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歐陽伯和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歐陽伯和墓志銘 張 耒 君歐陽氏 , 諱發(fā) , 字伯和 , 廬陵人 , 太子少師文忠公諱修之長子也。為人純實不欺 , 內(nèi)外如一 , 淡薄無嗜好 , 而篤志好禮 , 刻苦于學。 胡瑗掌太學 , 號大儒 , 以法 歐陽伯和墓志銘



君歐陽氏
,
諱發(fā)
,
字伯和
,
廬陵人
,
太子少師文忠公諱修之長子也。為人純實不欺 ,
內(nèi)外如一
,
淡薄無嗜好
,
而篤志好禮
,
刻苦于學。胡瑗掌太學
,
號大儒
,
以法度檢束士
,
其徒少能從之。
是時文忠公已貴
,
君十有五
,
師事瑗
,
恂恂惟謹
,
又盡能傳授古樂鐘律之說。

既長
,
益學問
,
不治科舉文詞
,
獨探古始立論議
,
自書契以來至今
,
君臣世系
,
制度文物
,
旁至天文地理
,
無所不學。其學不務(wù)為抄掠應(yīng)目前
,
必刮剖根本見終始
,
論次使族分部列
,
考之必得
,
得之必可用也。嗚乎!
其志亦大矣。然其與人不茍合
,
論事是是非非
,
遇權(quán)貴不少屈下
,
要必申其意
,
用是亦不肯輕試其所有
,
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
,
今眉山蘇公子瞻哭之
,
以為君得文忠之學
,
漢伯喈、晉茂先之徒也。

君為殿中丞時
,
曹太后崩
,
詔定皇曾孫服制。禮官陳公襄疑未決
,
方赴臨
,
召君問其制
,
君從容為言
,
襄即奏用之。是時
,
方下司天監(jiān)討論古占書是否同異
,
折中為天文書
,
久未就
,
而襄方總監(jiān)事
,
即薦君刊修。君為推考是非
,
取舍比次
,
書成
,
詔藏太史局。

君治官無大小
,
不茍簡
,
所創(chuàng)立
,
后人不能更。
其著書有《古今系譜圖》《國朝二府表》《號錄》
,
其未成者尚數(shù)十篇。

夫人吳氏
,
故丞相正憲公充之女
,
封壽安縣君。男一人
,
曰憲
,
滑州韋城縣主簿。女七人。元?四十一月甲子
,
葬君鄭州新鄭縣旌賢鄉(xiāng)劉村文忠公之兆
,
而憲來求銘。
(
選自《張耒集》
,
有刪節(jié))
6.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
,
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為人純實不欺
欺:
欺騙
B.
不治?科舉文詞
治:
研究
C.
要必申其意
申:
施展
D.
召君問其制
問:
詢問
答案:C
(申:表明。)
7.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歐陽發(fā)學習刻苦
,
尊師重道。十五歲時拜胡瑗為師
,
后來能夠傳授古樂鐘律方面的學問
B.
歐陽發(fā)為人誠實
,
淡薄名利
,
愛好禮義。他性格剛直
,
議論事情堅持原則
,
不隨意迎合別人。
C.
曹太后去世后
,
歐陽發(fā)幫助陳襄解決了皇曾孫服制的問題。后經(jīng)陳襄推薦
,
歐陽發(fā)參與修訂完成天文書。
D.
歐陽發(fā)道德學問俱佳
,
不愧是名門之后。他去世后
,
蘇軾感到很悲傷
,
讓張耒寫下了這篇墓志銘。
答案:D
(不是蘇軾讓張耒寫下了這篇墓志銘,而是“而憲來求銘”。)
8.
(1
)胡瑗掌太學
,
號大儒
,
以法度檢束士
,
其徒少能從之。(4
分)
答案:胡瑗掌管太學,人稱大儒,用法度來檢點約束士人,他的學生很少能跟從他。
【思路點撥】“掌”“號”“檢束”“徒”個1
分。
(2
)君治官無大小
,
不茍簡
,
所創(chuàng)立
,
后人不能更。(4
分)
答案:歐陽發(fā)擔任官職無論大小,都不草率簡略,創(chuàng)立的東西,后來的人不能更改。
【思路點撥】“治”“茍簡”“更”及所字結(jié)構(gòu)個1
分。
9.
歐陽發(fā)在治學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4
分)
答案: 勤奮刻苦,廣泛涉獵,刨根究底,分門別類,學以致用。
【思路點撥】解答此題首先必須明確答題區(qū)間。歐陽發(fā)治學在文章第二段前兩句。根據(jù)“既長
,
益學問
,
不治科舉文詞
,
獨探古始立論議”可概括出勤奮刻苦;根據(jù)“自書契以來至今
,
君臣世系
,
制度文物
,
旁至天文地理
,
無所不學”可概括出廣泛涉獵;根據(jù)“其學不務(wù)為抄掠應(yīng)目前
,
必刮剖根本見終始”可概括出刨根究底;根據(jù)“論次使族分部列”可概括出分門別類;根據(jù)“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可概括出學以致用。
【參考譯文】

歐陽發(fā)
,
字伯和
,
廬陵人
,
是太子少師歐陽修的長子。他為人純良誠實不欺騙 ,
內(nèi)外如一
,
淡薄沒有不好嗜好
,
并且廣泛學習而意志堅定,愛好禮義
,
學習刻苦。胡瑗掌管太學,人稱大儒,用法度來檢點約束士人,他的學生很少能跟從他。這時歐陽修已經(jīng)顯貴
,
歐陽發(fā)十五歲,
拜胡瑗為師
,

恭謹溫順非常謹慎
,
并完全能夠傳授古樂鐘律方面的學問。

歐陽發(fā)成之后
,
更加鉆研學問
,
但不研究科舉方面的文詞
,
只探究遠古立論議
,
自從有契約等書面憑證書契以來到現(xiàn)在
,
君臣世系
,
制度文物
,
其他到天文地理
,
沒有不學習的。他的學問不致力于抄掠來應(yīng)付目前
,
一定刨根究底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生演變的全過程
,
論定編次分門別類,研究一定有所得,有所得一定可以致用。唉!
他的志向也夠偉大的了。然而他不隨意迎合別人
,
談?wù)撌虑榈氖鞘欠欠?br />,
遇到權(quán)貴也不會稍微屈服
,
重大的一定表明他的心意
,
因此也不肯輕意表現(xiàn)出他所有方面
,
人們也很少能夠真正了解歐陽發(fā)。歐陽發(fā)死的時候
,
現(xiàn)在眉山蘇軾為他悲哭
,
認為歐陽發(fā)學到了歐陽修的學問
,
是漢伯喈、晉茂先的學生。

歐陽發(fā)擔任殿中丞時
,
曹太后去世
,
下詔確定皇曾孫的服制。禮官陳襄猶豫不決
,
將要前往
,
召喚歐陽發(fā)詢問他服制的問題
,
歐陽發(fā)從容應(yīng)答
,
陳襄隨即奏請皇上重用歐陽發(fā)。這時
,
正到任司天監(jiān)討論古占書是否同異
,
折中為天文書
,
很久沒有完成
,
陳襄剛好擔任總監(jiān)事
,
于是推薦歐陽發(fā)修訂。歐陽發(fā)便追究考查是非曲直
,
取舍排列次序
,
書稿完成
,
皇上下詔藏在太史局。

歐陽發(fā)擔任官職無論大小,都不草率簡略,創(chuàng)立的東西,后來的人不能更改。他的著述有《古今系譜圖》《國朝二府表》《號錄》
,
那些沒有完成的還有幾十篇。

夫人姓吳
,
是原來丞相正憲公充的女兒
,
被封為壽安縣君。生了一個男孩
,
名叫歐陽憲
,
擔任滑州韋城縣主簿。生了七個女孩。元?四十一月甲子
,
將歐陽發(fā)安葬在鄭州新鄭縣旌賢鄉(xiāng)劉村歐陽修的墓地旁
,
歐陽憲前來請求我寫篇墓志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96895.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孟男,字元嗣》閱讀答案及翻譯
《郗鑒,字道徽》閱讀答案
“姜才,濠州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廬山紀游(節(jié)選)》閱讀答案及翻譯
《夷陵縣至喜堂記 歐陽修》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