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點解讀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tǒng)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2)地位: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3)基本內容:①國家的一切權力歸人民;②人民在普選的基礎上選舉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③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④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活動原則。
(4)產生: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5)原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顯示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鮮明的特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這一制度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從國體與政體的關系角度)
(6)優(yōu)越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xié)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比的優(yōu)越性。
(7)組織和活動的原則:民主集中制。
①含義: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②具體表現:A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對違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B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C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上,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8)我們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實踐證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是中國人民奮斗的成果和歷史的選擇,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絕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人民代表大會
(1)性質: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
(2)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3)常設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部分職權。
(4)職權。①立法權;②決定權;③任免權;④監(jiān)督權。
3.人大代表
(1)地位: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
(2)產生: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①全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②縣、自治縣、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五年。
(3)職責:①義務:人大代表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xié)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jiān)督。②權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國家權力機關參加行使國家權力,除審議各項議案、表決各項決定外,還享有提案權和質詢權。
4.中國共產黨
(1)地位:執(zhí)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2)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了她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決定了共產黨員必須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3)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思想。
(5)原因: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決定的。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6)執(zhí)政方式: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
(A)科學執(zhí)政,是遵循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B)民主執(zhí)政,堅持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
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fā)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
(C)依法執(zhí)政,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zhí)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法制化、規(guī)范化。
(D)依法執(zhí)政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基本方式?茖W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要通過依法執(zhí)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zhí)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zhí)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fā)揮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5.中國的政黨制度
(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內容:
A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B政治基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D根本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E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3)優(yōu)越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實現。
(4)不能實行西方多黨制的原因:
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基本經濟制度決定我們絕不能照搬西方的多黨制。
②主張在我國實行多黨制,實質上是要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其后果必將是人民政權的喪失、社會主義制度的顛覆。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絕不允許的。
6.發(fā)展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這是我國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qū)別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有機統(tǒng)一的。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共產黨執(zhí)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人民充分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tǒng)一的體現。黨領導人民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憲法和法律,把黨的主張變?yōu)閲乙庵。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7.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民族平等。
①原因:我國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fā)展程度上的區(qū)別,絕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②地位:堅持民族平等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
(2)民族團結。
①形成: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②原因: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wěn)定的前提,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
③地位:堅持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
(3)共同繁榮。
①原因: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fā)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②地位: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4)三原則之間的關系:三原則是互相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fā)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8.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及其優(yōu)越性
(1)含義: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自治地方機關是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權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2)體現: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3)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qū)、自
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4)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5)核心內容:自治權。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zhí)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
(6)優(yōu)越性: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9.我國的宗教政策
(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內涵(略)
(2)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宗教信仰白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
(3)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
(4)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5)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fā)展和祖國統(tǒng)一多作貢獻。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