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地理
>
八年級
>
粵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全冊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qū)劃
整體感知
本章包括中國的疆域和中國的行政區(qū)劃兩部分的內容。這是作為一個中國學生初學中國地理時應上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世界地理,清楚了什么是經線、緯線,了解了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和其他地理事物名稱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中國的疆域”介紹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面臨的海洋、陸上鄰國及隔海相望的國家等,通過使學生弄清楚我國所跨的經緯度及周邊國家。
“中國的行政區(qū)劃”主要介紹中國的三級行政區(qū)劃,通過教學使學生弄清楚我國包括多少個省、市、自治區(qū)和特別行政區(qū),我國的首都及各。▍^(qū))的。▍^(qū))會等。
本章所含內容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教學中應借助于投影、拼圖等教學媒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第一節(jié) 中國的疆域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了解我國的經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2.使學生學會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我國瀕臨的海洋、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二)能力訓練點
1.動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動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我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賞析彩圖:“春到烏蘇里江”、“中國的北極村”、“南海諸島一角鳥瞰”、“帕米爾高原”和書中風景插圖,并配上富有詩意的解說,讓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感受到祖國各地山河秀麗、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二、學法指導
通過“領土四端點”“瀕臨的海洋”“鄰國”等知識點的教學,指導學生把地名落實地地圖上和借助地圖獲取有關信息的
學習方法
。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
(二)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qū)圖,形成對我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三)疑點
臺灣海峽是我國的領海還是公海?
(四)解決辦法
這一節(jié)重難點方面的內容具有直觀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儀等教學媒體引導學生弄清楚我國的地理位置等,并通過填寫空白地圖冊,檢查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
四、課時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投影儀、投影膠片、錄像帶、、地球儀。
六、師生互動設計
教師指圖引導學生看、讀、想、討論等,并不斷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鼓勵,評價歸納。學生通過看圖、讀圖、填圖發(fā)言等加深對中國疆域知識的認識。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課前向學生介紹本節(jié)的素質教育目標及重難點,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人新課] 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yōu)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yōu)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qū)劃
第一節(jié) 中國的疆域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我國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和東經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上。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高]觀察地球儀,說出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鄰?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他國家的面積相比較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
[歸納]我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qū)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qū)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投影“中國的疆域示意圖”,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學依次說出習題答案。
[教師歸納]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0°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提問]請你算一算我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我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請銅學們打開書,翻到第三面,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 圖。
[提問]2月份,位于我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么?
[歸納]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還是冰天雪地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對經濟發(fā)展有何益處?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我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 2.跨近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qū)圖”,算一算我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qū)。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qū)至東9區(qū),共5個時區(qū),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金色的晨光時,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學習了兩方面的內容:①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②遼闊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我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 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第二課時
[投影]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①。
[復習提問]我國的四端點分別在什么地方?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是什么?我國的緯度位置有何優(yōu)越性?
[新課導人]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僅陸地面積廣大,而且還有廣闊的海域。
[板書]三、廣闊的海域
[投影]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②(中國的臨海示意圖)。
[提問]由北向南我國瀕臨的海洋分別是哪些?
[講述]我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至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洋面。渤海與黃海大致以渤海海峽為界;黃海因海水呈黃褐色而得名,長江口北岸為黃海和東海的分界線;臺灣海峽的南端為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南海是我國面積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區(qū)。
[板書]1.東臨四海一洋
2.領海和內海
[承轉]我國東臨遼闊的海洋,但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國的領海。
[提問]我國的領海寬度是多少海里?
[講述]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黃海、東海和南海的一部分為我國領海,12海里以外則為公海。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huán)繞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則為我國的內海,其全部海域均屬于我國行使主權的范圍。我國的領海面積大約有300萬平方千米。
請同們學們在圖冊上找到我國的臨海和內海。
[練習]在填充圖冊“中國疆域圖”上填注出我國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
[提問]我國大陸海岸線有多長,居世界第幾位?
[講述]我國大陸海岸線漫長曲折,約18 000千米,沿海島嶼星羅棋布,共有5000多個(如果加上島嶼的海岸線,我國海岸線總長度在30 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許多優(yōu)良的港灣,便于船舶?俊
[投影]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③(中國的島嶼、半島和海峽示意圖)。
[讀圖]在教師指導下,找出圖中的臺灣島、海南島、南海諸島、雷州半島島、遼東半島、瓊州海峽和臺灣海峽等。
[練習]在填充圖冊“中國疆域圖”上填注出上述島嶼、半島和海峽。
[板書]3.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
[讀圖]讀“世界政區(qū)掛圖”,請學生在圖上找出中國、英國、蒙古和美國。
[提問]從海陸位置來看,我國與英國、蒙古有何不同;與美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歸納]我國位于亞州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英國為歐洲西部的一個島國;蒙古為歐亞大陸上的一個內陸國家;美國雖然與我國一樣屬于海陸兼?zhèn)涞膰,但是其東(大西洋)西(太平洋)臨海洋,這與我國東臨大洋,西靠大陸又有所不同。
[討論]分析我國海陸位置的優(yōu)越性。
[歸納]我國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這使得我國東部廣大地區(qū)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雨量充沛,有利于農業(yè)生產。沿海地區(qū)便于發(fā)展海洋事業(yè),以及同海外各國的友好往來。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交往,便于與周圍國家的邊貿往來。在這里,古代有著名的“絲綢之路”,現(xiàn)有橫貫歐亞大陸的鐵路線。
[板書]4.優(yōu)越的海陸位置
[承轉]我國不僅海岸線漫長曲折,而且還有20 000多千米的陸上疆界。
[板書]四、陸海疆界和鄰國
[讀圖]讀教材中的“中國行政區(qū)劃簡圖”,按逆時針方向,自東向西依次讀出我國陸上鄰國及隔海相望的國家。
[投影]中國政區(qū)復合投影片①(中國的鄰國示意圖)。
[歸納]結合投影片④,總結我國陸上鄰國有15個,按逆時針方向依次為: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布丹、緬甸、老撾和越南。
同我國隔海相望的有6個國家: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
[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中國的海域。我國是一個東臨四海一洋的國家大陸海岸線綿長曲折,約有18000千米,島嶼眾多,海陸位置十分優(yōu)越。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qū)劃
第一節(jié) 中國的疆域
一、從世界看中國
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2.跨近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一適宜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濟
三、廣闊的海域
1.東臨四海一洋
2.領海和內海
3.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
4.優(yōu)越的海陸位置
四、陸上疆界的鄰國
第二節(jié) 中國的行政區(qū)劃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知道我國三級行政區(qū)的劃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2.使學生了解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設立。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記憶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tǒng)的情感。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講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上,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大快人心等事實,向學生表明:維護祖國統(tǒng)一,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利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一切分裂祖國,“挾洋”搞臺獨,數(shù)典忘祖,損害民族利益,是民族的敗類、是可恥的,丑惡的。
二、學法指導
1.鼓勵學生充滿信心,運用政區(qū)圖,采用化整為零,分片了解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名稱、分布位置。使學生初步學會化難為易的學習方法。
2.“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學習的革命》P238),讓學生明白做游戲也是――種學習方法。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
(二)難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簡稱及分布。
(三)疑點
我國的特別行政區(qū)是哪一級行政區(qū)劃?
(四)解決辦法
通過看投影片、組織學生進行拼圖競賽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識記有關地理事物。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用吹塑紙制成的中國政區(qū)演示拼圖、投影儀、投影片等。
六、師生互動設計
教師演示拼圖,引導學生看圖填圖,使“死”圖變“活”,吸引學生注意,感知后組織學生拼圖競賽,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學習,實現(xiàn)愉快教學。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要求學生識記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分布。
(二)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上節(jié)誤我們學習了中國的疆域,明確了我國的位置和范圍,了解到我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為了便于管理好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我們要進行行政區(qū)的劃分,本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中國的行政區(qū)劃。
[板書]
第二節(jié) 中國的行政區(qū)劃
[講解]什么是行政區(qū)劃呢?舉個例子,我要在學校里找一個同學,你會告訴我他在某年級某班,甚至明確到第幾小組第幾個,之所以這樣分是為了學校管理方便。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也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個地區(qū),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qū)。
[板書]一、三級行政區(qū)劃
[啟發(fā)引導]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4頁,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找?guī)孜粚W生將填寫結果念給全班聽)
[出示投影片]
[總結歸納]我國采用的是省、縣、鄉(xiāng)三級行政區(qū)劃,就像我們學校的年級、班級、小組一樣,上一級區(qū)劃包含若干個下一級區(qū)劃。這里的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xiāng)是民族自治地區(qū)。除此以外,國家根據(jù)特殊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qū)。
[轉折過渡]行政區(qū)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應用到,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在三級行政區(qū)劃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級的行政區(qū),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和位置。
[板書]二、省、自治區(qū)、特別行政區(qū)和直轄市
[拼圖講解]教師在黑板上按照課本第6頁的順序,在黑板上用吹塑紙完成中國政區(qū)演示拼圖。(學生在教師拼出某個省的同時,在課本的“中國行政區(qū)劃簡圖”上找出這個省的名稱)
[教師提問]你認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可分為幾種呢?每一種的數(shù)量是多少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1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1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
[教師提問]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來記住這些名稱呢?
學生討論、回答。
[轉折過渡]下面我們通過小組競賽游戲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和位置。先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來熟悉這些省區(qū)。
[組織學生競賽]競賽以小組為單位計分,每輪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問題,答對加10分,答錯不得分,
第一輪:教師在黑板的拼圖上任意指出五個省區(qū),請學生回答它們的名稱。
第二輪:教師說出任意五個省區(qū)的名稱,請學生將相應的省區(qū)圖塊從黑板上取下來。
第三輪:教師任意拿出五個省區(qū)圖塊,請學生根據(jù)圖塊的形狀判斷各是哪一個省區(qū)。
第四輪:教師說出任意五個省區(qū)的名稱,請學生將圖塊放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上。
第五輪:教師利用省區(qū)的特點提問,如:與湖北省相鄰的有哪些省區(qū)?黃河的入?谖挥谀膫省區(qū)?長江發(fā)源于哪個省區(qū)?與緬甸接壤的有哪些省區(qū)?……
[教師簡評競賽結果]略
[轉折過渡]我們有的同學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還有個小名。各個省區(qū)也有自己的小名,我們稱為省區(qū)的簡稱。
[板書]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講解]為什么除了全稱之外還有―個簡稱呢?因為在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區(qū)的名稱:然后是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試想如果車牌寫上各省區(qū)的全稱會很繁瑣,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12345”這將是多大的牌照呀!所以我們?yōu)槊總省級行政單位都起了一個小名,也就是簡稱。
[讀表提問]學生讀教科書中“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表,思考這些簡稱是怎么出來的,找到記憶:打法。(學生根據(jù)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常識,分組討淪回答,能說出幾個就可以。)
[出示投影片總結]
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京、津、遼、吉、黑、蘇、浙,、藏、陜、甘、青、寧、新、港、臺、內蒙古等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閩、贛、湘、皖等
用本省的歷史名稱冀、魯、豫、粵、瓊、渝、蜀、黔、滇、鄂等
一個省有兩個簡稱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隴、貴或黔、陜或秦
[學生活動] 完成P6―7的“做一做”。
[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的行政區(qū)劃,了解了中國三級行政區(qū)劃的設立。重點學習了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分布,希望同學們下去以后對照地圖記住這些內容。
第二節(jié) 中國的行政區(qū)劃
一、三級行政區(qū)劃
二、省、自治區(qū)、特別行政區(qū)和直轄市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第二章 中國的人口和民族
整體感知
本間共包括中國的人口和中國的民族兩方面的內容。是“中國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口問題是目前世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人口的22%,人口多、人口增長快帶來了系列的負面效應。因此,“中國的人口”這一節(jié)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的人口現(xiàn)狀及分布情況,了解中國人口的特點以及中國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人口增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思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的民族”主要講述中國各民族的分布及中國的民族政策。通過教學,使學生清楚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tǒng)一大國,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平等關系等。
人口問題是這一章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人口意識,教學中應注意進行比較教學――中國人口與世界其他幾個大國的人口相比較,中國人口自身的縱向比較,從而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節(jié) 中國的人口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shù)量、分布與增長,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2.使學生了解有關華僑、華人的知識。
(二)能力淵練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人口分布圖”和“人口增長曲線圖”等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計算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我國人口國情國策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生育觀,形成“少生優(yōu)生好”、“男女都一樣”等生育審美觀,摒棄“多子多!薄霸缟鷥鹤釉绲昧Α钡嚷浜蟆⒂廾、陳舊的生育觀念。
二、學法指導
要善于利用圖表,從中獲得地理核心知識,形成深刻認識。(圖表直觀形象、易感知、印象深,教材對重點內容、突出問題都會以圖展示以強化)讓學生明白,讀圖分析是獲得重點知識的途徑。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問題及對策。
(二)難點
人口發(fā)展要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的承載量相直轄市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三)解決辦法
彩提問式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好奇。通過看有關投影片和課文插圖、圖表等,使學生弄清楚我國人口的分布及人口特點,然后通過計算人均土地占有量,并將之與其它國家進行比較,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存在,并進而尋找解決途徑。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中國人口分布圖”(掛圖)、“中國人口增長曲線”投影片、課本插圖、有關圖表等。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圖表資料、發(fā)動學生思考、計算等,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幫助學生歸納總結,使結論準確明了。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要求學生弄清楚我國人口的數(shù)量、分布及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板書]第二章 中國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節(jié) 中國的人口
[引入新課]世界上有多少億人口,我國有多少億人口(1996年底)?中國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
1999年底世界人口已達60億,我國人口總數(shù)為12.9億,我國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的百分比為:12.9/60x100%=21%,大約世界每5個人中就有1個中國人。
[板書]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中“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比較圖”(見下表),提出問題:將四國面積、人口相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
面積(萬平方千米)1 700997960936
人口(億)1.480.2612.22.6
[結論]中國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過其他三個國家人口總數(shù)的2倍,與面積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國的4.7倍,可見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
[過渡]人口大國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紹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識。
[學生活動]12.9億人/960萬平方千米=134人/平方千米。這一數(shù)字大約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書]二、人口分布不均
觀察課本中的“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口數(shù)量”圖找到江蘇、山東、新疆、西藏的人口總數(shù),參考課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區(qū)的面積度并比較東部沿海兩省與西部內陸兩自治區(qū)人口密度的差異。
仔細觀察課本中的“中國人口密度圖”思考以下問題:
(1)找到黑河一騰沖一線,對照圖例觀察線兩側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異。觀察哪些省區(qū)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區(qū)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了解該線兩側的面積、人口所占比例。
(3)確認該線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全班評議,由學生歸納:
黑河一騰沖一線東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東部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東部等省,這些地區(qū)多為平原區(qū),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內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區(qū),這些地區(qū)多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們生產和生活。
[教師小結]可見我國人口密度東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區(qū)。這是由自然條件、社會經濟以及開發(fā)時間的長短而決定的。
[板書]三、鄉(xiāng)村與城鎮(zhèn)人口比重的差異
[過渡]人口密度東西部存在差異,農村與城鎮(zhèn)也存在差異,而且隨著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大,這種差異也在變化。請看下表;
1l%1965年1994年
城鎮(zhèn)人口比重89%18%29%
鄉(xiāng)村人口比重1950年82%71%
[教師設問]
(1)計算1994年(全國人口為12億)城鎮(zhèn)人口與鄉(xiāng)村人口的數(shù)量;
(2)世界平均城鎮(zhèn)人口比重為41%,目前我國城鎮(zhèn)人口的比重仍低于這個水平為今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城鄉(xiāng)人口分布將出現(xiàn)什么問題?
(3)城鄉(xiāng)人口怎樣合理分布,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發(fā)展?
學生主要歸納出以下幾點:①全國仍有8.5億人口在鄉(xiāng)村,鄉(xiāng)村容納不下這樣多的勞力,應該就近建設新型城鎮(zhèn),以縮小城鄉(xiāng)差別;②為保護大城市的環(huán)境,應限制大城市的規(guī)模,建設衛(wèi)星城以緩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板書]四、華僑與華人
[過渡]我國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為華僑與華人兩種,前者指長期僑居國外并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后者指定居國外并取得外國國籍的,又稱為外籍華人。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華僑和華人熱愛國家以及他們積極支援國家建設的典型事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師說明]我國贊成與鼓勵華僑自愿地選擇自己的國籍。我國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懷和重視保護海外華僑和華人的正當權益。
[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中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國人口的分布,鄉(xiāng)村與城鎮(zhèn)人口的差異,了解了華僑和華人的情況,這對我們學習中國的人口問題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復習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引出新課。
根據(jù)下表提供的我國人口增長數(shù)據(jù),要求學生繪出1764年以來我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并觀察我國的人口增長有什么特點?
年份人口(億)
17642.1
18404.1
19374.5
19495.4
198210.3
199011.3
199612.2
通過觀察,由學生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1)我國人口基數(shù)過大。1949年為5.4億,1996年時就達到12.2億。
(2)增長速度過快。由繪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了47年時間人口就增長了1.3倍,達到12.2億。
[板書]五、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的突出特點
[教師設問]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均為1.0%,10億人口與1 000萬人口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
[學生回答]前者每年增加1 000萬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萬人口。
[教師小結]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過大,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板書]2.新中國成立前后人口增長差異的原因
[教師設問]
(1)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2)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懂得了由于舊中國經濟落后,戰(zhàn)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教師提問]人口的增長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下表]
我國每年新增人口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當年新增財富的百分比
約1500萬人增產肉類的45.6%新建城鎮(zhèn)住房的30.7%
增收糧食的48.5%
第二節(jié) 中國的民族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了解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國家,了解我國各民族地域分布。
2.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區(qū)域自治,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民族分布圖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民族觀。
(四)美育滲透點
1.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VCD歌曲,或看彩圖《我們的民族大家庭》,展示民族大團結盛況和多樣的民族服飾,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2.通過對不同民族因在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和經歷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和審美標準的講述,幫助學生建立多元化的審美觀。
二、學法指導
通過民族分布狀況的教學,教會學生抓住重點,分清主次,把握住關鍵的學習方法。(民族分布狀況是先講漢民族的分布,然后把55個少數(shù)民族作為整體來了解它們的分布狀
況的,而并非都是單個去講述。)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我國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數(shù)民族的分布
(二)難點
我國的民族政策
(三)疑點
我國的每一個少數(shù)民族都有文字嗎?
(四)解決辦法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有些少數(shù)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采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讀教材的彩圖等激發(fā)生的求知欲以達到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目的。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中國民族分布”圖(掛圖)
六、師生互動設計
教師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VCD歌曲,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民族分布圖以及書中插圖,使學生認識我國是統(tǒng)―的多民族國家,讀圖了解各民族分布狀況及特點,和我國民族政策正確英明。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課前向學生介紹本課的素質教育學習目標及重點與難點,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
(二)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前邊我們學習了我國的人口特點與分豐等內容。在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中,除了漢族以外,還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們就業(yè)學習中國的民族。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彩圖“我國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
[板書]第二節(jié) 中國的民族
一、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有56個民族
教師給出數(shù)據(jù)(漢族總人口約占91%多,少數(shù)民族占總人口的8%多)。
[學生活動]讓學生畫出“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扇形圖,使學生確認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但各民族不論人數(shù)多少,在祖國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導學生回憶歷史課上講過的:19世紀我國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抗擊法軍的英勇事跡和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在抗日戰(zhàn)爭時時期,英勇抗擊日寇的侵略,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這些典型事例都說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階級壓迫和外來侵略,共同締造新中國,為祖國的長期穩(wěn)定和繁榮昌盛,做出了貢獻。
[板書]2、各民族共同締造和建設新中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中國民族分布圖”,并設問:
(1)指出我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聚居地區(qū)(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個自治區(qū)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龍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
由學生根據(jù)地圖提供的信息,歸納出: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其中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板書]3、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下表:(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的增長情況)
工農業(yè)總產值糧食原油鐵路通車里程衛(wèi)生機構床位
1952年37.9億元1 582萬噸5.2萬噸3 787千米5 711張
1992年3 053.6億元5 670萬噸1 316.1萬噸13 143千米375 377張
增長79.5倍2.5倍252.1倍2.5倍64.7倍
教師提供以下信息:
(1)我國在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區(qū)實行區(qū)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內蒙古、新疆維吾爾、廣西壯族、寧夏回族、西藏等五個自治區(qū)。還在部分地區(qū)成立了自治區(qū)、自治縣、民族鄉(xiāng)等自治機構,行使自治權。
(2)在我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我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有30多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生產勞動、通信聯(lián)系、學習、出版以及社會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
(3)我國憲法規(guī)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教師設問]根據(jù)以上的資料和信息,分組討論我國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體措施?
[學生活動]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由小組代表歸納總結本組的結論,經過全班評議,在教師的幫助下,得出以下幾點意見:
[板書]二、我國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國家保障各少數(shù)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fā)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
(3)國家?guī)椭魃贁?shù)民族地區(qū)加速經濟和文化發(fā)展。
(4)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總結了我國的民族政策,總結得很好。
[課堂總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下,平等互助,親密團結,為國家的統(tǒng)一和中華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中國的民族
一、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有56個民族
2.各民族共同締造和建設新中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5076.html
相關閱讀:
八年級地理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學案2
上一篇:
第六章 認識不同的區(qū)域第五節(jié) 祖國的寶島——臺灣
下一篇:
第一節(jié)“遼闊的疆域”教學設計
相關主題
八年級地理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學案2
我國的地理位置及特點
第六章 認識不同的區(qū)域第一節(jié) 環(huán)境獨特的地理區(qū)域——東北
海洋資源
八年級地理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導學案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畢業(yè)復習學案教案
粵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青藏地區(qū)
我國農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中國的河流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眾多的人口
眾多的人口教案 課題 眾多的人口 課型 傳授新知識課 課時 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 技……
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
序號:3 第 五 章 中 國的地理差異 第三節(jié) 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學案) 備課人: 授課人: ……
第二章 第二節(jié) 中國的氣候 導學案
第二 第二節(jié) 中國的氣候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冬、春氣溫分布的 特點,冬、夏降……
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
題 第五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jié) 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 型 新授 目標 目的 1、初步理解區(qū)域劃分……
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第二節(jié)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分布……
相關閱讀
第三節(jié) 河流和湖泊(第1課時)
工業(yè)和分布與發(fā)展
第一章第4節(jié)中國的民族教案
中國地形
八年級地理中國的河流
八年級地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學案
中國的地形
《中國的河流》教學案
長江的開發(fā)
第十節(jié)“祖國寶島”——臺灣省 教學設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