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入初中學習,由于個體差異、初中教材內容的加深、教學要求的提高、學習方法的改變、外界因素的干擾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特別嚴重,在數(shù)學方面尤為突出。優(yōu)生在不斷減少,后進生在逐漸增多,而且隊伍越來越龐大。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教師肩上的擔子很重,因此對后進生的轉化是問題的關鍵。本人就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1.重情感教育,用愛心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中學數(shù)學是一門較枯燥的學科,多數(shù)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不喜歡學習數(shù)學,覺得難,沒有興趣。那么要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課,首先得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愛心和耐心,愛心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前提,耐心是愛心的延續(xù),是一種冷靜和寬容。應該循循善誘,耐心地教育,只要學生有小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地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數(shù)學課直到愛上數(shù)學課,對數(shù)學這門課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有主人翁的責任感。
2.讓“成功”走進課堂,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
老師在教育中應多表揚鼓勵,少批評、少諷刺、不歧視、多引導,不斷地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鼓勵他們揚長避短,不斷進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教師在教學中應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計劃,適當選擇方法,將內容分層次地要求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聽懂、學會、記牢。使每一位學生經(jīng)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教學中應該“宜淺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則。精講多練作好個別輔導,作好分類指導,對基礎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可以使班里的后進生跟得上,使基礎好的學生又“吃的飽”。從而使學生都嘗到學習數(shù)學“成功”的甜頭,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化枯燥為有趣,讓后進生在快樂中學習。
數(shù)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習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是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yōu)樾蜗蟆⑸鷦、有趣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游戲中、實踐中學到知識。
4.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中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chuàng)設他們好奇的問題。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中,教師可以直接指著操場上一棵參天大樹說:“在沒有較大的工具的情況下我能得出這顆樹的較準確的高度,你們知道怎么測嗎?”然后告訴學生學習了今天的課后你也能測出樹較準確的高度。這樣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
1.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學習各門課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農(nóng)村中的學生大多數(shù)不會預習。因此,教師有必要教會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作記號,以便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些有困難的內容。
2.教會學生聽課的方法。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多數(shù)學生在聽課時不懂方法,學習效率也就不顯著。那么怎樣聽好課呢?
。1)在聽課時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點作上筆記,上課時老師會強調某些重要問題,以及還會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書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點符號,并作上筆記,將某些知識點記錄下來,以便復習鞏固。
。3)在預習中作上記號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能聽懂。
。4)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3、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掌握鞏固。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過后不習慣于將所學知識進行歸類,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將所學知識點同以往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對照、比較其異同點。比如說在學習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針對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樣的問題選擇什么樣的解法,師生共同學習總結各自的特點,然后拿出題型讓學生思考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解,再具體操作?梢栽鰪妼W生對幾種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學生對不同的題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
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我注意要求學生預習、自學,在學習中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和聯(lián)系,總結尋找學習的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fā)引導,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從不給他們現(xiàn)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逐步培養(yǎng)他們自覺思考的能力。
2.培養(yǎng)探討的習慣。課堂上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客觀性的提問,引發(fā)后進生進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場景中,引發(fā)他們積極探討數(shù)學知識,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時,你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們教學樓前的石柱子你怎樣測得他的直徑?”讓學生討論,找出相應的方法和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善觀察的習慣。觀察是引發(fā)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后進生的觀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們的老師就要有方法。采用豐富多彩的畫面去引導學生觀察,從而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去觀察思考,獲的知識,以至于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這樣使學生體會觀察而帶來的收獲與興奮,就自覺養(yǎng)成了觀察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小結的習慣。在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小結,即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重點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哪里?這樣強調自己去學習。小結使學生學習的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容易忘記。教學實踐證實,只有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才能保持他們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注意難易程度。我很注重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獨立完成作業(yè)。對作業(yè)做得較好或作業(yè)有所進步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如對他們加大、加重作業(yè)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對待后進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
來源:233網(wǎng)校論文中心,作者:張景朝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