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法]關于解題方法及應試技巧指導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選擇題
  
 。1)答題基本要求“四審五排法”
  
  四審  ①審題干:把握關鍵詞(時間、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確題目主旨意思
  
 、趯徳O問(正向或逆向選擇)
  
 、蹖忣}肢(正確或錯誤)
  
  ④審題干與題肢的關系
  
  五排   ①排謬法(排錯法)
  
 、谂女惙ǎ河^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
  
   ③排重法:與題干意思相同,重復的題肢
  
 、芘诺狗ǎ阂蚬P系顛倒的題肢
  
 、菖艁y法:題肢的共性或個性,與題干共性或個性不符的題肢
  
 。3)注意幾種特殊的選擇題
  
  I.組合選擇題
  
  此類題目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可以確定候選項中有些應該選或應該不選。在四個選項中,包含有不該選的內容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該選的內容的也可排除。(即排誤與選對相結合)。
  
  II.反向選擇題
  
  此類題目的題干設問常為“下列理解錯誤的有”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III.辨析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一般以引文、漫畫等作為材料。引文的內容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漫畫往往帶有諷刺性。該類題型注重考生的理解和判斷能力?忌軌蚶斫庖幕蚵嬛械娜宋锍霈F的錯誤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別注意:①如果題目的“設問”考查對引文或漫畫的理解,那么判斷一個選項選與不選并不是以這個選項正確與否為依據,而是以該選項的觀點是否蘊涵在材料中為依據。即使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也可能選;②如果題目的“設問”考查分析引文的作者或漫畫中的人物錯誤及其原因,請注意是站在“我們”的角度,還是站在材料作者或漫畫中的人物的角度,這是有區(qū)別的。
  
  IV.不定項選擇題
  
  此類題目判斷選項是否入選的標準是:在正向選擇的情況下,該選項說法錯誤的不選;觀點正確,但與題意無關的不選;與題意有關,但不符合題目設問具體要求的不選。注意,在不定選中即使僅與題干中某層意思吻合,也可能入選。特別要關注題干最后的設問性表述。通過上述思考仍不能排除的,應該入選。
  
  總之,單項選擇題是政治試卷上比較容易得分的題型,但也必須要慎重考慮,馬虎不得。不定項選擇題是容易失分的題型,一定要反復斟酌、再三推敲,既不能抱投機思想,也不能為了保證的一分而放棄三分的機會。
  
  常見錯誤選肢:
  
  A、只要------就
  
  B、意識對事物具有促進(指導)作用
  
  C、創(chuàng)造規(guī)律、改變規(guī)律
  
  D、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E、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合作制經濟(集體經濟)
  
  F、“點面結合”體現的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證統一,而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G、事物發(fā)展的動力(矛盾)≠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內因)
  
  H、認識的途徑(實踐、讀書)≠認識的源泉(實踐)
  
  I、認識的根本任務(透過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的目的(指導實踐)
  
  J、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聯系的。
  
  K、遇有“決定”等絕對用語要小心。如認為作為意識范疇的方針、政策等看成是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那就是錯誤的;如認為作為政治范疇的決定經濟范疇的也是錯誤的;
  
  L、依法治國的本質(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
  
  二、簡答題
  
  1、體現型:體現型的設問有“體現了什么?”、怎樣體現?如何體現?等。
  
  解題方法:
  
  回答這種設問的題目時,應把所學教材中與材料相關的所有知識點一一羅列,然后將這些知識點與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加以對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點。答題時,應先寫教材中的知識點,再采用材料中的關鍵詞句說明它體現了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相結合,具體的解題思路是:定點——聯系——疏理——作答。一定點:確定考核的知識點是什么?二聯系:聯系所給材料與所學知識。三疏理、作答:將材料所給的信息與考核的知識點一一對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點。作答時要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
  
  下面以江門一模38題的第三小問為例加以說明。
  
  (一)、確定考核的知識點:哲理
  
 。ǘ⒙撓邓鶎W知識和所給材料:
  
  聯系所給材料:所給材料的關鍵詞句是
  
 、佟懊鎸Α钠D難險阻…做了…工作”;
  
  ②“選擇了5個凍土試驗段,對不同的凍土工程技術的效果進行嚴密的觀察…總結了措施”;
  
  ③“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
  
  ④綜合材料所述,整個過程“在修建過程中,按照目標,面對…的艱難險阻…做了…工作;選擇了5個凍土試驗段,對不同的凍土工程技術的效果進行嚴密的觀察…總結了措施;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培育了青藏鐵路精神”
  
  聯系所學知識:教材中以下觀點與材料的關健詞相符合
  
  ①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因此,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诿芫哂刑厥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唯一標準和目的。
  
 、芪镔|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結合起來。
  
  (三)、疏理、作答:經過比較、對照,以下觀點符合了題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點。
  
 、偈澜缡俏镔|的世界,因此,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青藏鐵路建設者們研究了凍土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工程措施,選擇了科學的、可行的技術。
  
 、谖镔|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結合起來。青藏鐵路全體建設者發(fā)揚挑戰(zhàn)極限、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認識到人類可以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努力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tài)脆弱”的難題,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青藏鐵路的全線鋪通任務。
  
 、勖芫哂刑厥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青藏鐵路建設者對不同的凍土地段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④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唯一標準和目的。青藏鐵路建設者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并在實踐中勇于探索,根據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和問題,不斷研究,總結出了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凍土工程技術措施,切實解決了“多年凍土”等世界性的難題。
  
  2、反映型:反映型的設問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問題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反映了什么現象或什么問題?等。
  
  解題方法:
  
  反映型題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則是理性的,也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加以表述。解答這種類型題目的關鍵是對材料所給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點法,即采用定點——聯系——疏理——作答的解題思路。
  
  3、為什么型:為什么型的設問有“為什么說?為什么要?”
  
  解題方法:
  
  一般情況下要回答:“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意義(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應由近及遠、由直接到間接、先經濟后政治、有秩序、有條理地展開說明。
  
  4、怎么辦型:“ 怎么辦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樣”等字眼來設問。
  
  解題方法:
  
  “ 怎么辦型”的設問一般來講都是給定了主體是誰應該怎么辦,如:黨、國家、政府、公民、企業(yè)、消費者、個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內容。解答這類題目時,可采用定點法,具體的解題思路是:定點——聯系——疏理——作答。
  
  5、意義型 :意義型的設問有“積極影響”、“經濟、政治意義”、“意義”等。
  
  解題方法:
  
  “意義型”主要是針對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義來設問,回答這種設問的題目時,首先要明確是經濟意義、還是政治意義、或是經濟政治意義。其次答案要點要緊緊結合所學的知識點和題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關鍵句),有些題目作答時還必須結合黨和國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下面以2003年第41題第(3)問為例:1990年到2001年,我國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個百分點,達到了37.7%;大量農村人口轉變?yōu)槌擎?zhèn)人口,城鎮(zhèn)總人口從1.787億增加到4.806億。據測算,我國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既新增1400億元,最終帶來3360億元的GDP。今后我國將繼續(xù)實施城市化戰(zhàn)略,預計到2020年,城市化率將達到56%。結合以上材料,運用所學的經濟常識說明城市化對我國經濟的重大意義。
  
  思路:明確判斷:此題要求回答的是經濟意義。
  
  結合知識、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俳Y合教材知識作答:“三農”問題等。(可答:增加農民收入)。
  
 、诮Y合關鍵材料作答:“大量農村人口轉變?yōu)槌擎?zhèn)人口”(可答: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我國工業(yè)化進程和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開辟更廣闊的就業(yè)渠道。)、“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新增1400億元,最終帶來3360億的GDP”(可答:促進投資,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增長)。
  
 、劢Y合最新精神作答:統籌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可答:縮小城鄉(xiāng)經濟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參考答案:見試卷。
  
  6、認識型 :認識型的設問有“如何認識”、“如何看待”、“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現象”等等。
  
  解題方法:
  
  “認識型”的題目可按照“判斷表態(tài)——闡述道理——明確做法”的思路來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來作答。
  
  是什么——即題目說(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題目觀點是對還是錯?
  
  為什么——即說(做)這件事的依據、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這件保的危害性等。依據——是說(做)這件事的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理論根據。重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的作用、意義、目的、目標等。必要性——是說(做)這件事當前存在的客觀實際,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說(做)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觀條件,使做這件事成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這件事將會導致的消極后果。
  
  怎么辦——即黨、國家、公民、企業(yè)、消費者、個人等準備怎樣做這件事,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問題。
  
  例:有些人認為,時代變了,“艱苦奮斗”已經不是當代所提倡的精神,應如何看待這種觀點?8分
  
  判斷表態(tài)(是什么):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闡述道理(為什么):提倡艱苦奮斗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之一,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是事業(yè)成功的保證。
  
  明確做法(怎么辦):當前,雖然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和進步,但我們黨和全國人民應繼續(xù)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7、啟示型 :啟示型的設問有“給我們什么啟示”,它包括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啟示等等。
  
  解題方法:回答這種設問的題目時,應在對所給的材料進行認真的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從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角度去回答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能這樣做、不這樣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據是什么,然后再推論出我們現在應該怎么辦。答案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相結合。
  
  下面以2002年第38題第(3)問“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為例加以說明:
  
  為什么要這樣做:其哲學依據是:(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我們必須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辦事情,所以發(fā)展經濟必須與環(huán)境保護相協調。(2)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規(guī)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在它的不可抗拒性,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必然會遭到規(guī)律的懲罰,所以必須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3)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所以必須樹立科學的生態(tài)價值觀,發(fā)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為什么能這樣做:其哲學依據是人的認識總是發(fā)展的,所以人類應該把認識不斷深化、不斷擴展、不斷向前推移。
  
  不這樣做的危害:其哲學依據是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會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參考答案:見試卷
  
  三、辨析題
  
  辨析題是近幾年高考試卷中一種穩(wěn)定的題型,也是考生失分率較高的一種題目。這類題,除試題本身難度較大外,考生應試技能差,答題缺少章法,以至于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也是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辨析題答題規(guī)律與方法的探討和研究。筆者認為,解答辨析題應抓好以下四點:
  
  一)明確辨析點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辨析題的突出特點是觀點正誤混雜,合理成分與不合理成分并存,辨中有辨,辨中套辨。因而,這種題目的難度大,干擾性強。要準確回答這種題目,首先就要精審題意,確定辨析點。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題目的具體特點,一點一點地辨,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分析,這是準確回答辨析題的前提。
  
  通過確定辨析點,即可把原來較為復雜的、多層次的問題分解為結構簡單、層次單一的具體問題,實際上就降低了試題的難度,為下一步組織答案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二)解答必然點
  
  解答必然點,就是在明確辨析點的基礎上,針對結論必然正確或錯誤的觀點,要說明其正確或錯誤的理論依據,并運用有關知識和原理分析說明正確的觀點為什么正確,錯誤的觀點為什么錯誤,以及怎樣才是正確的。
  
  三)展開討論點
  
  展開討論點,具體地說有兩種情況:
  
  第一是對于結論是或然性的觀點(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要展開討論,具體說明其在什么條件下是正確的,在什么條件下是不正確的。
  
  第二是,有些辨析題在一個辨析點中既包含著正確的、合理的因素,又包括著錯誤的因素。解答這類辨析題,也要按照展開討論點的原則和方法,針對每一個辨析點,分別指出其合理正確的因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合理的、正確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確的依據);錯誤的、不正確因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即指出其錯誤的、不正確的依據)。
  
  四)補充遺漏點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聯系都是有條件的,一切以條件為轉移。辨析題中的觀點往往也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成立。補充遺漏點,就是對題目中觀點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條件,而命題并沒有完整地給出條件的題目,要有針對性地補充其所需要的條件。
  
  綜上所述,明確辨析點,解答必然點,展開討論點,補充遺漏點,這是解答辨析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其中“明確辨析點”是回答所有辨析題的首要步驟。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題目、不同辨析點的具體情況、特點,將“解答必然點、展開討論點、補充遺漏點”對號入座、靈活運用,才能切實答好辨析題,提高答題正確率。

  三、論述題                                     是什么
  
 、僬J識類:如何認識、理解、看待   為什么
  
 、谘堇[類??如何體現             怎么辦
  
  審設問(不同設問決定了不同的答題方向)
  
 。1)類型               審標題(表格名稱)
  
 、蹐D表類    審圖表(表格內的項目和數據)
  
  審附注(解釋性的和補充性的)
  
  審聯系(不同表格之間的聯系)
  
  注意特定年份的意義(如78年、92年、97年、02年等)
  
 、俦嫘
  
 、趯忣}     材料
  
 。2)答題的基本要求             設問(注意特殊要求“運用、聯系、結合”等)
  
 、圻x材
  
 、軜嬎
  
 、葑鞔 (現象與本質的統一,定量與定性結合,
  
  觀點與材料的統一,切忌“兩張皮”)
  
 。3)注意點:審題要準確,答題要規(guī)范
  
  ①答案段落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②段落要點化。答案要簡明概括,抓住要點。
  
  ③要點條理化。應用知識點要有條理,一個主觀題往往需要多個知識點,知識點之間不能相互“竄門”。正式答題之前,可利用草稿紙,先列出提綱,以增強答題的邏輯性和規(guī)范化。
  
  ④語言科學化。語言要嚴密,使用科學術語,書寫要規(guī)范,卷面要整潔,字跡要清楚。
  
  特別提醒:不少考生在答題時習慣于粗粗看題后即答。這種陋習的最大缺點是掛一漏萬,影響了解題的全面性,丟分很多。有些考生想到一二即以為想全了,匆匆作答,草草一二行即收筆。還有考生一開始思考很多,但由于沒有先列下要點,在答題時出現遺漏。如此種種原因失分,實在可惜。因此,要求考生在答主觀題時必須老老實實遵循以上幾個解題步驟,方能題題分分必爭,最后奪得高分。另外,要明確高考試卷中的適用原理(知識)一般是不會重復的,切忌多個問題用同一原理(知識)作答;而當一個問題適用多個原理作答時,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把握的寫在最前面,以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
  
  【綜合探究性題】
  
  綜合探究題題型,是為新課程改革開路的,起點不會太高。要好好研究高考樣題。要緊扣題意和提供的材料,從課題本身的實際出發(fā),注意教材考點與課題的結合。要理解研究性學習的一般操作程序,如選題、研究的背景、依據、研究的一般步驟、研究調查方法等,以及研究成功形式(調查報告、論文、建議)。
  
  研究性學習研究步驟:確定課題,制定計劃,收集和交流資料,整理評估,總結反思.
  
  研究性學習收集資料的一般方法:小組合作,查閱文獻資料法,參觀訪問、座談訪談,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統計法等。
  
  應試技巧
  
  1.做好考前準備工作,準時進入考場,穩(wěn)定情緒,對考試充滿信心。
  
  2.正確填涂。在答題卡、試卷上正確無誤地填涂好姓名、準考證號。
  
  3.通讀試卷。抓住考前5分鐘的時間快速瀏覽一遍,對試卷的題型、題量做到心中有數。
  
  4.預答選擇題。只能先用指甲在正確的單選答案輕畫記號,以爭取時間,提高解題速度。實在抓不準的,可放在后面做,但不宜過多。
  
  5.先易后難,冷靜思考。嚴格按照解題步驟答題,一定要保證低、中檔難度的試題100%的正確率;其次再做難題中占分多的題目。對于高難度的試題不鉆牛角尖,關鍵時刻懂得取舍。要講究一次成功率。第一遍看題一定要十分仔細、慎重,力求看對、看準,一步到位。
  
  6.選擇題的涂卡,可以邊做邊涂,或做完I卷后集中填涂;切忌整張試卷答完后再涂卡,因為這容易由于時間緊張而出現錯涂或漏涂現象,造成無謂失分。
  
  7.卷面要整潔,字跡要工整、清晰,格式要規(guī)范。這一點在網上閱卷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要特別注意。
  
  8.最后要全面檢查試卷,防止漏題、空題及其他錯誤的發(fā)生。注意在檢查的過程中,不可輕易更改選擇題答案,除非原答案肯定錯誤(如知識性錯誤)。要相信第一感覺。
  
  9.總之,審題要仔細,思考要快捷,解答要穩(wěn),做題要準。在考場上要做到“穩(wěn)定壓倒一切”?忌槐貜娗蟪桨l(fā)揮,只要達到一貫的水準即可,以一種自信、平和的心態(tài)迎接高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90407.html

相關閱讀:高中政治知識點:政府權力接受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