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俄國的擴張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葉卡捷琳娜二世:
俄國女皇,原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給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宮廷政變中廢黜彼得三世,并登上皇位。葉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強化了國家政權,將農奴制推上了發(fā)展頂峰。在她在位期間,俄羅斯領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在這方面的主要成就就是將克里木半島和黑海沿岸的土地并入版圖,俄羅斯還參與瓜分了波蘭,兩次發(fā)動對土耳其的戰(zhàn)爭,均以輝煌的勝利告終。在這一時期,俄羅斯在南方得到了極大擴張,沙俄勢力跨過了高加索山。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俄羅斯帝國。

亞歷山大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1855年1881年在位),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長子。亞歷山大二世是俄羅斯歷史上與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齊名的皇帝。他在任期間,對俄羅斯的社會發(fā)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1861年下詔廢除了農奴制,為俄羅斯在19世紀后半期的中興奠定了基礎。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1546——1917年),簡稱俄國、帝俄,通稱沙俄,共記304年,1917年因二月革命滅亡。1546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沙皇俄國誕生。1613年,開創(chuàng)羅曼諾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與瑞典王國進行北方戰(zhàn)爭勝利,俄羅斯參政院授予俄國沙皇“俄羅斯皇帝”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帝國。后領土不斷擴張成為全球帝國,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西部包括芬蘭、波蘭,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羅馬尼亞接壤。南部與奧斯曼帝國、波斯、阿富汗、中國、朝鮮接壤。東部包括阿拉斯加,與日本隔海相望。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主要內容:
1.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機構。1864年頒布的《省,縣,地方機構法令》根據這個法令俄國大部分地區(qū)建立了自治會議及其行政機關。
2.司法:廢除舊的等級審判制度,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
3.教育:鼓勵辦學,擴大大學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
4.思想:客觀上使西方資產階級思想進一步傳入俄國,越多的俄國人看到了差距,紛紛要求改革。
5.經濟: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勞動力,擴大國內市場,提供資金;借鑒西方技術;政府制定促進工業(yè)發(fā)展的政策。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
1.不徹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2.剝奪性:農民可以購買土地,但是要交大量贖金。
3.欺騙性:當改革后,農民的剝削加重。
4.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封建的生產關系。

俄國1861年改革對俄國的近代化的影響:
1.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步伐;
2.推動俄國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
3.促進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
4.改革后俄國資本主義的快速發(fā)展為后來了無產階級革命做好了準備。

1914年俄羅斯帝國版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61557.html

相關閱讀:2016年八年級歷史寒假作業(yè)答案:第一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