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的初中地理教學探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初中地理教學著重對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引導,并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任務型教學需要學生都參與進來,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體驗對地理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掌握。文章以初中地理的實際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使用任務驅動來提升地理教學效果的方法,希望能對初中物理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初中地理;教學探究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重在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發(fā)出來。地理這門課程,很難從生活實際中找到與教材知識相關聯(lián)的事物,所以教師就要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以完善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任務驅動教學法,把課堂教學目標分解開,得到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對問題進行探究,這樣才能將學生的興趣更好地激發(fā)出來,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學習的過程有了更多的主動性。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念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將學生的知識基礎運用起來,去完成相應的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將教學目標有效地分解開來,并進行重新組合,將教學任務逐漸完成,這其中包括:首先是完成任務;其次需要和現實活動有一定相似之處;再次對活動結果進行評估;活動本身需要有一定的意義;最后參與解決關鍵性問題。所以,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關鍵在于將學習知識點作為核心任務,在具體的活動中對知識進行掌握理解,以達到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構建。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案例

  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概念,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為基礎,將課堂互動起來,使課堂變得活潑,使教學模式變得新穎。下面,就以地勢和地形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1.教學目標

  任務重點在于具體的知識點,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將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出來,同時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對知識點進行鞏固。

  2.教學背景

  在教學過程中,將如地圖等地理教具拿出來,營造出地理學習氣氛,讓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搶答。但是很多時候,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具體的知識點,在進行課堂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沒有收獲很好的效果,如不能透徹地理解地形的結構特征、地形情況。在這里,教師就應該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改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課堂情境

  營造出合適的課堂情境,將學生的興趣引入課堂教中來,利用豐富的課堂教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將我國的地形區(qū)進行展示。比如可以問學生:“有誰知道我國的具體地形走向”“我國的地形為何會出現西高東低的現象”“我國地形的三大階梯分界線是什么”這些問題。將中國地圖展開,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尋找答案,用大型山脈名稱回答相關問題,這樣能夠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有積極性。激活課堂氣氛,組織小組進行課堂內容的交流討論,提出如“我國什么地方有較多的山脈”這樣的問題,讓小組間展開熱烈討論,這樣學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充分地表現出來,在地圖上不斷尋找,并互相之間驗證答案,最后獲得正確答案,找到山脈較多的區(qū)域。教師利用PPT,將山脈走向標示在圖上,讓學生在圖中找到山脈所在位置,如第一組:天山、陰山、燕山;第二組:昆侖山、秦嶺、大別山;第三組:喜馬拉雅山、南嶺。在這些山脈當中,讓學生將其結構找出來,將地形總體構成表述出來。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山脈網絡中,包括了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這些大型山脈周邊還有些什么山”;等等。任務驅動課堂教學是以教材知識點為基礎,進行相關任務的解決,對于一些容易記錯的知識點一定要牢記,在具體的任務中不斷對比分析。如講解地形時,對同樣的地形環(huán)境所出現的不同地貌進行分析,總結出我國的地形規(guī)律,學生在課后對相關資料的收集也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傊诘乩斫虒W中采用驅動法,使課堂獲得了新的活力,對當前的課堂教學資源也有很好的優(yōu)化作用,同時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學習效率。推進任務型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做到以下四點:第一,課堂分組的時候,將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知識掌握能力充分考慮進來,讓每一個小組都能有足夠的互補作用,揚長避短;第二,合理調控課堂教學節(jié)奏,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放在第一位。第三,將課堂任務延伸開來,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都可以進行,實現課前準備資料、課后鞏固知識的教學局面;第四,階段性地總結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14875.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教學公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