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啟蒙運動(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是發(fā)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是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歐洲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伏爾泰:

法國早期啟蒙思想家。其尖銳的批判封建宗教神學思想,主張為知識,科學和理性服務;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伏爾泰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主要著作有《哲學通信》,《形而上學》等。

孟德斯鳩: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代表作有《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是西方分權制衡學說的集大成者,他將國家權利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種,明確的劃分了三權的職能范圍,闡述了分立的原因。孟德理論對世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產生過巨大而又深刻的影響。他的理論曾被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家用作反對封建暴政的銳利武器,尤其是他關于分權和法制的理論更為一些資產階級國家所直接采用。

盧梭: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主要思想有:認為自由是天賦人權之一,同時認為自由是有限制的;進一步提出人民主權學說,認為人民是國家權利的最終體現(xiàn)者,人權最終必須通過立法權來保證;教育方面主張通過“自然教育”來取代經院式教育。著作有《論人類不同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等。

啟蒙運動的實質:
啟蒙運動的實質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前新興資產階級向封建階級奪權之前的理論準備。

啟蒙運動思想家主要思想:


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對比:


啟蒙運動的影響: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
4、沉重的打擊了封建宗教思想,使自由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
5、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影響到其他領域,促進近代科技進步。

伏爾泰:


《人權宣言》


狄德羅與百科全書派:
狄德羅是百科全書派的首腦。他自己不僅親自撰寫了有關哲學、歷史和應用科學的條目一千多條,而且還經常到工匠作坊去觀察了解各種機器、工具的結構和性能,寫出條目,托人詳細繪制成圖象。在狄德羅的領導和組織下,《百科全書》成了啟蒙思想家們向封建反動勢力進行斗爭的銳利武器。這部著作,針對封建社會的全部意識形態(tài),從政治制度、法律機構、宗教信仰、到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批判,宣揚政治平等、思想自由等啟蒙思想,提倡科學技術,宣揚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直接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的政治革命制造輿論。百科全書派的形成及其社會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啟蒙運動的精神,標志著法國的啟蒙運動已經達到高潮。
狄德羅出生于法國的朗格爾,童年時曾在耶穌會學校受過教育。19歲時獲得巴黎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因為他不愿按照父親的要求學醫(yī)或學法律,父親停止了對他的資助,他只好自謀生路。在此期間,他廣泛接觸社會,磨煉了自己的斗志。1743年,他認識了盧梭。1745年,他應出版商之請,開始主持編纂《百科全書》(全稱為《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在此期間,他寫了許多杰出的哲學著作,如《哲學思想錄》、《懷疑論者的散步》、《論盲人書簡》等,宣傳了無神論思想,觸怒了統(tǒng)治階級,結果被關了3個月。出獄后,他決心通過對《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來改變人們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場人類精神上的革命。他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通過傳播知識,向反動的宗教和社會勢力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從此,以《百科全書》的編寫和出版為中心,形成了法國啟蒙運動的高潮。參加《百科全書》編寫的人士在歷史上被稱為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羅為首的一批唯物主義者,他們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為稱心如意的居住之地;世界上的罪惡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他們認為迷信、成見和愚昧無知是人類的大敵,主張一切制度和觀點要在理性的審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機械工藝,重視體力勞動,孕育了資產階級務實謀利的精神。1751~1772年,《百科全書》共出版28卷,1776~1780年又增補了7卷!栋倏迫珪窞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作了輿論準備。狄德羅還是法國18世紀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小說《修女》、《宿命論者雅克》、《拉摩的侄兒》等都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同時,在戲劇藝術、文藝批評和美學思想等許多方面都作出了出色的成績。1784年7月底,他在家中的桌邊突然逝世,他女兒聽到他講的最后一句話是:“懷疑是向哲學邁出的第一步”。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
英國經濟學家,在他的學說中,認為個人能夠建立同時有著經濟和道德價值的生命,無須政府進行指引。而一個國家的公民若能擁有自由采取行動的權利,則那個國家將會變的更為強大。他主張終結封建制度、以及由國家壟斷獨占的重商主義管制,提倡“自由放任”的政府。在《國富論》(1776年)一書中,他主張市場在一些狀況下,將能自然的調節(jié)自身的問題,并且能產生比當時飽受管制的市場更為有效的狀態(tài)。他分配給政府的角色是一些無法交由利益動機托管的工作,他對于稅賦的觀點是,政府只能征收不會傷害到經濟的稅賦數(shù)量,而“每個人繳納給國家的稅賦比率,應該取決于他在國家的保護下所賺取的收入多寡而定!彼獯笮l(wèi)·休謨的看法,“資本”才是國家的財富來源而不是黃金。

《國富論》:

《國富論》是現(xiàn)代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后來的經濟學家基本是沿著他的方法分析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這部著作也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第一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jié)的理論,后來的經濟學家大衛(wèi)·李嘉圖進一步發(fā)展了自由經濟自由競爭的理論;馬克思則從中看出自由經濟產生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必然性,提出用計劃經濟理論解決的思路;凱恩斯則提出政府干預市場經濟宏觀調節(jié)的方法。



重商主義發(fā)展為自由主義的原因:
1.英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保護性的重商主義,是因為土地貴族長期掌權,是為了保護土地貴族的利益,保護國內市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弊端日顯,它阻礙了商品流通,阻礙了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與競爭,越來越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
2.18世紀中葉,英國已經完成工業(yè)革命,機器大工業(yè)代替了工廠手工業(yè),英國的工業(yè)產品競爭力、工業(yè)資產階級力量增強,強大的工業(yè)已經不再需要國家來保護了。
3.1832年議會改革后,工業(yè)資產階級上臺掌權,他們便開始了爭取廢除一系列重商主義法律的斗爭,以便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維護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



亞當·斯密:


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也稱作“商業(yè)本位”,重商主義是十八世紀在歐洲受歡迎的政治經濟體制。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即一國的國力基于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是封建主義解體之后的16~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yè)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14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在歐洲發(fā)生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和中心,15世紀后期,文藝復興逐步傳到西歐其他國家。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表面上看是復興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運動,實際上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進行的反封建斗爭。

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xiàn)實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崇尚理性,反對蒙昧。


文藝復興的實質:
實質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進行的反封建的斗爭,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特點:

1.強調人性的解放,提倡人權,反對神權,追求自由,主張以人為中心。
2.強調人自身品質的偉大,反對封建教會的桎梏,主張人人平等;
3.提倡科學和理性,反對蒙昧主義;
4.重視現(xiàn)世生活,注意解放人的本性,反對禁欲主義等宗教思想禁錮人性。


文藝復興最早發(fā)生在意大利的原因:
1.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顯著;
2.意大利商業(yè)城市眾多,擁有雄厚的財力,為藝術發(fā)展提供了物質支持;
3.意大利地處古羅馬中心,保留了大量古典文化精髓;
4.新興的貴族主張擺脫封建束縛,提倡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義,提倡人性的解放,強調人的自身的價值。

文藝復興運動發(fā)生的條件: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萌芽發(fā)展為文藝復興提供物質基礎;
2.新生的資產階級為發(fā)展生產和提高生活水平,需要提升自身階級水平;
3.古希臘羅馬世俗文化成為文藝復興的天然素材;
4.新興的資產階級沒有自己獨有的理論體系,需要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開道。

文藝復興運動發(fā)生的背景:

1.中世紀教會壟斷文化教育,思想愚昧;
2.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資產階級,新興的資產積極希望打破思想桎梏;
3.意大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蘊;
4.14世紀蔓延的黑死病促使人們反思。

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1.推動了西歐各國的宗教改革,打擊了羅馬教會的權威,沖破了神學的禁錮,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營造了民主的學術空氣,并提供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
2.鼓起了人們徹底擺脫傳統(tǒng)觀念而倡導理性思考的勇氣,給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準備了條件;
3.涌現(xiàn)了一大批文學家、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們當中不乏同時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
4.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一批經典的的文化財富,對后世產生重要的影響;
5.推動了社會政治學說的發(fā)展,為以后的啟蒙思想奠定了基礎;
6.過分的解放人性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導致一些腐朽的思想開始蔓延。

文藝復興時期主要成就:





四、自然科學


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后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后專心從事文學活動,并周游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彼特拉克的父親原是佛羅倫薩的一個律師,因與黑黨領袖不和,于1302年被逐出城,遷居到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就在這里出生。以后又經過幾次搬遷,在1312年他們家遷到法國南部的阿維農,當時的教廷就在那里。因此彼特拉克與教皇等上層分子都有密切聯(lián)系。這種情況既關系到他的成長,也有助于他以后的人文主義活動。彼特拉克少年時就喜愛文學、修辭,對古典作品尤其感興趣,古羅馬維吉爾的詩歌、西塞羅的講演都強烈地吸引著他。但他父親卻要他成為一個法學家。
因此,從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國的蒙得玻利和意大利的波倫亞學習法律。1320年父親去世,他便放棄了法學,自由地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同年他回到阿維農,擔任一個次要的教職。1330—1347年,他一直在紅衣主教萬尼·科倫那手下任職。在教會里的工作并不忙,這就使他一面參與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動,一面不倦地學習文學、創(chuàng)作詩歌。作為詩人,彼特拉克的名聲很快傳開。1340年,巴黎和羅馬爭相邀請他去接受桂冠。結果他決定去羅馬。
1341年4月8日,他在羅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詩人”的稱號。 1374年7月19日,彼特拉克在一個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當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遺體時,他的頭還埋在維吉爾的手稿中。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哥白尼“太陽中心說”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生于波蘭。40歲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并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球運行論》,在書中他正確地論述了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的事實。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這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偉大勝利。

日心說(太陽中心說):
哥白尼提出的天體運行學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于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日心說”的提出產生的影響:
1.以科學的方式解釋了天體運行規(guī)律;
2.打破了傳統(tǒng)神學的束縛,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
3.打擊了教會哲學勢力,為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樹立了典范。

哥白尼與“日心說”


為真理獻身的科學家——布魯諾
布魯諾信奉哥白尼學說,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為異教徒并革除了他的教籍。公元1576年,年僅28歲的布魯諾不得不逃出修道院,并且出國長期漂流在瑞士、法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他四海為家,在日內瓦、圖盧茲、巴黎、倫敦、維登堡和其他許多城市都居住過。
盡管如此,布魯諾始終不渝地宣傳科學真理。他到處作報告、寫文章,還時常地出席一些大學的辯論會,用他的筆和舌頭毫無畏懼地積極頌揚哥白尼學說,無情地抨擊官方經院哲學的陳腐教條。布魯諾的專業(yè)不是天文學也不是數(shù)學,但他卻以超人的預見大大豐富和發(fā)展了哥白尼學說。他在《論無限宇宙及世界》這本書當中,提出了宇宙無限的思想,他認為宇宙是統(tǒng)一的、物質的、無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陽系以后還有無以數(shù)計的天體世界。人類所看到的只是無限宇宙中極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過是無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塵埃。布魯諾進而指出,千千萬萬顆恒星都是如同太陽那樣巨大而熾熱的星辰,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馳不息。它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我們地球這樣的行星,行星周圍又有許多衛(wèi)星。生命不僅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們看不到的遙遠的行星上……
布魯諾在天主教會的眼里,是極端有害的“異端”和十惡不赦的敵人。他們施展狡詐的陰謀詭計,以收買布魯諾的朋友,將布魯諾誘騙回國,并于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監(jiān)獄里,接連不斷地審訊和折磨竟達8年之久!
由于布魯諾是一位聲望很高的學者,所以天主教企圖迫使他當眾悔悟,聲名狼藉,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切的恐嚇威脅利誘都絲毫沒有動搖布魯諾相信真理的信念。天主教會的人們絕望了,他們兇相畢露,建議當局將布魯諾活活燒死。布魯諾似乎早已料到,當他聽完宣判后,面不改色地對這伙兇殘的劊子手輕蔑地說:“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還要大得多!
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英勇就義了。由于布魯諾不遺余力的大力宣傳,哥白尼學說傳遍了整個歐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44801.html

相關閱讀:2016年歷史寒假作業(yè)答案參考:初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