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比較題在文綜考查中屬于綜合性強的試題,難度大,尤其是材料比較題難度更大。學生對材料比較題的回答或支離破碎或無從下筆,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從題目本身看,閱讀量較大,難度加深。從學生來看,或者是基礎知識不扎實,或者是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不強,或者是缺乏應有的比較技巧。小編整理名師博主“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做題指導給考生,教考生如何應對歷史材料比較題。
下面,以中西方啟蒙運動互借對方文化的異同為例,談談歷史材料比較題的解題方法。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啟蒙哲學家,尤其是法國的哲學家,在中國形象中發(fā)現(xiàn)批判現(xiàn)實的武器。在推翻神壇的時候,他們歌頌中國的道德哲學與宗教寬容;在批判歐洲暴政的時候,他們運用傳教士們提供的中國道德政治與開明君主專制的典范;在他們對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時候,他們又在經濟思想中開發(fā)中國形象的利用價值,中國又成為重農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場爭論的結果,似乎都對西方的中國形象不利,宗教之爭最后證明中國人不是無神論者,而是更為原始的多神論者;政治之爭證明中國不是開明的君主專制,而是依靠棍棒進行恐怖統(tǒng)治的東方專制主義暴政的典型;經濟之爭最后證明中國不是富裕,而是貧困,不是社會靠農業(yè)發(fā)展,而是社會停滯于農業(yè)。
??摘自周寧《西方的中國形象史研究:問題與領域》
材料二
如果說18世紀歐洲(主要是法國)的啟蒙運動使人從神權的桎梏下解放出來,那么“五四”新文化運動則使中國人從孔子儒家為軸心的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中掙脫出來,追求個體從大家庭中沖決出來取得自由平等獨立的權利和地位!
80年來,中國人從“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認識世界同時又認識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高揚民主和科學之旗,包含著80年中西文化論爭所積累起來的認識成果,又體現(xiàn)了認識的一種飛躍。它由古今中西新舊之爭而來,又是對古今中西新舊之爭的歷史概括。中國人因此而找到了一個最重要、最本質的是非標準,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義上的近代中國和近代中國人。
??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中西方啟蒙運動互借對方文化的異同。
做這樣的歷史材料比較題,可以根據(jù)歷史脈絡來進行比較。歷史脈絡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呢?主要包括背景(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過程、內容、方式、作用等環(huán)節(jié)。下面,按背景、過程、內容、方式、作用等環(huán)節(jié)來比較中西方啟蒙運動互借對方文化的異同。
1.從背景來看:
經濟上,西方資本主義入侵,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中國資本主義逐步發(fā)展,但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畸形發(fā)展;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政治上,中國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牢籠,實行民主制度;歐洲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的壓迫。思想上,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在中國不斷傳播;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對歐洲啟蒙運動的推動。從而歸納出背景的異同。經濟上,資本主義都得到發(fā)展,但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政治上,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都反對封建統(tǒng)治。思想上,中國啟蒙運動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歐洲啟蒙運動主要受內部因素的影響。
2.從過程來看:
從“歐洲在中國形象中發(fā)現(xiàn)批判現(xiàn)實的武器,……。每一場爭論的結果,似乎都對西方的中國形象不利”歸納出:西方先利用中國形象批判現(xiàn)實,后來用理性批判并日益拋棄中國文化。
從“80年來,中國人從”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
歸納出:中國人學習西方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近代化日益深入。從“歐洲經歷了宗教之爭…;政治之爭…;經濟之爭…”“中國人認識世界同時又認識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可以歸納出相同點:都進行過激烈的爭論。
3.從內容來看:
從“在推翻神壇的時候,…;在批判歐洲暴政的時候,…;在他們對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時候…”和所學知識,可以歸納出:西方啟蒙運動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的壓迫,主張民主、自由、平等。根據(jù)所學知識,中國啟蒙運動反對專制統(tǒng)治,實行民主制度。這樣歸納出共同點:否定專制,主張民主。
4.從方式來看,西方“在中國形象中發(fā)現(xiàn)批判現(xiàn)實的武器”,中國用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思想挽救中華民族危機,可以歸納出相同點:都借助對方文化為啟蒙的武器。
5.從作用來看,從“如果說18世紀歐洲(主要是法國)的啟蒙運動使人從神權的桎梏下解放出來,那么”五四”新文化運動則使中國人從孔子儒家為軸心的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中掙脫出來,追求個體從大家庭中沖決出來取得自由平等獨立的權利和地位!保梢詺w納出共同點:都掙脫傳統(tǒng)束縛,追求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近代化。不同點:西方要使人掙脫神的桎梏,中國要使人掙脫孔子儒家為軸心的傳統(tǒng)文化(即綱常)的桎梏。
最后,可以整理出這個題目的答案:
相同點:資本主義都得到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都反對封建統(tǒng)治。都進行過激烈的爭論。都否定專制,主張民主。都借助對方文化為啟蒙的武器。都掙脫傳統(tǒng)束縛,追求思想解放;都有利于各自的近代化。
不同點: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從利用中國形象批判現(xiàn)實到理性批判并日益拋棄中國文化;西方啟蒙運動使人掙脫神的桎梏;。中國: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中國使人掙脫綱常的桎梏;學習西方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近代化日益深入。
總之,我們要主動適應解答歷史材料比較題的需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以及靈活的比較技巧,以歷史脈絡為軸心,多角度地解答歷史材料比較題。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