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設有效數學情境 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課標強調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以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激活思維,主動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等!币虼,巧妙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從而達到增強記憶、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激活課堂教學的效果。

  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呢?下面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設置懸念,啟發(fā)思維

  1、在課的導入階段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的導入階段設置懸念,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渴望與追求,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聽課熱情的目的。

  2、講授過程中設置懸念。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積的求法時,讓學生探索能否把圓柱分割成長方體,像求它的表面積一樣,把圓柱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學生親自動手摸索、探究,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其中的道理,把原來的重結果改為重探索過程,經過大家一步步的思考和討論,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很快得出了體積的求法。通過一步步的設置懸念,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從而主動熱情地學習數學。

  3、在課的小結階段設置懸念。例如,在講完圓柱的體積之后,教師出示一個圓錐教具,讓學生試著去求它的體積,就無法再計算下去了。這時,教師可以說:這道題看起來好像很復雜,其實,如果你略施小計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口算出來。這個妙計是什么呢?如果想知道那就請研究下節(jié)課——“圓錐的體積”。學生對下節(jié)課的內容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回去以后能夠自覺地進行預習,從而能更好地完成下節(jié)課的內容。

  二、挫折教育激勵學生的進取心

  挫折教育又稱“失敗教育”,指在教育過程中人為地、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障礙,以期達到或接受某一具體的教育目的!笆〗逃辈⒎菃渭円饬x上的失敗,而是一種教學情境設置。

  1、善用“失敗”,引出課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課題的引出對學生正確理解、掌握課題內容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有些課由于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及思維習慣等原因,從正面引入,學生往往難以理解,盡管教師講得很多,但學生常!吧碓趶]山”,不識其“真面目”。此時,若善用“失敗”,可事半功倍。如講授“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先做練習: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三邊分別是:(1)3cm、2cm、1.7cm;(2)3cm、2cm、5cm;(3)13cm、7cm、3cm。由于其中有兩題不能畫出三角形,學生就會質疑,此時再引出“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并且比較形象直觀,留下的印象較深。

  2、妙用“失敗”,強化知識點。數學教育中,對有關知識點,學生都能懂得,但是在具體運用時,往往對其“熟視無睹”。此種情況下,運用“失敗”教學,可以強化學生對有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已知等腰三角形一邊為3,另一邊為5,求它的周長。這道題要注意分類思考,有兩個答案,學生剛接觸這樣的題目,錯誤很多。接著再出一道題:等腰三角形周長為18cm,其一邊為4cm,試求其他兩邊。學生又得兩個答案,這是由于忽視了三邊關系,通過分析此題的錯解,將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適時、適度地應用“失敗教育”,可幫助學生辨別正誤,深刻理解相關知識。

  三、多措并舉,激發(fā)興趣

  1、運用有趣的語言,引起學生的興趣。六年級學習角的表示時,很多學生易漏掉角的符號。“怎么把鞋子丟了呢?”一句話加深了學生對角的印象。用三個字母表示角時易錯,我說:“角的頂點表示皇帝,兩邊字母表示侍衛(wèi),皇帝寶座不能搶,侍衛(wèi)可以換,如∠BAD與∠ABD不是同一個角,而∠BAD與∠DAB是同一個角!边@些風趣的語言,學生愿意接受而且印象很深。在上《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一課時,運用“我法力無邊,能夠不過河測河寬、不上山測山高”這樣的開場白,學生們被老師的話語吸引住了,興致盎然,情趣很高。

  2、多媒體模擬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向學生提供直觀、多彩、生動、形象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就可以應用多媒體的鮮艷色彩、優(yōu)美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事物,給學生以如見其物的感受。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計出多幅圖案,如等腰三角形、飛機、幾幅古建筑圖片等,一一展示后,用紅線顯現(xiàn)出對稱軸,讓學生觀察。這樣有助于提高和鞏固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調動積極性。所以,一個問題情境的好壞取決于它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創(chuàng)設探索問題的良好情境,恰恰是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魅力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懸念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教育方式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進取心,引導他們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促進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進而積極主動地學好數學。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張藏軍



相關鏈接>>

1、決戰(zhàn)高考數學之五月沖刺復習(學生版)

2、全國各地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調研數學(理)試題匯總

3、全國屆中考數學模擬試題匯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19698.html

相關閱讀:數學:反思過去失誤,先易后難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