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世界的土地上,共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一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貢獻著自己的才智。以下是中華民族的奮起專項測試,請考生及時進行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當時各國記載的歷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陽認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壞了()
A.王位世襲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D 申后是周幽王的正妻,宜臼是嫡長子,而褒姒之子伯服非嫡長子,立褒姒之子顯然違背了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故D項正確。
2.(2014臨沂模擬)劉邦初即帝位朝會之際,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叔孫通定尊卑禮儀后,劉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貴的主要來由是()
A.君臣名分嚴明 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
C.君臣親密無間 D.君臣產(chǎn)生距離意識
解析:A 材料對比了叔孫通定尊卑禮儀前后朝會的變化,之前,君臣地位相對平等;之后,劉邦知為皇帝之貴,說明君臣名分嚴明。
3.(2013云南聯(lián)考)兩宋三百余年間,貢舉登科者共有十一萬多人,平均每次錄取的人數(shù)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登科后,還要經(jīng)過吏部身、言、書、判的考試,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釋褐入官。這對宋代產(chǎn)生的最主要影響是()
A.創(chuàng)新了人才選拔制度
B.吸引大批知識分子參加考試
C.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
D.完善了科舉考試制度
解析:C 宋朝仍然實行科舉選拔官吏的制度,A項錯誤。B項是與唐代的共同點,不是宋代科舉的最主要影響。宋朝完善科舉的舉措是糊名法,并非擴大規(guī)模,D項錯誤。宋朝通過擴大科舉錄取人數(shù)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C項正確。
4.(2013青島模擬)雅典伯里克利時代雅典人搞過一次轟轟烈烈的追查祖宗成分的純潔公民隊伍的政治運動,將很多混進自由公民隊伍中的人揪出來變賣為奴。將近兩萬人的公民中,竟然查處了五千人。這主要反映出()
A.雅典公民素質低下
B.雅典人具有較強的民主維權意識
C.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導致社會動蕩
D.雅典民主具有狹隘性
解析:D 雅典人純潔公民隊伍的政治運動,使占人口少數(shù)的公民人數(shù)進一步減少,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數(shù)人的民主,具有狹隘性。故選D。
5.(2013西安模擬)英國學者梅因指出:所有古代社會往往為了輕微的騷動就有被顛覆的危險,所以單單出于自衛(wèi)的本能,就足以迫使羅馬人要想出某種方法來安排外國人的權利和義務,否則他們也許會而這是古代世界中一種真正重要的危險用武力斗爭來解決爭執(zhí)。下列各項與此相吻合的是()
A.羅馬共和國發(fā)展為羅馬帝國
B.羅馬法由習慣法發(fā)展到成文法
C.羅馬法由公民法發(fā)展為萬民法
D.羅馬法由零散發(fā)展到系統(tǒng)完備
解析:C 注意關鍵信息迫使羅馬人要想出某種方法來安排外國人的權利和義務。使羅馬帝國各族人民獲得公民權的是萬民法。
6.(2013湛江模擬)1832年議會改革使英國的選民數(shù)從48.8萬增加到80.8萬,從人口總數(shù)的大約2%增加到3.3%。這些新獲得選舉權的人大多數(shù)應該是()
A.貴族階層 B.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
C.城市工人 D.農(nóng)業(yè)工人
解析:B 抓住關鍵信息1832年議會改革,結果是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獲得選舉權。
7.(2014九江二模)林則徐說: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nèi)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nèi)地之放排炮,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后,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則徐()
A.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B.對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認識非常深刻
C.認為中國有能力戰(zhàn)勝英國
D.認識到中國軍事武器和技術的落后性
解析:D 由材料信息器不良技不熟,可判斷林則徐的觀點是清政府軍事武器和技術的落后。故D項正確,C項錯誤。A項材料無體現(xiàn)。中國戰(zhàn)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落后,林則徐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B項錯誤。8.(2013保定一模)欽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后,于1844年11月奏稱:夷情變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撫靖羈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換形。固在格之以誠,尤須馭之以術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與計較方能于事有濟者。(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由此可知()
A.耆英為其簽約出賣國家主權的行為辯解
B.清政府對鴉片戰(zhàn)爭的長遠危害認識不清
C.系列條約的簽訂達到了撫靖羈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簽約展示天朝上國的外交誠信
解析:B 材料中耆英的意思是外國人的情況變化多端,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所以我們要采取安撫、籠絡的手法,對待他們當然要以誠為主,但也尤其要注意采取一定手段駕馭他們還有些則要大度包容,不必深究計較才能把事情辦好。本則材料是在不平等條約簽訂之后的言語,包荒(包容)不必深與計較說明清政府對鴉片戰(zhàn)爭的長遠危害認識不清。
9.(2013保定一模)《清史編年》載:甲午年10月,英使歐格訥來津與李鴻章談調停中日戰(zhàn)爭事。歐問:當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勸兩國停戰(zhàn),再議朝鮮善后事宜。歐云:今要議和,非允賠兵費不可。李曰:與其賠兵費,不如留此費以用兵,斷難依允!通過材料能判斷出當時()
A.日本想盡快結束戰(zhàn)爭
B.英國力圖壓制日本
C.英國建議犧牲朝鮮
D.李鴻章拒絕了英使的議和條件
解析:D 從材料今要議和斷難依允即可判斷選擇D項。當時,盡快想結束戰(zhàn)事的是清政府,A項錯誤;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英國支持日本,B項錯誤;材料中并不包括朝鮮問題的建議,C項與材料信息無關。
10.(2013宜春聯(lián)考)金沖及教授在其《中國近代歷史的幾個根本問題》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有一份《中外日報》指出:我們在以前(指洋務運動時期)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xiàn)在別再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shù)刂v救亡。這表明甲午中日戰(zhàn)爭()
A.使中國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破產(chǎn)
B.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進知識分子研究中國前途問題
D.促使中國認清所處的國際地位
解析:D 使中國洋務運動破產(chǎn)的是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A項錯誤。B、C兩項雖然表述正確,但是,與材料信息無關。從求富、自強到救亡反映了中國人對民族危機認識的加深,D項正確。
11.清朝大臣紹英當時所記的光緒庚子年避難日記片斷,內(nèi)有日本洋兵攻破東直門等內(nèi)容。以下事件,可能被記錄其中的是()
A.清廷被迫推行預備立憲
B.清政府下令軍隊鎮(zhèn)壓義和團
C.甲午戰(zhàn)爭中日軍犯下侵華罪行
D.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
解析:B 題干中的光緒庚子年,即1900年。清廷被迫推行預備立憲是在1906年,A項排除;戊戌政變發(fā)生在1898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于1894年,故排除C、D兩項,答案為B。
12.(2014馬鞍山一模)如圖是1909年春刊發(fā)在上!稌r務報》上諷刺清政府的漫畫。某學習小組對此進行解讀,最恰當?shù)氖?)
A.靈活的策略
B.洋人的朝廷
C.無奈的選擇
D.末日的徘徊
解析:B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仔細觀察圖片,清政府對內(nèi)怒容(指嚴厲實行專制統(tǒng)治和鎮(zhèn)壓人民革命),對外是笑容,意指清政府對外推行賣國妥協(xié)政策。再聯(lián)系題中的1909年諷刺清政府等信息可知B項與漫畫的內(nèi)容相符。
13.太平天國時期的歌謠有號召歌、響應歌、英雄歌、記事歌,用詩體語言和群眾口語記述太平天國的光輝歷史。賊做官,官做賊,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這一首歌謠()
A.屬記事歌,再現(xiàn)了太平天國輝煌的歷史
B.語言生動,可作為研究起義原因的佐證
C.表明金田已是全國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國政權仍是一個封建政權
解析:B 這首歌謠體現(xiàn)了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金田起義事件,可作為研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原因的史料。該歌謠不能體現(xiàn)太平天國輝煌歷史,A項說法錯誤;C、D兩項在材料中沒有反映。
中華民族的奮起專項測試及答案的內(nèi)容分享到這里,歷史網(wǎng)預祝廣大考生金榜題名。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