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方法!

《送江小帆同視學(xué)湖北序》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送江小帆同視學(xué)湖北序 (清)曾國藩 今天下郡縣牧民之吏,大抵以刑強齊之耳。任蚩蚩者自為啄息喜怒,一不顧問。至其犯法,小者桎梏,大者棄市,豪強者漏網(wǎng),弱者靡爛,茍以 送江小帆同視學(xué)湖北序
(清)曾國藩
今天下郡縣牧民之吏,大抵以刑強齊之耳。任蚩蚩者自為啄息喜怒,一不顧問。至其犯法,小者桎梏,大者棄市,豪強者漏網(wǎng),弱者靡爛,茍以掩耳目而止。原國家所以立法之意,豈爾爾哉!蓋亦欲守土者,日教民以孝悌仁義之經(jīng),不率而后刑之。其率教而有文者,則以進于學(xué)使者而登之庠序。既登之矣,則以授于校官而常飭之。
承平既久,法意?失。教民之任,獨以責之學(xué)政與校官。而所謂校官者,類多衰疾晚暮之徒,其祿不足自贍,往往與學(xué)宮弟子爭錐刀之末,不特不克助宣教化,或轉(zhuǎn)?言①
以蔽學(xué)政之耳目。彼學(xué)政者,孤懸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貌敬而神拒之,日憊精于文字而角機智于千百詭弊之場,而欲以余力教民以仁義孝悌之經(jīng),其不亦難矣哉!
然則如之何而可?自功利之說中于膏肓,學(xué)者求速化之方,束發(fā)而弊精于制藝②
,窮老而不休;六經(jīng)至不能舉其篇目,何有于他書?今欲稍返積習,莫若使之姑置制藝而從事經(jīng)史,獎一二博通之士以風其余。于覆名扃試③
之外,別求旁搜廣采之術(shù)。凡郡縣莫不有書院,大率廩給其才者,而絀其不能者。名曰“
膏火”
,所以濟學(xué)校之不及也。學(xué)政下車之始,則牒各縣令曰:“
明吾視某縣學(xué),當以某經(jīng)試士能背誦否,某史試士能言否。其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
牒校官曰:“
吾按臨之始,每縣當選諸生廿人說書。有不至,惟汝罰。”
及其按郡,招諸生來前,果使背誦某經(jīng),說某史某卷。大指能誦說者,予以書院之廩資;尤能者倍之、三之;尤能者,牒送省會之書院,亦倍其廩資。其不能者,廩生削其餼④
,附生懲辱之。每縣試以三四人,則余者懼矣。覆名試以制藝以彰朝廷之公令面試說書以鳴使者之私好二者并行而不悖皆善矣則拔而貢之成均⑤
。
使彼邦之人曉然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幾由文以溯本,舉一以勸百。然后孝悌仁義之教可以漸而興也。
同友君小帆之視湖北學(xué)也,所以講求職思者甚備。余乃別思一搜采之術(shù),無啟弊之竇而有補教之旌者。于是以戔戔之說進焉。
(選自《曾國藩文選》,有刪節(jié))
【注釋】

?言:甜言。②
制藝:八股文。③
覆名扃試:覆蓋考試姓名并鎖門考試。

餼:月工資。⑤
成均:古代的大學(xué)。
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不率而后刑之
率:遵循。 B
.獨以責之學(xué)政與校官
責:要求
C
.而絀其不能者
絀:不足 D
.舉一以勸百
勸:勉勵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類多衰疾晚暮之徒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B
.其不亦難矣哉
吾其還也
C
.大指能誦說者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D
.于是以戔戔之說進焉
吳之民方痛心焉
11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一開篇,作者就大力批判當今地方官吏在治理百姓時大都重視刑罰而輕視教化的惡劣傾向,呼吁地方官吏應(yīng)加強對百姓的孝悌仁義的教育。
B
.作者認為單靠各地的校官和學(xué)政去教化百姓是遠遠不夠的,一則因校官薪俸微薄易爭利而有傷風化,二則因?qū)W政勢單力薄又疲于官場爭斗而精力不濟。
C
.作者認為八股取士的做法助長了讀書人的功利性和狹隘性,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化的施行,為此提出了治經(jīng)史、廢制藝的主張。
D
.這篇贈序體簡辭足,富有雄直之氣,既能揭示時弊產(chǎn)生的根源,也能提出具體可行的矯治措施,同時寄寓了作者對江小帆作為學(xué)政視學(xué)湖北的希望。
12.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1
)原國家所以立法之意,豈爾爾哉。3
分)


(2
)莫若使之姑置制藝而從事經(jīng)史,獎一二博通之士以風其余。(4
分)


(3
)然后孝悌仁義之教可以漸而興也。(2
分)


13.
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
覆名試以制藝以彰朝廷之公令面試說書以鳴使者之私好二者并行而不悖皆善矣則拔而貢之成均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C “
絀”
通“
黜“
,貶退。
10
.D
(A
項第一個“
之”
是結(jié)構(gòu)助詞.譯為“
的”
,第二個“
之”
是指示代詞,譯為“
這些”
;B
項第一個“
其”
表示反問語氣,譯為“
難道”
,第二個“
其”
表示委婉的祈使語氣,譯為“
還是”
;C
項第一個“
者”
是代詞,譯為“
的人”
,第二個“
者”
起提頓作用,可不譯;D
項都是代詞,譯為“
他”
。)
11
.C
本項“
廢制藝”
說法錯誤。
12.
(1
)探究國家之所以立法的本意,難道是這樣的嗎?(“
原”
、“
爾爾”
各1
分,大意1
分)
(2
)不如讓讀書人暫且把八股文放在一邊而去鉆研(致力于)經(jīng)義史籍,獎勵一兩個博通經(jīng)史的人來影響其他讀書人。(“
莫若”
、“
從事”
、“
風”
各1
分,大意1
分)

(3
)這以后孝悌仁義的教育就可以漸漸興盛了。(“
興”1
分,大意1
分)
13.
覆名試以制藝/
以彰朝廷之公令/
面試說書/
以鳴使者之私好/
二者并行而不悖/
皆善矣/
則拔而貢之成均(每2
處對得1
分)
附:
《送江小帆同視學(xué)湖北序》參考譯文
現(xiàn)今,全國的郡守、縣令治理百姓,大都用刑罰強行治理。平時聽任忠厚老實的百姓自生自息,從不過問。等到他們犯法,輕的囚禁,重的暴尸街頭,強橫的逃脫法網(wǎng),弱小的受盡蹂躪,還馬馬虎虎地掩人耳目。探究國家之所以立法的本意,難道是這樣的嗎?大概還希望地方官平時以孝悌仁義為準則教導(dǎo)百姓,不遵守者再施用刑法。遵循教導(dǎo)又有文化的,把他們推薦給督學(xué)使者,并讓他們進學(xué)校學(xué)習。他們?nèi)雽W(xué)之后,由校官教育并經(jīng)常管教他們。
天下太平已久,立法的原意逐漸喪夾。教導(dǎo)百姓的職責,完全交給學(xué)政和校官。所謂校官,大多是些邁體衰的人。他們的薪俸不足以養(yǎng)活自己,往往跟學(xué)校生員爭搶細微之利。這樣的校官不僅無助于宣講政教風化,有的還用甜言蜜語遮蔽學(xué)政的耳目。而那些學(xué)政,他們單身一人客居一省,當?shù)毓賳T對他們表面尊敬、內(nèi)心抗拒。他們每天把精力耗費在講求文字、跟那些千奇百怪的作弊者斗智斗巧上,還想要他們用余力以孝悌仁義為準則去教導(dǎo)人們,這不也太難了嗎?
既然這樣,那么該怎么辦才好呢?自從功利的學(xué)說深入人心,求學(xué)的人尋找早登仕途的捷徑,從成童時便把精力耗費在做八股文上,到老也不停止;而對六經(jīng)都不能舉出篇目,更不用說對其他書籍了。現(xiàn)在如果想稍微改變積習,不如讓讀書人暫且把八股文放在一邊而去鉆研經(jīng)義史籍,獎勵一兩個博通經(jīng)史的人來影響其他讀書人。在科舉考試之外,另外尋找廣泛征求人才的辦法。凡是郡縣沒有不設(shè)書院的,大都可以把津貼發(fā)給那些有才能的廩生,而貶斥那些沒有才能的人。這種津貼叫“
膏火”
,可以用來補充學(xué)校經(jīng)費的不足。學(xué)政剛到一地,就要通告各縣令說:“
明我視察某縣學(xué),要用某經(jīng)考察生員能否背誦,用某史考察生員能否講說。要求縣令替我廣泛傳播,讓大家都知道這一點。”
函告校官說:“
我開始巡視時,每縣應(yīng)當挑選二十名生員說書。有不來的,唯你是問。”
等到巡視郡城,召集各位生員前來,果然讓他們背誦某經(jīng),講解某史某卷。能誦講大致內(nèi)容的,用書院的津貼做獎勵;優(yōu)秀的加倍或三倍獎勵;最優(yōu)秀的,通告保送省書院深造,也加倍獎勵津貼。那些不能誦講的,廩生免給津貼,附生懲罰羞辱他。每縣考試三四個人,那么其余的人就會感到害怕?婆e考試用八股文,來彰顯朝廷的旨令;面試講解經(jīng)史,來表明學(xué)政的興趣。兩者并行不悖,都是好的,就選拔推薦進大學(xué)。這樣做是為了讓當?shù)厝酥,學(xué)政喜歡博學(xué)通達的人,希望從文章來追溯到治學(xué)的根本,推舉一個來勸勉百人。這以后孝悌仁義的教育就可以漸漸興盛了。
我的同朋友江小帆去湖北視察學(xué)政,他對職務(wù)內(nèi)的事情考慮十分周詳。我另外考慮了一個搜求人才的辦法,這既沒有弊端,又有補救教育的好處。于是我用細碎淺顯的言論進呈給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97701.html

相關(guān)閱讀:“君王左州侯,右夏侯”閱讀答案(附翻譯)
《容齋隨筆?諫說之難》閱讀答案
“鄭濂,字仲德,浦江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河墅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