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講 堿金屬元素1.以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方法和程序探究鈉的性質(zhì)。2.以研究碳的化合物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3.掌握鈉及其化合物的知識。4.探究堿金屬的遞變規(guī)律. 堿金屬元素化合物(1)注意鈉及其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濃度的計算中,Na及Na2O2溶于水均會產(chǎn)生氣態(tài)物質(zhì),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應是原混合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減去產(chǎn)生氣體的質(zhì)量。(2)注意Na2O2跟CO2和水蒸氣組成的混合氣體反應時的先后順序。若先發(fā)生反應:2 Na2O2+2H2O=4NaOH+O2↑,必還發(fā)生2NaOH+ CO2=Na2CO3+H2O,即應先考慮Na2O2跟CO2的反應。(3)正確理解“焰色反應”:①它是元素的一種物質(zhì)性質(zhì)。無論是金屬離子或金屬原子均能發(fā)生焰色反應。它屬物理變化過程。②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的焰色。只有堿金屬元素以及鈣、鍶、鋇、銅等少數(shù)金屬元素才能呈現(xiàn)焰色反應。③焰色反應的顯色過程與氣體物質(zhì)燃燒時產(chǎn)生各色火焰的過程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焰色反應并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自身發(fā)生燃燒反應而產(chǎn)生各種顏色火焰的過程,而是它們的原子或離子的外圍電子被激發(fā)而產(chǎn)生的各種顏色的光的過程。第1時 鈉與水的反應1.鈉與水的反應可以概括為:浮、熔、響、游、紅五個字記憶。(1)鈉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2)鈉立即跟水反應,并放出熱量,發(fā)出嘶嘶聲,產(chǎn)生氣體。(3)同時鈉熔成一個閃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動最后消失——熔點低。(4)反應后的水溶液使酚酞變紅——與水反應生成NaOH。2.鈉與酸溶液反應當鈉投入酸溶液中,鈉首先與酸電離出的H+反應:2Na +2H+ 2Na++H2↑;當酸完全反應后,過量的鈉再與水反應,故鈉與酸溶液反應比鈉與水反應更劇烈。3.鈉與鹽溶液的反應實質(zhì)上是先與水反應生成 NaOH,NaOH再與鹽反應。與CuSO4溶液反應:2Na+2H2O NaOH+H2↑ (1) CuSO4+2NaOH Na2SO4+Cu(OH)2 (2) 合并(1)(2)得:2Na+2H2O+CuSO4 Na2SO4 +Cu(OH)2↓+H2 ↑ (2)與FeCl3溶液反應:6Na+6H2O+2FeCl3 6NaCl+2Fe(OH)3↓+3H2↑4.鈉和鹽溶液反應,不能置換出鹽中的金屬,這是因為金屬陽離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離子形式存在,即金屬離子周圍有一定數(shù)目的水分子包圍著,不能和鈉直接接觸。鈉與熔融的鹽反應才可能置換出鹽中的金屬。【例】下列關于鈉與水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將小塊鈉投入滴有石蕊試液的水中,反應后溶液變紅;②將鈉投入稀鹽酸中,鈉先與水反應,后與鹽酸反應;③鈉在水蒸氣中反應時因溫度高會發(fā)生燃燒;④將兩小塊質(zhì)量相等的金屬鈉,一塊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塊用錫箔包住,在錫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兩者放出的氫氣質(zhì)量相等。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鈉只能使酚酞變紅,而不能使石蕊變紅。鈉與水的反應本質(zhì)是鈉與H+的反應,所以鈉先與鹽酸溶液中的酸反應。鈉在水蒸氣中反應產(chǎn)生的是氫氣,盡管溫度高且反應放熱,因無氧氣不能燃燒。鈉的密度比水大,浮在水面上時,就有部分鈉被氧氣氧化,而用錫箔包住的鈉不會被氧氣氧化,所以與水反應的鈉質(zhì)量不相等,兩者放出氫氣的質(zhì)量也不相等。[答案]D第2時 過氧化鈉的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1.Na2O2的結(jié)構(gòu)特點在Na2O2和H2O2中,氧是-1價,這是因為兩個氧原子之間以一對共用電子相結(jié)合(非極性鍵),形成了一種不太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2.Na2O2的性質(zhì)-1價介于氧的兩種較穩(wěn)定化合價0價和-2價之間,因此Na2O2既可以在一定條下獲得電子表現(xiàn)氧化性(如與SO2、Fe2+、品紅等反應),也可以在一定條下失去電子表現(xiàn)還原性(如與H+和nO4反應),還可以在一定條下發(fā)生歧化反應(如與H2O、CO2等反應);但以氧化性為主。Na2O2與SO2反應:Na2O2+SO2 Na2SO4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將Fe2+氧化成Fe3+,同時生成Fe(OH)3沉淀:3Na2O2+6FeCl2+6H2O 2FeCl3+4Fe(OH)3↓+6NaCl。 Na2O2投入氫硫酸中,可將H2S氧化成單質(zhì)硫,溶液變渾濁:Na2O2+H2S 2NaOH+S↓。 Na2O2投入品紅溶液中,可使品紅溶液褪色(褪色原理與SO2不同)。【例】在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可用過氧化納作為供氧劑。請選用適當?shù)幕瘜W試劑和實驗用品、用上圖中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證明過氧化鈉可作供氧劑。
(1)A是制取CO2的裝置。寫出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填寫表中空格:(請在答題卡上填空)儀器加入試劑加入該試劑的目的B飽和NaHCO3溶液CD(3)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試管F中收集滿氣體后,下一步實驗操作是: 。[解析]要證明過氧化鈉可作供氧劑,必須驗證實驗產(chǎn)物是O2,故實驗目的就是驗證過氧化鈉與水或二氧化碳的反應。實驗儀器中的A是二氧化碳發(fā)生裝置,B、D是除雜裝置,C是反應裝置,E是尾氣處理與收集裝置。本實驗可能存在的雜質(zhì)氣體有:HCl和水,但由于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離子反應,故水不必除去。試管F中收集滿氣體后,下一步實驗操作應是驗證實驗產(chǎn)物是O2。為檢驗生成的O2應將試管F從水槽中取出,然后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管口進行檢驗,但是取出F前,應將裝置A中的反應停止。[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飽和NaHCO3 除CO2中的HCl C Na2O2粉末 反應物 D NaOH溶液 除去未反應的CO2(3)2Na2O2+2CO2=2Na2CO3+O2 (4)將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檢驗木條能否復燃。 [方法技巧]做實驗首先確立實驗目的,確定裝置B、C、D的作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易錯點是部分考生考慮二氧化碳中的水必須除去,從而認為裝置是干燥裝置,D是Na2O2與CO2反應裝置而出現(xiàn)錯誤。第3時 碳酸鈉、碳酸氫鈉1.碳酸鈉、碳酸氫鈉主要性質(zhì)比較及鑒別(1)熱穩(wěn)定性不同。分別加熱少量固體,若發(fā)生分解反應,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的原試劑是NaHCO3,另一個為Na2CO3。(2)和酸反應速率不同。分別取一定質(zhì)量的固體,加入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反應快、產(chǎn)生氣體多的為NaHCO3,另一個為Na2CO3。(3)陰離子不同。分別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鋇稀溶液或CaCl2溶液,產(chǎn)生沉淀的原試劑為Na2CO3,另一個為NaHCO3。(4)溶液的酸堿性。測其稀溶液(0.1 mol•L1)的pH,Na2CO3溶液的pH在12左右,而NaHCO3溶液的pH在8左右。2. 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時,二者滴加的次序不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同。向鹽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開始時酸過量):2HCl+Na2CO3 2NaCl+CO2↑+H2O。若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開始時酸不足):HCl+Na2CO3 NaCl+NaHCO3(無氣泡),HCl+NaHCO3 NaCl+CO2↑+H2O。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滴加順序產(chǎn)生不同的現(xiàn)象,這就是不用其他試劑鑒別Na2CO3溶液和鹽酸的原理。3. 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的制法 (1)制取NaHCO 3的方法 ①減壓低溫蒸干NaHCO3溶液。NaHCO3遇熱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熱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壓下蒸發(fā)溶劑的方法制得NaHCO3晶體。 ②往飽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CO2,過濾得到晶體。Na2CO 3+CO 2+H2O 2NaHCO 3 (2)聯(lián)堿法制純堿原理①在飽和食鹽水中通NH3飽和后,再通CO2 :NH3+CO2+H2O NH4HCO3 ②生成NH4HCO3的溶解度大,而c(Na+)也大,而NaHCO3溶解度小,故產(chǎn)生沉淀:NaCl+ NH4HCO3 NaHCO3↓+NH4Cl,總方程式:NaCl+ NH3+CO2+H2O NaHCO3↓+NH4Cl。 ③將析出沉淀加熱,制得Na2CO3(純堿)注意:不能先通入CO2達飽和后再通入NH3,因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1),即使通入過量的NH3,所生成的NaHCO3、NH4Cl也很少,這樣就無法制取NaHCO3。【例1】(2010安徽卷)將0.01mol下列物質(zhì)分別加入100mL蒸餾水中,恢復至室溫,所得溶液中陰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是(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①Na2O1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溶于水,溶質(zhì)都是0.02moL,但前者有氧氣生成,因此氫氧根濃度大,有①>②;③中碳酸根水解使得陰離子濃度稍大于④。因此有A正確。【例2】(2010上海卷)將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鹽酸。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加入鹽酸的體積和生成CO2的物質(zhì)的量的關系的是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圖像數(shù)據(jù)的處理知識。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鹽酸時,首先和NaOH反應生成水和氯化鈉,當?shù)稳?.1L時,兩者恰好反應完全;繼續(xù)滴加時,鹽酸和Na2CO3開始反應,首先發(fā)生:HCl+ Na2CO3= NaHCO3+NaCl,不放出氣體,當再加入0.1L時,此步反應進行完全;繼續(xù)滴加時,發(fā)生反應:NaHCO3+HCl =NaCl+H2O+CO2↑;此時開始放出氣體,分析圖像,可知選C。易錯警示:解答此題的易錯點是,不能準確理解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的反應。是分步進行的,首先發(fā)生的是HCl+ Na2CO3= NaHCO3+NaCl;進行完全后,再發(fā)生:NaHCO3+HCl =NaCl+H2O+CO2↑【例3】(2009全國卷Ⅰ11)為了檢驗某含有 雜質(zhì)的 樣品的純度,現(xiàn)將 克樣品加熱,其質(zhì)量變?yōu)?g,,則該樣品的純度(質(zhì)量分數(shù))是 ( )A. B. C. D. 答案 A解析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m (減少) 2×84 106 62 x (w1- w2)解得x= ,將其帶入下式可得: w(Na2CO3)= (w1- x )/W1 = ,A項正確。
第4時 堿金屬1.焰色反應(1)概念:多種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燃燒時使火焰呈特殊的顏色,叫焰色反應。(2)用品:鉑絲(或鐵、鉻、鎳、鎢等)、酒精燈(或煤氣燈)、試劑。(3)焰色反應鑒別鹽類的步驟:①鉑絲在火焰上灼燒至原火焰色。②蘸取溶液(沾取固體)放在火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觀察鉀火焰顏色要透過藍色的鈷玻璃去觀察。③鹽酸洗鉑絲。④鉑絲在火焰上灼燒至原火焰色(如不能灼燒至原火焰色,則需再酸洗,再灼燒)。⑤再蘸取(沾。┝硗饣瘜W藥品進行實驗。鉀、鈉焰色反應顏色:鉀——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鈉——黃色。2.堿金屬的性質(zhì)規(guī)律與特例(1)通常合金多呈固態(tài),而鈉鉀合金卻是液態(tài)。(2)堿金屬單質(zhì)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生成過氧化物甚至比過氧化物更復雜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3)堿金屬單質(zhì)密度一般隨核電荷數(shù)增大而遞增,但的密度比Na小。(4)堿金屬單質(zhì)一般跟水劇烈反應,但Li跟水反應緩慢(LiOH溶解度。(5)堿金屬單質(zhì)因其活動性強,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卻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體石蠟中。(6)堿金屬的鹽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2CO3卻微溶。(7)一般說,酸式鹽較正鹽溶解度大,但NaHCO3卻比Na2CO3溶解度小。(8)試劑瓶中的藥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IA金屬Na、等除外。(9)一般活潑金屬能從鹽中置換出不活潑金屬,但對IA非常活潑的金屬Na、等除外。如:2Na+CuSO4+2H2O Cu(OH)2↓+H2↑+Na2SO4。(10)Fr是放射性元素,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例1】(2010全國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Li在氧氣中燃燒主要生成 B.將SO2通入 溶液可生成 沉淀C.將CO2通入次氯酸鈣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將NH3通入熱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還原成Cu【解析】A錯誤,因為Li在空氣中燃燒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冊本第二第三節(jié); B錯誤,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無BaSO3沉淀,因為BaSO3+2HCl=BaCl2+H2O+SO2↑;D錯誤,溶液中該反應難以發(fā)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著Cu(OH)2 CuO+H20,溶液中NH3不能還原CuO為Cu,要還原必須是干燥的固態(tài)!C正確,強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應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本第一冊第四第一節(jié);【答案】C【命題意圖】考查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如堿金屬,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選項直接取材于高一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氮族。【點評】再次印證了以本為本的復習策略,本題四個選項就直接取材于本,屬于簡單題,不重視基礎,就有可能出錯!【例2】(2010重慶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鋁制容器可盛裝熱的H2SO4 B.Agl膠體在電場中自由運動C.與水反應比Li與水反應劇烈D.紅磷在過量Cl2中燃燒生成PCl38. 答案C【解析】本題考察物質(zhì)的性質(zhì)。A項,鋁與熱的濃硫酸反應,錯誤。B項,AgL膠體吸附電荷而帶電,故在電場作用下做定向移動,錯誤。C項,比Li活潑,故與水反應劇烈,正確。D項,P與過量的 反應,應生成 ,錯誤。【誤區(qū)警示】鋁在冷、熱 中發(fā)生鈍化,但是加熱則可以發(fā)生反應,膠體自身不帶電,但是它可以吸附電荷而帶電。由此警示我們,化學學習的平時學生一定要嚴謹,對細小知識點要經(jīng)常記憶,并且要找出關鍵字、詞。
【例3】(2010安徽卷)(14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使回收利用鋰貨成為重要題: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廢舊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2O4、碳粉等涂覆在鋁箔上)進行資回收研究,設計實驗流程如下:(1)第②步反應得到的沉淀X的化學式為 。(2)第③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第④步反應后,過濾Li2CO3所需的玻璃儀器有 。若過濾時發(fā)現(xiàn)濾液中有少量渾濁,從實驗操作的角度給出兩種可能的原因: 、 。(4)若廢舊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含LiNB2O4的質(zhì)量為18.1 g第③步反應中加入20.0mL3.0mol•L-1的H2SO4溶液。定正極材料中的鋰經(jīng)反應③和④完全為Li2CO3,剩至少有 Na2CO3參加了反應。答案:(1)Al(OH)3(2)4 Lin2O4+O2+4H+=4Li++8nO2+2H2O (3) 漏斗 玻璃棒 燒杯 ; 濾紙破損、濾液超過濾紙邊緣等(4)5.3 解析:第一步就是鋁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 第二步就是偏鋁酸鈉與二氧化碳生成氫氧化鋁,第三步是氧化還原反應,注意根據(jù)第一步反應Lin2O4不溶于水。第(4)小題計算時要通過計算判斷出硫酸過量。
【例4】(2010重慶卷,26)(15分)金屬鈣線是煉制優(yōu)質(zhì)鋼材的脫氧脫磷劑,某鈣線的主要成分為金屬和 ,并含有3.5%(質(zhì)量分數(shù)) .(1)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 ,其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 .(2) 與最活躍的非金屬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電子式為 ,D的沸點比A與 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點 .(3)配平用鈣線氧脫鱗的化學方程式: P+ FeO+ CaO + Fe(4)將鈣線試樣溶于稀鹽酸后,加入過量 溶液,生成白色絮狀沉淀并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 .則金屬為______;檢測 的方法是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達).(5)取1.6g鈣線試樣,與水充分反映,生成224ml. (標準狀況),在想溶液中通入適量的 ,最多能得到 g.答案(5分)(1)第四周期第ⅡA族, (2) ,高(3)2P+5FeO+3CaO Ca3(PO4)2+5Fe(4)Fe;Fe+3SCN-=Fe(SCN)3(5)1.1【解析】本題考查鈣、鐵的知識。(1)Ca為20號,位于第四周期,第IIA族。(2)最活潑的金屬為:F, 為離子化合物, 為分子晶體,故 的沸點高。(3)P從0價升至+5價, 從+2價降至0價,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有,P前配2, 前配5.(4)有顏色變化可知,紅褐色 為 , 與SCN變血紅色。(5) 與 中只有 與水能反應生成 ,由 ~ 得,n( )=0.224/22.4=0.01mol。n( )=1.6×3.5%/56=0.01OL。由鈣守恒得,m( )=(0.01+0.001)×100=1.1g。【例5】(2010江蘇卷)(12分)正極材料為 的鋰離子電池已被廣泛用作便攜式電。但鈷的資匱乏限制了其進一步發(fā)展。(1)橄欖石型 是一種潛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它可以通過 、 與 溶液發(fā)生共沉淀反應,所得沉淀經(jīng)80℃真空干燥、高溫成型而制得。①共沉淀反應投料時,不將 和 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 。②共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高溫成型前,常向 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 的導電性能外,還能 。(2)廢舊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試樣(主要含有 及少量AI、Fe等)可通過下列實驗方法回收鈷、鋰。①在上述溶解過程中, 被氧化成 , 在溶解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 在空氣中加熱時,固體殘留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右圖所示。已知鈷的氫氧化物加熱至290℃時已完全脫水,則1000℃時,剩余固體的成分為 。(填化學式);在350~400℃范圍內(nèi),剩余固體的成分為 。(填化學式)。【答案】(1)①Fe2+在堿性條下更易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②(NH4)2Fe(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③與空氣中O2反應,防止LiFePO4中的Fe2+被氧化(2)① ② 、 【解析】本題考察的知識比較散,涉及到能利用,物質(zhì)性質(zhì)、化工流程分析,圖表分析,覆蓋面比較廣。(1)①不能直接混合的原因是Fe2+在堿性條下更容易被氧化;②根據(jù)題給的信息,發(fā)生的反應為(NH4)2Fe(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③消耗空氣中的O2,保護Fe2+,防止Fe2+被氧化;(2)①通過題給信息可知LiCoO2與Na2S2O3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為8 LiCoO2+ Na2S2O3+11H2SO4=4Li SO4+8CoSO4+ Na2SO4+11 H2O②根據(jù)質(zhì)量的變化,在變化過程中,Co的質(zhì)量沒有變,通過題給數(shù)據(jù)看,在10000C是Co(OH)2完全分解,則產(chǎn)物CoO,在350-4000C時,固體的質(zhì)量在89.25%-86.38%之間,可以通過極點進行分析,在2920C,n(Cr)n(O)=100/93:(89.25-100*59/93)/16=2:3,其化學式為Co2O3在5000C n(Cr)n(O)= 100/93:(86.38-100*59/93)/16=3:4其化學式為Co3O4 ,所以可以確定在350-4000C時的化學式為Co2O3和Co3O4【例6】(2009浙江卷,12)市場上經(jīng)常見到的標記為Li-ion的電池稱為“鋰離子電池”。它的負極材料是金屬鋰和碳的復合材料(碳作為金屬鋰的載體),電解質(zhì)為一種能傳導Li 的高分子材料。這種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反應為: Li+2Li 下列說法不a正確的是 ( )A.放電時,負極的電極反應式:Li-e =Li B.充電時,Li 既發(fā)生氧化反應又發(fā)生還原反應C.該電池不能用水溶液作為電解質(zhì)D.放電過程中Li 向負極移動答案 D解析 A項,Li從零價升至正價,失去電子,作為負極,正確;B項,反應逆向進行時,反應物只有一種,故化合價既有升,又有降,所以既發(fā)生氧化反應又發(fā)生還原反應,正確;C項,由于Li可以與水反應,故應為非水材料,正確;D項,原電池中陽離子應遷移至正極失電子,故錯。堿金屬元素單元測試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均只有一個合理答案)1、下列關于堿金屬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均可保存于煤油中 B.密度都比水小C.鋰的熔沸點最高 D.氫氧化物受熱易分解2、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鉀與水: B. 與鹽酸: C. (溶液): D. 3、將5.12gOH 和HCO3混合物在260℃時加熱后冷卻到原溫,發(fā)現(xiàn)固體質(zhì)量減少了0.98g,則原混合物中OH和HCO3物質(zhì)的量的關系是A. B. C. D. 按任意比混合4、1L、1mol/L OH溶液吸收0.8mL CO2,所得溶液中 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A.1∶3B.2∶1C.2∶3D.3∶25、人們往往要向農(nóng)田里施用鉀肥,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里鉀的含量太少,要靠施用鉀肥才能滿足農(nóng)作物的需要B.土壤里鉀的含量不少,但大多以難溶于水的礦物形式存在,作物難以吸收。C.土壤里鉀的含量不少,但易雨水淋失,應經(jīng)常補充D.鉀是植物生長中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因此需要不斷補充二、選擇題(下列各題均有二個合理答案)6、有關純堿晶體(Na2CO3•10H2O)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加熱晶體能生成NaHCO3B.將晶體放置空氣中質(zhì)量會減輕C.Na2CO3可做干燥劑D.晶體溶于水后具有堿的性質(zhì)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2.3gNa與水反應,產(chǎn)生H2 0.1 NA個B.1mol O2在反應中作氧化劑時所得電子數(shù)一定為4NAC.1mol鈉與水完全反應,被還原的水分子為NA個D.1mol/L NaOH溶液中所含的鈉離子數(shù)為NA8.、關于Na2CO3和NaHCO3性質(zhì)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B.熱穩(wěn)定性:Na2CO3>NaHCO3C.與酸反應的速度:Na2CO3<NaHCO3D.Na2CO3不能轉(zhuǎn)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轉(zhuǎn)化為Na2CO39、將CO2分別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產(chǎn)生沉淀的是A.CaCl2溶液B.石灰水C.飽和Na2CO3溶液D.BaCl2溶液10、下列有堿金性銣(Rb)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灼燒氯化銣時,火焰有特殊顏色 B.硝酸銣是離子化合物,易溶于水C.在鈉、鉀、銣三種單質(zhì)中,銣的熔點最高 D.氫氧化銣是弱堿三、本題包括4小題11. 有,R,Q,V,W,X,Y,Z八種物質(zhì),它們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其、Q、Y是單質(zhì),Q、Y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Z是硫酸鹽,鈉、鉀化合物性質(zhì)相似。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各代號的化學式(或分子式) ,R ,Q ,V ,W ,X ,Y ,Z (2)寫出下列有關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zhuǎn)移方向和總數(shù)反應 , 反應 , 12、貼有A、B、C、D標簽的四瓶無色溶液,已知它們是 。根據(jù)下列實驗現(xiàn)象,回答問題: (1)寫出各試劑瓶中溶質(zhì)的化學式:A B C D ____ (2)寫出各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 13. 海水占地球總儲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產(chǎn)結(jié)合起(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氯化鈉中的金屬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族。(2)目前國際上實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術之一是蒸餾法。蒸餾法是將海水變成蒸汽,蒸汽經(jīng)過冷卻而得高純度淡水,由此可判斷蒸餾法是 (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3)工業(yè)上利用電解飽和食鹽水可制得重要化工產(chǎn)品,反應式為:食鹽+H2O NaOH+H2+Cl2(未配平)。該反應中食鹽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利用電解所得氣體制36.5%的濃鹽酸1000t,最少需要消耗食鹽 t。(4)近年有人提出了一種利用氯堿工業(yè)產(chǎn)品及氯化鈉循環(huán)治理含二氧化硫廢氣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該方法的流程如下:
寫出②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⑸ 上述亞硫酸氫鈉與甲醛經(jīng)過一定反應,可以合成俗稱“吊白塊”(雕 *** )的物質(zhì)。因吊白塊對人體有害,不能用于食品漂白。其結(jié)構(gòu)簡式為:HOCH2SO3Na,根據(jù)其結(jié)構(gòu)特點,吊白塊能發(fā)生的反應有: A.皂化反應 B.聚合反應 C.與金屬鈉反應 D.氧化反應14. 根據(jù)侯德榜制堿法原理并參考下表的數(shù)據(jù),實驗室制備純堿Na2CO3的主要步驟是:將配制好的飽和NaCl溶液倒入燒杯中加熱,控制溫度在30—35℃,攪拌下分批加入研細的NH4HCO3固體,加料完畢后,繼續(xù)保溫30分鐘,靜置、過濾得NaHCO3晶體。用少量蒸餾水洗滌除去雜質(zhì),抽干后,轉(zhuǎn)入蒸發(fā)皿中,灼燒2小時,得Na2CO3固體。四種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 溫度鹽 溶解度0℃10℃20℃30℃40℃50℃60℃10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NH4HCO311.915.821.027.0—①———NaHCO36.98.19.611.112.714.516.4—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①>35℃NH4HCO3會有分解請回答:⑴ 反應溫度控制在30—35℃,是因為若高于35℃,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低于30℃,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控制此溫度范圍,采取的加熱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_。⑵ 加料完畢后,繼續(xù)保溫30分鐘,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靜置后只析出NaHCO3晶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蒸餾水洗滌NaHCO3晶體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雜質(zhì)(以化學式表示)⑶ 過濾所得的母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化學式表示),需加入_______,并作進一步處理,使NaCl溶液循環(huán)使用,同時可回收NH4Cl⑷ 測試純堿產(chǎn)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準確稱取純堿樣品W g,放入錐形瓶中加蒸餾水 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劑,用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 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紅色到無色(指示CO32—+H+==HCO3—反應的終點),所用HCl溶液的體積為V1 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劑,繼續(xù)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變橙,所用HCl溶液總體積為V2 mL。寫出純堿樣品中NaHCO3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NaHCO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本題包括4小題15. 現(xiàn)有一定量含有Na2O雜質(zhì)的Na2O2試樣.請從圖4-3中選用適當?shù)膶嶒炑b置,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則定Na2O2試樣的純度(可供選用的反應物只有CaCO3固體,6mol/L鹽酸和蒸餾水). 圖4-3請?zhí)顚懴铝锌瞻?br>(1)寫出在實驗中Na2O2和Na2O分別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 應選用的裝置是(只要求寫出圖中裝置的標號) .(3)所選用裝置的連接順序應是(填各接口的字母,連接膠管省略) 16. 已知某純堿試樣中含有NaCl雜質(zhì),為測定試樣中純堿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可用右圖中的裝置進行實驗。 主要實驗步驟如下:① 按圖組裝儀器,并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 將a g試樣放入錐形瓶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得到試樣溶液③ 稱量盛有堿石灰的U型管的質(zhì)量,得到b g④ 從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產(chǎn)生氣體時為止⑤ 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⑥ 再次稱量盛有堿石灰的U型管的質(zhì)量,得到c g⑦ 重復步驟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質(zhì)量基本不變,為d g請?zhí)羁蘸突卮饐栴}:⑴ 在用托盤天平稱量關品時,如果天平的指針向左偏轉(zhuǎn),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裝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如果將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換成濃度相同的鹽酸,測試的結(jié)果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⑷ 步驟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 步驟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 試樣中純堿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⑺ 還可以用其它實驗方法測定試樣中純堿的質(zhì)量分數(shù)。請簡述一種不同的實驗方法。17. 我國化學侯德榜(右圖)改革國外的純堿生產(chǎn)工藝,生產(chǎn)流程可簡要表示如下:(1) 上述生產(chǎn)純堿的方法稱,副產(chǎn)品的一種用途為。(2) 沉淀池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3) 寫出上述流程中X物質(zhì)的分子式。 (4) 使原料氯化鈉的利用率從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設計了(填上述流程中的編號)的循環(huán)。從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5)為檢驗產(chǎn)品碳酸鈉中是否含有氯化鈉,可取少量試樣溶于水后,再滴加 。(6) 向母液中通氨氣,加入細小食鹽顆粒,冷卻析出副產(chǎn)品,通氨氣的作用有 。(a) 增大NH4+的濃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c) 使NaHCO3轉(zhuǎn)化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純度
參考答案:一.1.C 2.C. 3.C 4.A.5.B.二.6.AC 7.AD.8.BC.9. AD 10.AB三11. (1) (2)
12、(1)A—NaHSO4B—Ba(NO3)2C—2SO4D—2CO3 (2)①2H++CO H2O+CO2 ② ③④ ⑤ 13. ⑴ ⅠA或第一主族⑵ 物理變化⑶ NaCl,58.5⑷ NaOH+SO3==NaHSO3 , NaHSO3+HCl==NaCl+H2O+SO2 ↑⑸ C、D14. ⑴ NH4HCO3分解 反應速率降低 水浴加熱⑵ 使反應充分進行 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NaCl NH4Cl NH4HCO3⑶ NaHCO3 NaCl NH4Cl NH4HCO3 HCl[4] 四.15.(1)2Na2O2+2H2O === 4NaOH+O2↑ Na2O+H2O === 2NaOH(2)⑤①④ (3)(G)接(A)(B)接(F)16. (1)樣品重,砝碼輕(2)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氣進入U型管中(3)偏高(4)把反應中的CO2全部導入U型管中(5)判斷反應中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堿石灰吸收(6) ×100%(7) 取一定量的純堿試樣,溶入適量的蒸餾水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濾渣(BaCO3) (或其它合理答案)
17.(1)聯(lián)合制堿法或侯德榜制堿法化肥或電解液或焊藥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給分)(2)NH3 + CO2 + H2O + NaCl → NH4Cl + NaHCO3↓或 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3)CO2(4)I過濾(5)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6)a、c18.(1)略 (2)試樣質(zhì)量 試樣加水的質(zhì)量 第四(或5)次的讀數(shù)(或用具體數(shù)值表示) 錐形瓶內(nèi)質(zhì)量已達恒重 (3)①蒸發(fā) ②NaCl的質(zhì)量 ③燒杯 玻璃棒 ④偏大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