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小結]關鍵信息圍繞一個核心外交關系的突破明確三條線索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解凍;中日邦交正;主旨提煉1.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是中國外交戰(zhàn)線的重大勝利2.中美關系緩和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關系取得突破的關鍵,《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成為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對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和亞洲與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隨堂演練]1.溫家寶總理訪問埃及時曾說,非洲人民對中國有“德”。我們中國人講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援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B.贊同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與中國共同奉行不結盟政策D.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解析: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大批第三世界國家支持的結果,非洲國家大都屬于第三世界國家,所以溫總理稱非洲人民對中國有“德”。答案:D2.下面的漫畫“乒乓外交”反映了( )A.中美關系的緩和 B.中美關系的對抗C.中美關系的破裂 D.中美建立外交關系解析:本題考查中美關系正;Mㄟ^圖片可以看出周恩總理代表中國正與美國比較默契地打乒乓球,反映了中美關系的緩和,A項正確;中美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79年,周恩總理已經去世,故D項不正確。答案:A3.下列能反映中美建交之初兩國高層交往的是( )A.周恩會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B.毛澤東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C.鄧小平與美國總統卡特會晤D.江澤民會見美國總統克林頓解析: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鄧小平隨后訪問美國。A、B所示事件發(fā)生在中美建交前,D所示事件發(fā)生時,中美早已經建立外交關系了。答案:C4.(2011•合肥模擬)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發(fā)表《中美聯合公報》。《華盛頓郵報》評論說:“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許不會在公眾中引起這樣大的反響。這簡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關系緩和的主要影響不包括( )A.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fā)展B.推動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C.遏止了蘇聯霸權主義行為D.發(fā)展了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解析: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是在1971年,因此B項不屬于尼克松訪華的影響。答案:B5.下列材料:材料1 要是我們給予中國共產黨政權以政治上的承認……如果給予這樣的承認和中國共產黨在聯合國中取得席位,那就會使他們在遠東威信和影響大大增加……——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利福尼亞州商會的演說材料2 中國人是一個偉大的生機勃勃的民族,不應該繼續(xù)孤立在國際大家庭之外,從長遠說,如果沒有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wěn)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想象的……——尼克松1970年2月18日對外政策報告請回答:(1)材料1中,美國對中國采取的是什么政策?(2)材料2同材料1比較,美國對華政策有何變化?出現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題圍繞中美關系選取材料。第(1)問據材料1分析美國孤立中國。第(2)問關鍵要指出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答案:(1)材料1中,美國對中國采取孤立中國,不承認中國的政策。(2)材料2表明美國積極謀求中美關系正;8驹蚴侵袊鴩H地位的提高,美國實力相對下降,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時間40分鐘,滿分60分)一、(每小題4分,共40分)1.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民意測驗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是“勤勞”、“無知”、“好戰(zhàn)”、“狡詐”、“危險”;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這種印象變?yōu)椤扒趧凇薄ⅰ爸腔邸、“靈巧”、“善于進取”、“講求實際”。美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 )A.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B.中美關系開始緩和并逐步走向正;C.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中美兩國高層互訪頻繁解析:“無知”、“好戰(zhàn)”、“狡詐”、“危險”是敵對意識用語,“智慧”、“靈巧”、“善于進取”、“講求實際”是友好關系用語。美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的轉變是中美關系緩和并逐步走向正常化的結果。答案:B2.1972年尼克松總統的訪華被稱之為“破冰之旅”!捌票笔侵( )A.美國改變對華敵對態(tài)度B.開始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C.促進中美經濟貿易合作D.相互認可意識形態(tài)解析:“冰”指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破冰”指美國改變對華敵視政策,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所以應該選B。答案:B3.古人說“君子和而不同”,含義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新中國成功運用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③邀請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緩和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解析: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和諧”。①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②加強了亞非人民的團結,③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同性質國家之間的矛盾,實現了緩和。故①②③都符合題意。答案:D4.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新中國外交歷程紀念光盤,共12集,每一集的標題反映了某一時期的外交特點。其中能夠反映新中國20世紀70年代外交特點的標題是( )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播種友誼”B.“斗智斗勇”、“再次較量”、“峰回路轉”C.“另起爐灶”、“跨洋握手”、“揚眉吐氣”D.“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解析:聯系新中國20世紀70年代外交的重大事件: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等,就可以做出準確判斷。答案:D5.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的條件有( )①聯合國組織機構的變化、谥忻狸P系實現了正常化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軆蓸O格局的終結A.①②③④ B.①③C.①②③ D.③答案:B6.第26聯合國大會上26個非洲國家贊成“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提案。毛澤東主席曾詼諧地說:“是非洲朋友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這說明( )①中非休戚與共、相互同情、相互支持、谥袊艿椒侵迖业淖鹬亍、壑袊头侵藿^大多數國家同屬發(fā)展中國家 ④非洲的發(fā)展要依賴中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胺侵薜陌l(fā)展要依賴中國”說法不正確,排除含④的選項。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了非洲人民的支持,這說明了中非同屬發(fā)展中國家,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也說明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受到了非洲國家的尊重。答案:A7.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臼( )A.美國乒乓球隊首次訪問中國B.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C.《中美聯合公報》在上海簽訂D.兩國建立外交關系解析: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侵钢忻纼蓢Y束對抗局面,其標志是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訂。A項和B項為C項作了鋪墊,D項是在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蟮氖。答案:C8.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以恢復的主要國際因素是( )A.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興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關系趨向緩和D.中國國際威望的進一步提高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通過大會表決的方式實現的,第三世界國家起了重要作用。答案:B9.促使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主要原因是( )A.為了使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B.美國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國關系的呼聲高漲C.美國政府預見到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D.美國政府認為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厦绹膽(zhàn)略利益解析:尼克松訪華是中美關系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教材中對這一事件發(fā)生過程及主要原因作了敘述。教材中并沒有具體說明美國這樣做是為了自己的戰(zhàn)略利益,這就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自己提煉出這種認識。答案:D10.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形勢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轉機。這一時期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是( )A.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B.中日邦交正;C.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D.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解析:中美關系的緩和,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了中日關系的改善,此后,國際上出現同中國建交的熱潮,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所以,這一時期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是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答案:C二、非(20分)11.觀察下列三幅反映中日關系的圖片:
請回答:(1)三幅圖分別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6分)(2)分析造成圖一、圖二兩種不同場景的主要原因。(10分)(3)直接促成圖三歷史場景出現的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本題圍繞中日關系選擇圖片。第(1)問結合三幅圖的時間、地點判定歷史事件。第(2)問結合教材分析圖一、圖二不同場景的主要原因。第(3)問直接促成圖三歷史場景的原因要從中美關系正;胧。答案:(1)圖一——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圖二——抗日戰(zhàn)爭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圖三——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2)原因:圖一——清政府腐敗無能,避戰(zhàn)求和;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后國力強盛,且對華戰(zhàn)爭蓄謀已久。圖二——中國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實行了全民族的抗戰(zhàn);日本發(fā)動的是侵略戰(zhàn)爭,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相互支援、同仇敵愾。(3)中美關系緩和,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fā)展;日本國內輿論和對華友好政黨、社團和人士的推動。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