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物理
>
八年級
>
希望你喜愛物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1希望你喜愛物理
(一)三維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及物理的廣泛應用。
3.知道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儀器
玻璃杯、雞蛋、硬紙片、圓底燒瓶、鐵架臺、旋轉(zhuǎn)七色板、放大鏡、散開的塑料捆扎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難點:讓學習學會觀察各種實驗現(xiàn)象的解釋。
(四)教學方法:觀察法,先試后導,實驗法
(五)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
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將要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學。物理是一門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學。物理研究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有些內(nèi)容在小學自然課上我們已經(jīng)有所了解,如摩擦起電、熱脹冷縮等。有一些我們還不了解,盡管它們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
新課講授:
1.物理研究什么
(1)讓學生觀察和討論:課本圖1一1到課本圖1一6中所列舉的現(xiàn)象,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學研究的內(nèi)容,它們分別屬于力的、熱的、光的、電的現(xiàn)象。
(2)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
例如:飛機為什么能在空中飛行?保溫瓶為什么能保溫?電動機為什么能轉(zhuǎn)動?用望遠鏡為什么能看得遠些?(此處舉例應包括力、熱、電、光的現(xiàn)象。)
大家想一想,還有哪些曾經(jīng)使你感到新奇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發(fā)言,并指出學生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哪一些是屬于力的、熱的、光的、電的現(xiàn)象,指出這都是物理研究的內(nèi)容。若學生發(fā)言涉及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內(nèi)容,也給歸類,說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內(nèi)容。)
2.物理是有趣的
物理課上研究的一些現(xiàn)象,許多是我們沒有見過,也沒有想過。下面我們將要做的幾個實驗,雖然我們今天還不能揭開它們的謎底,但可以告訴我們,物理學研究的現(xiàn)象是十分有趣的。(展示一些簡單而又效果明顯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實驗一:學生實驗
請同學們將一長紙條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鋼筆帽立在紙條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紙條從筆帽底下抽出來,但要保證筆帽立在原地不動。(有的同學慢慢地拉動紙條,筆帽倒了或是筆帽跟著紙條走。)教師演示:快速抽動紙條筆帽立在原地。
為什么要快速抽紙條。才能休證筆帽不動。而慢慢地拉動紙條不會成功?這就是物理研究的內(nèi)容,今天我們暫不研究,但我們畢竟知道了怎樣做才能成功。
實驗二:課本實驗:原封不動
有了前一個實驗的基礎,可以讓學生猜一猜,應怎樣彈出硬紙片,才能使雞蛋落入杯中,而不會隨紙片飛出。
實驗三:旋轉(zhuǎn)七色板實驗
先介紹實驗裝置的構造,將可以旋轉(zhuǎn)的圓盤分成若干個扇形,分別涂上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顏色。要強調(diào)其中沒有白色。
提出問題:當圓盤飛快旋轉(zhuǎn)的時候,圓盤該多好看?
演示:當圓盤旋轉(zhuǎn)時將出現(xiàn)白色。
本來圓盤上涂有各種顏色,當它旋轉(zhuǎn)的時候,卻偏偏呈現(xiàn)它所沒有的顏色——白色。這是為什么呢?當我們學過光學之后,這個謎底就不難揭開。
實驗四:放大鏡觀察實驗
我們常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的物體,放大鏡中間厚、邊緣薄,也稱為凸透鏡。大家可以隔著放大鏡看看自己的手紋,看看書上的字,是不是放大了。
問題:隔著放大鏡看物體是不是總是放大的?
讓學生手拿放大鏡,伸直手臂通過放大鏡看黑板上的字或墻上的標語。(要讓學生觀察遠處較大的,且容易分辨倒立、正立的物體。)學生觀察后,回答觀察到的現(xiàn)象。(看到的是縮小的,而且是倒立的)
用放大鏡看物體不總是放大的。在什么情況下是放大的,什么情況下是縮小的?這正是光學要研究的內(nèi)容之一。
實驗五:
首先解釋沸騰:日常生活中常說把冷水燒“開”了,水“開”了在物理學中則叫沸騰。通常為使水沸騰,需要加熱,今天我們要做一個用冷水使熱水再次沸騰的實驗。
演示實驗:將保溫瓶中的熱水倒入燒瓶,使水占燒瓶容積的三分之一左右。將燒瓶置于預熱的電爐上加熱,讓學生看到水在沸騰時有大量汽泡產(chǎn)生。迅速將燒瓶加塞后倒置于鐵架臺上。在用冷水澆燒瓶前要讓學生觀察瓶中的水是平靜的。澆冷水時,燒瓶中的水會再次“沸騰”起來。
實驗六:
散開的塑料捆扎繩(應將扎繩盡量“破”細些)用干燥的手捋幾次,扎繩不僅不能合攏,反而會膨散開,甚至會被手“粘”開。
3.作業(yè):預習新課
板書設計: 1.1希望你喜愛物理
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 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
第2課時
引言:
上節(jié)課的實驗包含著重要的物理知識,學了物理就會知道它們?yōu)槭裁窗l(fā)生,我們還要應用這些知識為人類服務、造福。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曾運用過許多物理知識,只不過有的我們知道為什么,有的我們還不知道。例如:乒乓球癟了,用熱水燙一下能使乒乓球復圓。再如我們常用棍子來撬動一些笨重的物體。由于在小學里學過熱脹冷縮、杠桿等知識,就懂得為什么這樣做。
新課講授:
1.物理是有用的
①列舉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識的應用。
如照相機、高壓鍋、電熱杯、收音機等等。這些事例學生還不懂為什么,說明需要學習物理知識。
②列舉事例說明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郵電通信、廣播電視、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都有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要懂得它們,就需要學習物理知識。
③舉例說明物理研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的重要貢獻,它使我國某些尖端技術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如:同步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原子彈、氫彈、低溫超導技術、十億次銀河巨型計算機等。
④舉例說明物理也是學好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不可缺少的基礎。
⑤簡要介紹課本 “科學家的設想”,說明在未來的科學中,物理應用將更為廣泛,未來物理將更有用。
2.怎樣學好物理
要學好物理,就要有科學的
學習方法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物理知識是從觀察和實驗得來的,觀察和實驗也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觀察決不是簡單的看看,重要的在于思考,要注意觀察的現(xiàn)象有什么特點,要明確觀察目的,并注意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這樣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些現(xiàn)象,是否也能有所發(fā)現(xiàn)。
實驗七:物體下落實驗
(此實驗目的在于讓學生體驗如何觀察)
取一張紙和一支粉筆頭,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演示)。演示后讓學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粉筆頭落得快,紙片落得慢)從現(xiàn)象來看,粉筆頭落得快。類似的現(xiàn)象同學們見過很多:樹枝和樹葉落地快慢不一樣,石子和羽毛落地快慢不一樣。通過這些觀察會想到“是不是重的物體落地快,輕的物體落地慢?”帶著這個問題再進一步的觀察,這就是明確觀察目的。
教師:現(xiàn)在我們把原來的紙片,團成紙球。
問:紙球是否比原來的紙片變重了?(沒有)
演示:再使紙球和粉筆頭同時下落。請同學們看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少停一會,學生有所思考后再演示,結果將是兩者同時落地)。
分析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思考。同一張紙,展開的紙片飄飄悠悠的慢慢落下來,團成紙球就很快地落下來,兩者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在觀察中,就是要注意這種變化,并考慮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引導學生分析紙片落地慢的原因(紙片面積大,受的空氣阻力大)。
學生的發(fā)言,指出:物體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的空氣阻力不同,而不是物體的輕重。要學好物理,就要重視觀察和實驗;要勤于思考、著重理解,同時要重視應用知識,使之在應用中加深理解。
3.作業(yè):用手帕、細繩、螺帽自制一個降落傘,觀察它下落的情況。
(四)板書設計
1.1希望你喜愛物理
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 3、怎樣學好物理 (1)重視實驗和觀察
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 (2)勤于思考、著重理解
(3)重視知識的應用
(五)教學后記
引入各種有趣的實驗,再加以圖片展示,有趣的視頻實驗現(xiàn)象,大大引起了學生對物理這門新學科的興趣。[來源:中.考.資.源.網(wǎng)]
陽江二中物理科組集體備課教案
八年級物理 主備:馮紹儒
§1.2、1.3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
2: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根據(jù)常見的周期現(xiàn)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表、手表測量時間。
4:知道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結果由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
5:掌握一些特殊的測量長度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使用刻度尺和秒表,長度單位的換算
三:教學器材:
米尺(背面有分米刻度)、秒表、學生刻度尺
四:教學設計:
[引入]由白居易的《朝發(fā)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還”講述本章主要學習物體的運動,而通常比較運動的快慢需要知道時間和長度,今天我們就學習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板書]§1.2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活動]1比較課桌的長、寬、高
1:請你目測一下課桌的長、寬、高,比較它們的長度
(學生目測后記下結果)
2:不用尺,你如何證實自己的目測結果,記錄你的做法。
(學生可能用手、書等長度作為測量標準)
[講解]測量就是將待測的量與一個標準進行比較,而這個標準就是單位,通常單位都是公認的。講解國際長度單位和我國市場用的長度單位
[板書]1:長度單位:(國際)米(m)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納米(nm)
(介紹常見的長度:萬里長城、二橋、活動筆芯、頭發(fā)絲直徑、原子直徑等)
[過渡]介紹長度的測量工具
[板書]2: 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介紹書本上的測量工具的名稱)
[思考]在物理上如何正確的使用刻度尺呢?
[活動]1.2觀察刻度尺(量程和分度值)
[閱讀]閱讀課本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提醒學生歸納要點
[板書] 一看:量程分度值,零刻線是否磨損
二放:重合、平行、緊貼
三讀:視線與尺面垂直,并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記:數(shù)字和單位
[活動]:用刻度尺測量書、本的長與寬
(注意強調(diào)用正確的方法,讓部分組說出測量結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對照使用方法評點)
(學生測量后與課本上給出的準確值相比較,得出誤差概念)
[板書]3:誤差:由于估讀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偏差
(強調(diào)誤差與錯誤的不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錯誤是不允許的)
[思考]如何用所學的方法測量一本書的厚度?
(提示:一張紙的厚度與刻度尺的分度值相比較?赡苡袑W生想到用測多算少的方法)
[活動]1.3用刻度尺測量紙張的厚度
[方法點評]對于微小的量的測量用“測多算少”
[板書]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閱讀]生活物理社會
(補充介紹有趣的人體尺度)
[板書]4:有趣的人體尺度 身高等于腳長的7倍
腳長等于拳長
一拓長等于身高
[小結]
第2課時
[課前復習]長度的國際單位,測量工具,使用方法,有趣的人體尺度,紙張厚度的測量方法
(繼續(xù)介紹幾種特殊的測量方法)
[板書]5:特殊測量: 紙張厚度:測多算少
樓層高:測少算多
曲線長度:替代法
硬幣直徑:平移法
(每一種方法都要讓學生自己得出)
[過渡]比較運動快慢還需要測量時間
[板書]6:時間的測量
(1):單位:(國際)秒(s)
時(h)、分(min)、天(d)、年(a)
(2):測量工具:秒表
(介紹秒表)
[活動]1.4學會使用秒表
(閱讀說明書,并且觀察量程和分度值:大盤,小盤練習使用、啟動、暫停、回零、如何讀數(shù)。)
測量脈搏一分鐘跳動的次數(shù),折算出跳十次需要的時間,記住人
體的“生物鐘”
[閱讀]古代測量工具
[板書]7:古代測量的工具: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對每一種工具進行介紹,讓學生古代文明和科技的發(fā)展)
[小結]
五:板書設計
1:長度單位:(國際)米(m)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2: 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一看:量程分度值,零刻線是否磨損
二放:重合、平行、緊貼
三讀:視線與尺面垂直,并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記:數(shù)字和單位
誤差:由于估讀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偏差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4:有趣的人體尺度 身高等于腳長的7倍
腳長等于拳長
一拓長等于身高
5:特殊測量: 紙張厚度:測多算少
樓層高:測少算多
曲線長度:替代法
硬幣直徑:平移法
6:時間的測量
(1):單位:(國際)秒(s)
時(h)、分(min)、天(d)、年(a)
(2):測量工具:秒表
7:古代測量的工具: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1.4體驗科學探究 2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探究,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一般步驟.
經(jīng)歷科學探究,獲得對科學探究過程的一般性認識,領悟科學探究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挖掘?qū)W生的探究能力.特別是抽象和假設檢驗的能力,了解科學探究的一個基本方法——變量控制法.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的親身參與,養(yǎng)成對科學的熱愛,增強探究科學的欲望,樂于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能事實求是的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有與他人合作和進行交流的愿望.
【教學理念】:
本節(jié)課就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可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操作、討論.實驗中,不要太過要求嚴密(例如,規(guī)定怎樣測量線長、擺動次數(shù)、實驗順序和的格式等.)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學難點:提出問題、制定和設計方案.
根據(jù)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采用探究法、講授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探究鐘擺的奧秘
師:科學的核心是探究,學習物理就要學會科學探究.
展示擺鐘實物,讓學生觀察+觀察擺鐘的外部構造.
師:最近,小慧家的擺鐘走快了,請鄰居張師傅幫忙,只見張師傅將擺鐘下面的螺母擰幾下,擺鐘走時就準了.
1、 提出問題:
師:對這個現(xiàn)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
師:提出問題是進行科學探究的第一步,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同學們要仔細觀察平日周圍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
2、 猜想與假設:
師:對于以上問題,你們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問題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
生:……
師:好,前面幾位同學分別提出了他們的猜想,是否還有同學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設?如果沒有,那么你贊同哪位同學的觀點?(設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學說對了,還是有若干同學正確?切忌從老師的表情上揣度答案,這不是一種正確的科學探究態(tài)度.
a、如果你認為,擺錘的輕重會影響擺動的快慢,那么是輕的快,還是重的快.
b、如果你認為,擺動的角度會影響擺動的快慢,那么是擺角大的快,還是擺角小的快.
c、如果你認為,百的長度會影響擺動的快慢,那么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師: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作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在科學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亂想,它是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知識為基礎作出的一種試探性的解釋.
3、 設計實驗與制定:
師:對于以上的猜想,你們準備怎樣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來驗證呢?
生:用細線系住小球代替鐘擺,用秒表測量擺動的時間.
師:設計實驗應針對探究目的,選擇探究的器材,在此,對具體的實物進行了簡化,用細線懸掛小球代替,是一個很好的設計.下面請分組討論制定實驗步驟,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若學生初次探究設計表格有一定困難,可由教師示范表格設計方法:控制變量→待研究變量(縱向列表)→實驗次數(shù)/順序(橫向列表)→待測數(shù)據(jù))
生:探究步驟如下:……
4、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師:實驗時要嚴格按照實驗步驟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觀察,把觀察到的重要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數(shù)據(jù)的記錄要尊重事實,不可拼湊、不可杜撰.
生實驗.
5、 分析與論證:
師:實驗數(shù)據(jù)只是一堆原始,必須通過分析、論證,才能形成結論.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磚塊、黃沙、水泥等要經(jīng)過設計、施工、裝飾,才能變成宏偉的建筑.下面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得出你的實驗結論.
生:擺球擺動的快慢(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重無關.
生:擺球擺動的快慢與擺動的角度無關.
生:擺球擺動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大,擺球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球擺動越快.
『板書』:擺動的快慢只與擺長有關,與擺重、擺角無關.
擺長越大,擺球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球擺動越快.
6、 評估:
師:探究過程是否恰當?探究得到的結論是否合理?探究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新的問題等,都需要再進行充分的考慮.
生:如果我們再多做幾次,總結出的結論可能會更可靠.
生:我們測的擺動時間還真準確呢.
生:我認為結論是可靠的,剛才看見張師傅把螺母往下擰,估計起了增加擺長的作用,使擺動變慢,原來走快的鐘就準了,張師傅的做法和我們實驗的結論一致.
生:我認為可以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鐘的快慢可能跟它所處的地點有關.
7、 交流:
生:……
二、科學探究的過程
師祝賀學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實驗.總結探究的環(huán)節(jié)
三、自我評價與作業(yè)
小玲、小紅和小麗在操場上玩蕩秋千。小麗把小紅、小玲分別輕輕推一下,細心的小麗發(fā)現(xiàn),她倆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幾乎一樣。那么,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三人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人的質(zhì)量有關。
猜想2: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的繩長有關。
猜想3: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擺動時離開中心線最大距離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她們來到實驗室,找來刻度尺、細線、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方法,按右圖進行實驗,得到下表中數(shù)據(jù)。
請你通過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為驗證猜想1,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2)為驗證猜想2,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3)為驗證猜想3,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4)實驗結論: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時間與 有關,
與 無關。
五、板書設計:
一、探究鐘擺的奧秘
擺動的快慢只與擺長有關,與擺重、擺角無關.
擺長越大,擺球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球擺動越快.
二、科學探究過程:[來源:中.考.資.源.網(wǎng)]
補充資料:
(對同學們在科學探究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可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穿插并逐步滲透,具體安排酌情處理。)
師:同學們要在科學探究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起
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
舉例:
a、牛頓從蘋果落地聯(lián)想到“物體為什么都停留在地表附近,拋出的石塊為何總是落回地面?”并不懈探索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
b、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最先記載過這樣一個奇特現(xiàn)象——在同等低溫條件下,溫度高的水結冰速度快于冷水。坦桑尼亞學生姆潘巴1969年使這一現(xiàn)象變得更為人知曉,他發(fā)現(xiàn)加糖的牛奶加熱后比未加熱的牛奶結冰速度快。這種現(xiàn)象也被稱為“姆潘巴現(xiàn)象”。但個中原因是什么呢?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喬納森?卡茨在對“姆潘巴現(xiàn)象”深入研究后認為,這一現(xiàn)象實際上與水中的溶解物有關。水在加熱過程中,一些通常會使水變“硬”的溶解物,主要是碳酸鈣和碳酸鎂等碳酸鹽,會被“驅(qū)逐”出來形成固體沉淀,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附在水壺內(nèi)壁上的水垢。
卡茨說,未經(jīng)加熱的水中仍含有這些溶解物,在水結冰過程中隨著冰晶的形成,尚未結冰的水中這些物質(zhì)的濃度會進一步升高,甚至可達正常水平時的50倍。這種情況會降低水的冰點,這也就減緩了冷水結冰的速度。這一原理就如同下雪后向路面撒鹽防止結冰一樣。
卡茨認為,姆潘巴在牛奶中加糖實際上是使水變得“更硬”,進一步擴大了只含少量碳酸鹽的熱牛奶與富含碳酸鹽的冷牛奶之間結冰速度的差距。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穆勒認為,卡茨對“姆潘巴現(xiàn)象”的分析是迄今對這一現(xiàn)象做出的最深入、最嚴謹?shù)慕忉,并認為卡茨找到了“簡單但對頭”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姆潘巴因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而將自己的名字和“姆潘巴現(xiàn)象”一起留在的物理學史上,也許善于觀察的你以后也能在物理學史和教材上留下你的名字?茖W發(fā)現(xiàn)有時并不很難,關鍵是要做個有心人。
敢于質(zhì)疑權威:
大家不要總以為老師和科學家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科學家也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包括很多科學家)共同認定了數(shù)十年的冥王星,在2006年被認定并不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九大行星”的說法更正為“八大行星”。大家要敢于質(zhì)疑權威。(但是要有根據(jù),不是無憑無據(jù)的否定一切,那也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
勇于動手創(chuàng)新:
發(fā)明包裝袋簡易撕口的即為愛動手的中學生。
學會團結協(xié)作:
團隊協(xié)作是物理學習,也是大家以后進入社會必須學會的。
板書設計:
1:科學探究過程:
①提出問題
②猜想與假設
③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
④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jù)
⑤分析和論證
⑥評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6282.html
相關閱讀:
希望你喜愛物理 教學設計
上一篇:
平均速度的測量
下一篇:
探究凸透鏡成像
相關主題
希望你喜愛物理 教學設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連通器和液壓技術
【 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能在實際情況中辨認連通器,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7.1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學習目標】 1. 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2. ……
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
第2節(jié) 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 溫馨提示: 通過學習目標的認識找尋學習的方向,同時通過……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內(nèi)容】:《3.3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滬科粵教版 物理 八年級 第三章 第3課 【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復習提綱(教科版)
初二上期物理基礎復習 第一 走進實驗室 1、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觀察和實驗。 2、科學探究……
相關閱讀
顯微鏡和望遠鏡學案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怎樣認識力
初二物理第二章聲現(xiàn)象知識匯編
汽化和液化導學案
探究凸透鏡成像
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學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全冊教案(粵教滬科版)
聲音的特性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