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知識點:親子關系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家庭: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庭關系確立的幾種情形:
①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
③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yǎng)而組成家庭;
④隨父(母)再婚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與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與子女間的法定權利義務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家庭結構:
核心(父母+未婚子女)、主干(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單親、聯合家庭
家庭結構的類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

家為我們提供了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的關愛:
①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②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③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因此家庭存在家的存在有其重要性:
①家,是我們每個人最熟悉的地方,在這里有我們親愛的家人,家人們平等相處,相互關愛。
②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平凡的家庭小事讓我們感受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③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父母與子女的血緣關系不可改變:
①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絕大多數基于血緣關系。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 ②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③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質,了解好的家風。講講好的家風、好的傳統、家庭里出名的人。

父母的奉獻: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孝敬人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
①父母對家庭的貢獻
②父母對子女之愛母愛是最無私的;父愛如山,深沉嚴格。

父母給了我們什么
①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
②父母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③父母給了我們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父母是如何關愛子女的
①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關心子女勝過關心自己。父母對于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②父母不僅從生活上無微不至地撫養(yǎng)、照顧我們,教給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從思想品德上關懷、教育我們,引導我們確立人生的目標,教我們如何做人。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
③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每一步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觀點: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唯有以愛和孝敬來回報。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guī)定子女應盡的義務。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父母養(yǎng)育子女是法律規(guī)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父母對子女的撫養(yǎng)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對子女盡撫養(yǎng)義務,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要受到法律的處罰。

從各個方面感受家庭帶給我們的溫暖:(對家的理解)
①家是人們的情感棲息地、物質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后發(fā)展的大本營。 ②熱愛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觸最深的話,表達對父母的敬愛之情。



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理應受到孝敬: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
②我們應該以愛回報: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③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 子女孝敬父母既是道德義務又是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什么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yǎng)。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處罰。

為什么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盡孝心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家庭和社會都做出過貢獻,在他們年老多病、行動不便之際,做孫子女的更要獻上一片孝心。這既是理所當然,也是弘揚中華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

怎樣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要落實到具體行為之中,要從小事做起。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對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不是盲目的順從,是在平等基礎上對父母的孝敬。
教科版:
①孝敬父母,就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認真學習,踏實做人。
②孝敬父母,就要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艱苦樸素,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③孝敬父母,就要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同父母保持親密融洽的關系,事事想到父母,主動動承擔家務勞動,努力減輕父母的負擔。
④孝敬父母,就要贍養(yǎng)父母。長大后,要在物質上贍養(yǎng)父母,精神上關心父母。

青春期青少年與父母關系的特點:
①情感上的疏離。減少對父母的依賴,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不如以前那么親密了。
②行為上的脫離。由于這個階段孩子要求獨立的愿望十分強烈,所以,在行為上反對父母對他們過多的干涉和控制。
③觀點上的差異。青春期的孩子對于任何事物都喜歡自己判斷和評價,不愿意接受現在的觀念和規(guī)范,他們對于昔日一貫信奉的父母的許多觀點都要進行審視,而審視的結果常常與父母的意見不一致。
④父母的榜樣作用削弱。孩子會逐漸地發(fā)現存在于父母身上的先前未曾覺察的一些缺點。

成長煩惱產生的原因:(與父母產生矛盾的原因)
①進入青春期后,我們的自我意識增強,開始獨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zhàn)父母的權威。
②在父母的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的矛盾。

產生代溝的原因:
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重代際差異。(我們與父母的人生經歷……差異)
①進入青春期,我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了,我們認為自己正在變成“大人”。但是父母仍然把我們當成不懂事的“小孩兒”因此,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誤解、矛盾和沖突。
②由于我們與父母在知識水平、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態(tài)度不一定相同,這是雙方產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③在這個時期,我們喜歡探索,爭論和批判,同時缺乏足夠的理智。因此,我們往往會以執(zhí)拗的、對立的、反抗的態(tài)度對待父母。這又加劇了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代溝在人類社會的各個時代、各種社會都存在。它可能是一步就能邁過的小溪,也可能是較難跨越的天塹。然而,人類正式在“代差”中,傳承著文化,實現著進步。

對逆反心理的辨證分析:(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對父母的思想觀念、管教方法、嚴格要求,產生反感。具體表現有:要我這樣,我偏那樣;你說這好,我偏說那好;讓我信這,我偏信那。以強硬的態(tài)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對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對;用極端的辦法處理矛盾;等等。
①對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
②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難免有誤區(qū)。
③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qū),也有助于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逆反心理導致的危害:
①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導致家庭中的矛盾和沖突;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甚至釀成悲劇。
②結果上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自己。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

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
①我們的心理發(fā)展正處在一個半成熟、半幼稚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一方面會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區(qū)又受到自身經驗和能力的限制。青春期心理充滿矛盾和不安的特點是影響中學生與父母溝通的一個重要原因。
②處于青春期的同學們對于父母的批評和勸導往往產生抵觸情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反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就會感覺和父母溝通存在困難,從而影響與父母的溝通。
③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誤解也會影響子女與父母的溝通。
④子女與父母是兩代人,生活經歷不同,這就使得子女與父母在家庭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方面,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①為了不傷害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極的逆反心理,在情緒沖動時要努力克制自己。 ②學會與父母正確交往:
a對父母的態(tài)度要溫和,不采取偏激的行為方式。
b要表現出一定的獨立能力,讓父母放心。
c與父母交流和溝通。

如何才能改善與父母之間的父系
①要認識自己的變化和特點,主動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理解我們的愿望。
②客觀地看待自己與父母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差別,從內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確的意見、建議。
③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難、體驗父母的情緒和需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給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④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情緒、態(tài)度,克服逆反心理。

怎樣與父母架起理解的橋梁
①要親近父母,跨越代溝: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②學會遇事與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化解“愛的沖突”重要途徑是??溝通,心與心的溝通。通過溝通達到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信任,互相體諒。 交往和溝通有利于良好品格、良好行為的形成,促進個性發(fā)展,學會分辨是非,有利于我們提高能力和健康成長,還能促進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 。交往和溝通需要:
①要有誠實和積極的態(tài)度;
②其次還要學會溝通和交往的基本技能

怎樣同父母進行平等交流:(同父母平等交流的方法)
①理解父母也有情緒不佳的時候,不苛求他們。
②學學“冷處理”:面對父母的批評與指責,哪怕父母當時冤枉了自己,不急于搶白,不急于辯解。
③坦白地講出自己的心里話,不因為害怕父母批評自己而回避某些話題(如學習成績、與班里同學的交往、對老師的評價等)
④主動和父母交流!澳娣础钡姆绞绞亲畈豢扇〉,也是不明智的。
⑤找出一個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如書信交換、每日書箋、周末話題、餐桌談話、畫漫畫等)共同交流。
⑥嘗試以幽默的方式、輕松地與父母交流。
⑦在父母面前不壓抑也不過分放縱自己。
⑧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體現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的小事上,他們適當地過問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是必要的。
⑨要讓父母了解自己內心的三個動力:一是“干些什么”的欲望;二是得到信任的需要;三是能作出選擇的渴望。

子女與父母溝通的有效方法和實際經驗有:
父母關心我們的成長,渴望了解我們的情況。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父母及時知道我們的情況。 與父母溝通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
①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敞開心扉,溝通起來無顧忌;
②笑口常開,溝通起來無障礙;
③耐心解釋,溝通之中得理解;
④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
⑤尊重理解,正常溝通最關鍵;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

與父母有效溝通的基本技法就是
主動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認真傾聽主動道歉善于體諒控制情緒分擔責任討論問題,達成共識
①學會與父母溝通就要理解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嘮叨”,要理解父母殷切希望,要理解父母也有煩惱。
②學會與父母溝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要尊重父母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在與父母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要做出必要的讓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個性,欣賞父母的優(yōu)點。另外,作為子女的我們在與父母意見發(fā)生分歧時,不能采取回避、疏遠、頂撞的態(tài)度。
③學會與父母溝通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父母平時最關心我們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我們就要主動向父母匯報這方面的情況。虛心聽取父母的批評建議。多和父母聊聊天,緩解她們工作中的壓力。和父母開展一些有利于感情交流、心靈溝通的活動。同父母一起討論一些新的觀念、新的思想。
面對親子關系中時常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使用正確的應對措施: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父母的“嘮叨”?
①理解父母的苦心,忍耐、控制自己的情緒。
②平時要尊重父母,跟父母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
③找時間好好跟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自己我們的變化,理解我們的愿望。
如何對待父母的嚴要求?
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于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處理家庭沖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確沖突是什么;
第二步,進一步分析產生分歧的原因;
第三步,找出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涉及的各種方式;
第四步,判斷哪些解決方式是沖突一方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確定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
第六步,檢驗最終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否有效。

與父母交往的藝術:(與父母交往有哪些竅門?或如何與父母交往?)
①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②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
③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
④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要寬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69666.html

相關閱讀:初中政治知識點:人生命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