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陰影下的國際關系:1、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形成了全面“冷戰(zhàn)”和局部熱戰(zhàn)的局面。2、美蘇兩國未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直接武裝沖突,從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3、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4、使世界處于核戰(zhàn)爭的威脅下。
德國分裂:1、背景:①二戰(zhàn)后,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qū)占領。 ②隨著“冷戰(zhàn)”的開始,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zhàn)”的焦點。 ③美蘇雙方未能就德國統一問題達成協議。2、分裂: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朝鮮分裂:1、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區(qū)占領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2、分裂:在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分別建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從此朝鮮半島處于分裂狀態(tài)。3、發(fā)展: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了抗美授朝、保家衛(wèi)國,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美國被迫簽訂停戰(zhàn)協定。
侵越戰(zhàn)爭: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法國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迫使法國殖民者撤出。2、時間、結果:1961年?1973年;在越南軍民的英勇抗擊下,美軍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古巴導彈危機:1、原因:1962年,蘇聯開始向古巴運送導彈,準備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以改變蘇聯在核力量對比中的不利地位。2、結果:美國武裝封鎖古巴,經過對峙和談判,蘇聯最終從古巴撤走導彈,危機結束。
對德國和朝鮮分裂、古巴導彈危機的認識:
1、德國的分裂:這里要明確,杜魯門主義宣布后,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zhàn)”的主要地點。柏林墻的修筑和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冷戰(zhàn)”的結果。2、朝鮮問題的出現是由于日本投降后,蘇、美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北部和南部形成的,“冷戰(zhàn)”進一步加劇朝鮮的分裂。3、古巴導彈危機的最終結果,表明當時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在美國一方。
第一次柏林危機:
1、四大國對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分區(qū)占領。2、第一次柏林危機:1948年6月 (1)起因:西占區(qū)與蘇占區(qū)分別實行幣制改革; (2)影響:引發(fā)了戰(zhàn)后美蘇冷戰(zhàn)的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國的分裂進程。 3、德國的分裂:1949年9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簡稱“聯邦德國”);10月,德意志民主共 4/6 和國成立(簡稱“民主德國”),德國正式分裂。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