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數學興趣 教學事半功倍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對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思維也才能越來越活躍。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光趣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融洽師生情感,增強學習興趣

  課學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它不但是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而且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聽課,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而這種情感與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的興趣相磋,正可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數學教學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還要對學生傾注滿腔的熱情,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了解學生,關心和愛護學生,努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決心。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

  優(yōu)化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把用腦和用手勞動結合起來,為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人,只有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會調動他們的聽課的積極性,還可以利用教材的教育作用,開展多種課外活動,豐富知識,拓寬視野,啟發(fā)思維,不使學生“一葉障目”,負重躑躅在應試教育的狹窄陰暗的小路上。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發(fā)展學生身心健康,教學內容的縱向橫向聯(lián)系。

  三.興趣是人對經常趨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積極特殊的認識傾向

  學生有了興趣,就能主動認識事物,并在學習活動中得到積極、愉快的體驗。興趣不但是學習成功的一種動力,而且還是引起注意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富有成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習慣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

  因此要在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直觀的教具演示,有目的地組織學生操作,讓學生動手做一做,誘導他們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欲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興趣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

  數學學習成績的好壞,解題能力的強弱都和學生學習的興趣有關,濃厚的學習的興趣能使各種器官,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能夠有效地接收教學信息,能有效地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能使在繁重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產生愉快的情趣。因此,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學生愛學數學還會帶動其它學科的學習。天才的條件之一在于強烈的興趣和愛好,學生的興趣則影響著他的理想和成才,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僅可以促進智力的發(fā)展,還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進行。

  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授課藝術,增強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動機與教師授課的方法有密切的關系,教師常用一種成套的方法,學生難免有枯燥乏味之感。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授課藝術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在興趣中突破難點

  一堂課的難點一般在教學的高潮中出現,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反復講幾遍,但由于學生興趣不高,氣氛不濃,所以仍似懂非懂。且課后極易忘記。教師如果在組織教學時奇巧安排,調動學生的興趣,難點便會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突破。

  七.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又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不同的設疑方式,做到設疑、激疑,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一個心理因素。求知欲越強,學習興趣越濃,教師在愉快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掌握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學??樂學”的方向發(fā)展,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績不斷得到提高。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郭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58343.html

相關閱讀:數學活動“身高和度長有關系嗎?”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