此的生動美妙,真是太好了。
本文思路開合有致,筆端飽含感情,立意積極向上。正是因為作者心中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用激情去駕馭文字,用激情去組織從自然現(xiàn)象到人類社會的有關材料,用激情去感染人、教育人。因此,感悟生活的前提是熱愛生活。
領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有哪些注意點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54973.html
相關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學案
上一篇:
蘇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下一篇:
列夫?托爾斯泰
相關主題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學案
八年級語文期末復習資料 說明文專項訓練
初二語文雪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說明文第三四單元復習學案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1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復習資料
八年級語文山米與白鶴教學設計
新課標八年級語文下冊筆記資料全套4
新課標八年級語文下冊筆記資料全套5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藤野先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那個時代進步青年所特有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復習教學案(蘇教
第二單元復習及檢測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詞、言詞匯、古詩詞名句。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設計 【目標】 1、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明確敬……
新課標八年級語文下冊筆記資料全套3
旅鼠之謎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媲(pi4)美 挑釁(xin4)迷惘(wang3)篤(du3)信 嚙(nie4)齒 滑……
故宮博物院導學案
14、《故宮博物院》導學案01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意,理清的說明順序。 2、重點研討太和殿……
相關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全冊表格式教案
八年級語文新聞兩則教學案
蠟燭教學案
落日的幻覺教學案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
馬說
《與朱元思書》教案
吆喝
《三峽》教學設計
我的母親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