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俄國政治的緩慢變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改革的拓展:


1、措施:
(1)政治體制的變革(政治近代化):
情況: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
特點:
①參照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模式;
②自治機構由選舉產生,但有嚴格的財產限制;
③自治機構在衛(wèi)生、教育以及經濟領域發(fā)揮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評價:在衛(wèi)生、教育及經濟領域發(fā)揮作用,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
情況:廢除原來按登記審判的制度,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亞歷山大二世認為,廢除農奴制使原來的等級法院無法再存在了,必須改造以適應新的形勢。1864年11月,亞歷山大二世批準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規(guī)定了無等級審判,原告和被告的律師進行公開辯論,實行審判的公開性,保證法官的獨立性等。
局限:農村仍按舊制度審理案件。
(2)軍事方面的改革:
縮短服役年限,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系,促進軍隊的近代化進程。(軍事近代化)
(3)教育:
鼓勵辦學,引進西方書籍。
2、成果:
(1)出現了一些民主化的氣息,沙皇專制政權逐漸成為俄國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2)客觀上促進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在俄國的傳播,出現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近代化。
3、問題:改革后仍是封建君主專政的國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05031.html

相關閱讀:歷史逆向選擇題與逆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