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訓練提高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作揖(yī) 狂吠(fèi)  血泊(pō)     彈冠相慶(guān)

 

B.浩劫 (hào)叱罵(chì)  教誨(huǐ)    綠草如茵(yīn)

 

C.拍攝(niè) 租賃(lìn)  解剖(pāo)    罄竹難書(qìng)

 

D.修葺(qì)  舔舐(shì ) 創(chuàng)傷(chuāng) 怙惡不悛(quān)

 

2.深入體會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回答括弧內(nèi)的問題:

 

A.據(jù)說藝術(shù)家信在一個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養(yǎng)了小狗,它各藝術(shù)家相處很好,藝術(shù)家常常用吃的東西款待它。(為什么前面用“養(yǎng)”,后面用“款待”?)

 

答:                                     高中英語

 

B.藝術(shù)家給關(guān)了幾年才放出來,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幾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才”能否替換為“就”?“第一件事”可否刪去?“看望”可否改為“看”?)

 

答:                                     。

 

C.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聽不見狗的叫聲,看不見包弟向我作揖,跟著我進屋,我反而感到輕松,真有一種甩掉包袱的感覺。但是在我吞了兩片眠爾通,上床許久還不能入睡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來想去我又覺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兩個“包袱”意義有什么不同?)

 

答:                                     。

 

D.在我眼前出現(xiàn)的不是連連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給割開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僅是小狗包弟,連我自己也在受解剖。(“解剖”一詞在句中意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答:                                     。 

 

3.請說說加點的虛詞在句子中的表達意義。

 

A.據(jù)說藝術(shù)家住在一個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養(yǎng)了小狗,它和藝術(shù)家相處很好,藝術(shù)家常常用吃的東西款待它。……后來他回來了,大概是給人揪回來的,說他“里通外國”,是個反革命,批他,斗他。

 

答:                                     。

 

B.它不咬人,見到陌生人,在大門口吠一陣,我們一聲叫喚,它就跑開了!谠鹤永锖筒莸厣系臅r候多些,有時我們在客廳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會進來作幾個揖,討糖果吃,引起客人發(fā)笑。

 

答:                                     。

 

C.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聽不見狗叫聲,看不見包弟向我作揖、跟著我進屋,我反而感到輕松,真有一種甩掉包袱的感覺。但是在我吞了兩片眠爾通,上床許久還不能入睡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來想去我又覺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答:                                     。

 

D.我自己終于也變成了包弟,沒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運。

 

答:                                     。 

 

4.體會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深刻含意,回答括弧內(nèi)的問題。

 

A.聽了這個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經(jīng)養(yǎng)過的那條小狗。是的,我也養(yǎng)過狗。(為什么要重復這句話?)

 

答:                                     。

 

B.以前看見包弟作揖,我就想笑,這些天我在機關(guān)學習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地流淚。(為會么“想笑”?為什么“流淚”?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

 

答:                                     。

 

C.兩年以后,她瑞到北京參加亞非作家緊急會議,看見我她就問:“您的小狗怎樣?”聽我說包弟很好,她就笑了!匆娢覀兓貋,特別是看到蕭珊,不住宅區(qū)地搖頭擺尾,那種高興、親熱的樣子,現(xiàn)在想起來我還很感動,仿佛又聽見由起女士的問話:“您的小狗怎樣?”—— “您的小狗怎樣?”徜使我能夠再見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會拿同樣的一句話問我。(文中三次出現(xiàn)了“您的小狗怎樣?”這三次問話分別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呢?)

 

答:                                     。

 

D.我仍然住在這所樓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腳下是一片衰草,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墻。(“文革”結(jié)束后,作者寫到院子里的“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墻”,其含義是什么?)

 

答:                                     。 

 

5.襯托,是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文中也多處運用了襯托的方法,請你對作些具體的分析說明。

 

答:                                     。

 

6.在極左路線泛濫成災的瘋狂年代,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都被扭曲,人性也因之而異化變態(tài)。請你結(jié)合《小狗包弟》就這個問題,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答:                                     。

 

7.閱讀下面文字,回答1-4題。

 

包弟在我們家待了七年,同我們一家人處得很好。它不咬人,見到陌生人,在大門口吠一陣,我們一聲叫喚,它就跑開了。夜晚籬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過,它聽見某種聲音就會朝著籬笆又跑又叫,叫聲的確有點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幾聲就安靜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時候多些,有時我們在客廳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會進來作幾個揖,討糖果吃,引起客人發(fā)笑。日本朋友對它更感興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者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訊社到我家來拍電視片,就拍攝了包弟的鏡頭。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訪問上海,來我家作客,對日本產(chǎn)的包弟非常喜歡,她說她在東京家中也養(yǎng)了狗。兩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參加亞非作家緊急會議,看見我她就問:“您的小狗怎樣?”聽我說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愛人蕭珊也喜歡包弟。在三年困難時期,我們每次到文化俱樂部吃飯,她總要向服務(wù)員討一點骨頭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們夫婦帶著孩子在廣州過了春節(jié),回到上海,聽妹妹們說,我們在廣州的時候,睡房門緊閉,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門口等候我們出來。它天天這樣,從不厭倦。它看見我們回來,特別是看到蕭珊,不住地搖頭擺尾,那種高興、親熱的樣子,現(xiàn)在想起來我還很感動,仿佛又聽見由起女士的問話:“您的小狗怎樣?”

 

“您的小狗怎樣?”倘使我能夠再見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會拿同樣的一句話問我。她的關(guān)心是不會減少的。然而我已經(jīng)沒有小狗了。

 

(1)作者在描寫人與狗之間的相處時,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點?

 

答:                                     。

 

(2)作者在描寫小狗包弟時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答:                                     。

 

(3)作者為什么寫日本朋友對小狗包弟的關(guān)心和懷念? 

 

答:                                     。

 

(4)上述選文的最后一段在課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                                     。 

 

8.巴金的《小狗包弟》通過一條小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慘遭遇來反映那個瘋狂時代給人們帶來的深沉災難,這種取之于日,嵤聛肀憩F(xiàn)一個深刻主題的寫法,對我們有很大啟示。請你回憶一下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模仿這篇文章的寫法,也寫一篇敘事抒情的散文。 

 

 解析與答案

 

1.解析:C項“攝”應念shè,“剖”應讀成pōu。其余幾項有些字要防止誤讀,A項莫把“揖(yī)”誤讀成“輯”(jí)。D項“創(chuàng)傷”念chuāng,不念chuàng!扳铩蹦頷ù,“悛”不念jùn。

 

答案:C。

 

2.解析;題中列出的詞語看似平常,實則都是千錘百煉的結(jié)果,可謂爐火純清。認真體會,將有助于加深文意的理解。

 

答案:A.“養(yǎng)”,飼養(yǎng)、喂養(yǎng),表示人與狗之間仍是一般的人與畜類的關(guān)系。“款待”表示藝術(shù)家已經(jīng)不是把狗當畜類,而是當朋友、當客人。正因為如此,狗也才會把藝術(shù)家當朋友,才會有下面的悲壯的故事。

 

B.“才”表示關(guān)押時間很長,釋放出來很晚!熬汀北硎镜囊馑记∏∠喾!暗谝患隆辈荒軇h,第一、它說明狗在危難時刻表現(xiàn)出來的忠誠給藝術(shù)家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第二、這個詞還暗示了,在那個危難時刻除了狗,幾乎沒有什么人伸出過友誼和溫暖,因而也沒有什么可回報的。“看望”含有尊重的意思,用在這里表示了藝術(shù)家對狗的那可貴的品格的敬意!翱础眲t淡化了這分情感。

 

C.兩個“包袱”用的都是比喻義,都是指的精神上的包袱,但第一個“包袱”指的是害怕紅衛(wèi)兵因包弟來抄家;第二個“包袱”指的是將包弟送上解剖桌之后在心靈上引起的愧疚。

 

D.第一個“解剖”用的是本義,第二個“解剖”用的是比喻義,指的是精神上忍受的痛苦和煎熬。

 

3.解析:虛詞看起來意義很虛,但是它有著特殊的表達效果,例如上題提及的“才”與“就”,表達的效果就完全相反。

 

答案:A.“據(jù)說”表示這是聽來的,不是親見,情況不一定十分準確,但還是有根有據(jù)!罢f”表示這是單方面的片面之詞,是別人強加的。

 

B.“就”表示反應快,說明包弟善解人意!皶北硎究赡埽皇钦f“一定”。

 

C.前一個“反而”表示這是一種心理變態(tài),后一個“反而”表示事出意外,事與愿違。

 

D.“終于”表示最后,結(jié)局無法避免!暗故恰北硎痉闯#聦倥既弧

 

4.解析:第2題和第3題側(cè)重對課文中詞語意義的體悟,本題則是強調(diào)對句子的理解。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都是閱讀的基本功,需要反復訓練,才會有長進。

 

答案:A.反復這句話是為了強調(diào)自己只是飼養(yǎng)過狗,把狗當獸類,以此與藝術(shù)家“款待”狗,把狗當朋友相對照。

 

B.“想笑”是因為包弟機靈可愛給自己帶來歡樂。“流淚”是因為包弟成了掃“四舊”的對象,成了自己的包袱,卻又無法為它找到新的出路而傷心。一個本可以給人帶來歡樂,帶來美的享受的小動物,竟然要被人毀滅,反映了人的審美價值觀念的扭曲。

 

C.第一句是由起女士的問話,說明日本朋友對小狗包弟的喜愛,從側(cè)面表現(xiàn)包弟的可愛。第二句是作者的回想,反映了作者對包弟的懷念。第三句是對第二句的重復,借以過渡到下文敘述包弟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

 

D.文革之后,近鄰之間由過去的籬笆改成“無縫的磚墻”,說明了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疏遠和感情的隔膜。

 

5.解析:這是一道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分析題,要求對“襯托”這種表現(xiàn)手法有較為清楚的了解,并且懂得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結(jié)合具體文本進行分析。加強此類練習的訓練,能有效地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答案:襯托是本文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在這篇散文中,作者的自責自貶是建立在“文革”這個大背景之下的,作者通過敘述棄狗這段往事,使我們看清了這件小事的本質(zhì)──背信棄義、委屈求全的“羞恥”。在動蕩的年月里,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都經(jīng)常出現(xiàn),棄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卻對自己的行為一點也不寬容,由此我們更能窺見作者心靈的高雅。所以,事件本身的意義是當時的社會大背景襯托出來的。作者用一段較長文字詳細描述了另一條(藝術(shù)家鄰居的)狗,為了藝術(shù)家而忍受棒打腳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來反襯作者當年為保全自己而棄狗的懦弱。狗忠于人,而人卻背叛狗,相形之下,孰高貴孰卑賤,不言自明。這一方面揭示了“文革”運動導致人們產(chǎn)生恐懼乃至變態(tài)心理的罪惡,另一方面也反襯出作者當年棄狗時的無情無義,從而透露出作者自我懺悔,即寫《小狗包弟》的緣由。文章還處處把失去愛犬包弟和失去愛人蕭珊聯(lián)系在一起,二者相襯相映,更見其哀傷。文章以景襯情,情景交融,也給人以很深的印象。

 

6.解析;本題要求我們透過課文的內(nèi)容去探究當時的社會風貌,在對課文進行“吸收”的同時,通過自己的“消化”,提出一些具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這是對閱讀的高層次要求。

 

答案:略。(請參看“問題探究”欄目)

 

7.解析;本題旨在啟示我們研讀課文,養(yǎng)成認真揣摩的好習慣。

 

答案:(1)包弟“不咬人”;它善解人意,“見到陌生人,在大門口吠一陣,我們一聲叫喚,它就跑開了!卑馨察o,“夜晚……有人走過,……它也只是叫幾聲就安靜了!卑軝C靈可愛,逗人喜歡,“它會進來作幾個揖,討糖果吃,引起客人發(fā)笑!卑苤覍嵱谥魅耍覀?nèi)V州過春節(jié),“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門口等候我們出來。它天天這樣,從不厭倦!薄八匆娢覀兓貋恚貏e是看到蕭珊”,高興親熱得“不住地搖頭擺尾”。

 

(2)有正面描寫,例如“包弟在我們家待了七年……引起客人發(fā)笑”即是;有側(cè)面描寫,例如日本朋友對包弟的喜愛,聽妹妹們說的那段故事。

 

(3)作者寫由起女士等日本朋友對包弟的關(guān)心和懷念,是為了從側(cè)面表現(xiàn)包弟的可愛,說明包弟不僅是我們一家人的朋友,不僅是中國人的朋友,而且是全人類的朋友,借以揭示包弟之死的悲劇意義。

 

(4)起了過渡的作用。文中重復上段的最后一句“您的小狗怎樣?”用頂針的手法緊承了上段,段末用“然而”一轉(zhuǎn),自然地由寫平時的包弟過渡到寫文革中的包弟。

 

8.解析:寫好此類文章的關(guān)鍵是要能以小見大,因此,它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進行提煉,要有從日常生活瑣事發(fā)見深意的能力!靶 笔乾F(xiàn)象,“大”是本質(zhì),以小見大,就是透過現(xiàn)象,發(fā)見事物內(nèi)在的本質(zhì),這就是對生活的感受力。我們許多同學為什么拿起筆總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寫?其原因,就是缺乏這種生活的感受力,而多寫此類文章,養(yǎng)成多思多想的習慣,正是提高這種能力的有效途徑。

 

答案: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0806.html

相關(guān)閱讀:《游褒禪山記》訓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