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畏懼數(shù)學作業(yè)怎么辦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佚名

  

  常常聽到數(shù)學老師說:學生最怕做數(shù)學作業(yè),抄作業(yè)的同學時有發(fā)生。在輔導學生作業(yè)過程中,常常聽到部分學生說:老師講課時我都聽懂了的,但是做作業(yè)時總是有困難(下等生如是說);有時做過的題,過一段時間又做不來了(中等生如是說)若把作過的題變換一下條件或結(jié)論,又不會做了(良等生如是說);一般的題都好做,就是綜合性較大的題難做(優(yōu)等生如是說)。

  

  這是什么么原因呢?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對其成因分析如下。

  

  首先,教師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1、只考慮老師講,沒有考慮學生學。課講得很好:詳盡(該講的都講到了)、深透(估計學生難理解的都講到了)、重難點歸納清楚,學生在課堂上一聽就懂,覺得學習并無困難。但畢竟這是老師的杰作,學生沒有自己積極的動腦思考,只是老師詳盡的分析、理解、講解在學生耳朵里回旋了幾趟。換句話說:學生聽懂了,并不等于學生學會了,會學了;老師拿到一個題會分析,但學生還是分析不來。

  

  2、講解課本內(nèi)容,沒有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沒有做到深入淺出地、直觀地講解概念,往往是就題論題式的講解例題;沒有想法從例題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教會學生學習。所以學生始終難學會,當然更不會學,一旦自己解決問題就困難重重。

  

  3、在教學例題時,照本宣科。沒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見,沒有結(jié)合學生實際和自身實際情況靈活地處理教材內(nèi)容。對簡單例題和復雜(綜合性)例題,不管學生理不理解,都平均用力講解,對簡單的例題學生聽得厭煩,產(chǎn)生懶惰情緒;對復雜的例題學生聽了之后,并不明白為什么這樣想?為什么這樣解?老師更沒有重視對例題的變式教學,沒有想法通過變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靈活思維、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所以學生雖然能聽懂,但自己遇到類似問題并不能解決,或者做起來很困難。

  

  4、布置作業(yè)時,往往只重視了對課堂內(nèi)容的鞏固和方法的套用。沒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利用思考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學生作業(yè)時也往往只是機械的回憶,沒有積極的思考,更沒有反思,沒有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解題后沒有對解題中的經(jīng)驗教訓、思想方法、解題方法、技巧、規(guī)律進行很好的總結(jié)、歸納。所以作題之后收獲不大,效果不好。

  

  5、評講作業(yè)時,沒有認真引導學生主動分析錯因。往往也是就題論題式的講解、糾錯,同時也沒有充分利用相關作業(yè)題目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的訓練,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能力、綜合思維能力、靈活思維能力等。

  

  其次,學生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不求甚解。對知識概念完全靠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記憶,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記憶,需要用到這些知識時就想不起來了;易混、易錯概念和知識點沒有注意區(qū)別,模糊不清,一用就錯,常錯、常不糾正。

  

  2、上課只求聽懂。對解題方法、解題的思維過程從不多問幾個為什么?拿到一個題,根本就不善于分析,用這種方法試試,那種方法碰碰,碰對了,題也就做出來了,沒有碰對,這個題也就做不來了,有時僥幸找到一種單一的方法把題做出來了,也不善于總結(jié)是怎么想出來的、用到那些知識點,也不愿去想一想,還有沒有其它解法,等等。因此,自己做過的題,過上一段時間,遇上類似題目或現(xiàn)題也找不到解決的突破口。

  

  3、學習新知識時,不善于把學過的知識前后聯(lián)系起來想,不能把知識點歸類串聯(lián)起來。因而,學一點忘一點,遇到難題就叫苦,不能多方面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解決綜合問題,沒有掌握化歸轉(zhuǎn)化思想,不能把新問題轉(zhuǎn)化到學過的舊問題上去,或不能用學過的方法類比的解決問題,或不能把學過的幾種方法綜合起來解決新問題,更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把學習數(shù)學作為自己的使命責任,只是被動的為了應付考試。因而,學習缺乏內(nèi)動力,沒有興趣,沒有進去心,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5、上課不愿積極思考。不愿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思維懶惰;不懂又不愿問老師、問同學,總是怕暴露自己的思想。因此,表達能力長期得不到培養(yǎng),思維能力更是發(fā)展不起來,智力得不到很好的開發(fā),如此等等,造成解答問題層次不清、東拉西扯,解題能力始終得不到提高。

  

  6、懶惰成性。遇到困難就退讓,不主動求助于人,也不愿翻閱相關資料幫助理解并解決難題。長此以往,困難越積越多,以至不能自拔。

  

  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克服并解決上述這些困難呢?

  

  首先,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變“教學”為“導學”,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一堂課的好壞,不是看教師講得多好,講了多少,而是要看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習,怎樣啟發(fā)學生思考,怎樣教會學生學習,要看學生學得是否主動、積極,學到了多少,學生是否學會了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是否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課堂上教師要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己融為學生中的一員,只是充當學生中的首席地位,而不是居高臨下的面對學生,認為不論什么都是自己比學生懂得多,必須要通過自己講,學生才能懂。

  

  美國數(shù)學教育家波利說過:學生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新世紀,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了,需要的是創(chuàng)造型的人才,而不是只能模仿做事或完成任務的人。所以,我們的教學,必須做到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不教”。否則,一個學生永遠也離不開教師,或者離開了教師就無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教育還有什么用呢?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只能是學生的合作伙伴。當學生不懂的時候,教師要用建議性的語言巧妙地點撥。(1)在學生迷失方向的時候,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走出迷茫,進入求知的殿堂;使學生明白,解決任何一個問題應該從那里入手?為什么要這樣理解?還可以怎樣理解?拿到一個題目知道該怎么做?并明白為什么這么做?做題之前就應知道用什么思想方法來解,需要用到那些知識點;做完之后,還應研究有無其它解法?對有些題目,若條件改變,結(jié)論不變,又該怎么做?若條件不變,結(jié)論改變,又該怎么做?若條件、結(jié)論都改變,又該怎么做?等等。(2)在學生思維僵化的時候,要善于“啟發(fā)”、“誘導”學生思考,用恰當?shù)奶釂柗绞介_闊學生思路,引領學生層層深入分析、理解題意,使問題順利獲解。通過分層遞進式提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把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易于解決的問題提出,以激活學生思維。(3)當學生在理解某個問題有困難,或?qū)}的某一步或幾步弄不懂時,要善于“疏導”,可以通過搭梯步式提問,給學生搭橋,使學生順利突破難點。(4)當學生思維懶惰,不愿意思考問題時,要善于“開導”,可以采取激趣式提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5)當學生學習方法不當、解題經(jīng)驗不足時,要善于“指導”,教會學生學習。(6)當學生練習感到困難時,要不失時機地加以恰當?shù)摹拜o導”,使學生順利地越過難關,嘗到成功的甜頭,感受勝利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從而自愿去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把學習數(shù)學的活動堅持到底。

  

  其次,教師應轉(zhuǎn)變作業(yè)觀念,避免題海戰(zhàn)術。

  

  作業(yè)布置要適量、適度、富有彈性,要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程度的作業(yè)。既要有鞏固基礎知識的基本題,又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比較靈活的、有一定難度的小綜合題、大綜合題,以防止學生機械地模仿、死板硬套課本例題方法做題。這就要求布置作業(yè)題時,題目要精選。出每一個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讓學生做有所獲。

  

  在學生作業(yè)過程中,老師應參與其中,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多提設想、提建議,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給學生講解法、求答案;要讓學生根據(jù)老師指引的方向、建議的方式方法自己去解決問題。

  

  在評講作業(yè)時,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這不該錯,那不該錯,而是要引導學生尋找、分析錯因,討論今后應怎樣避這種類似的錯誤。同時,對學生做正確的題也不能不處理。比如,(1)進行一題多解訓練:對同一個題,可以讓不同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方法,再引導學生歸納多種解法,尋求最佳解法;(2)進行變題訓練:對有些有代表性的題,引導學生變條件、變結(jié)論、或條件、結(jié)論同時改變,再分析怎樣解,并與原題比較,解法上有什么不同,等等;(3)對綜合性較大的題,要充分讓學生分析、思考、討論:需要聯(lián)系那些方面的知識來解決,解題關鍵是什么,還有無別的解法,要歸納解題思想方法,總結(jié)有用的規(guī)律。等等。若能經(jīng)常這樣訓練,便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總之,只要教師作業(yè)布置做到精選、適量、適度,避免機械重復,就可以以少而精的作業(yè)量讓學生獲得較大的收獲。只要學生擺脫了繁重的作業(yè)負擔,減少了心理壓力,加上老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精當?shù)摹耙龑А、“誘導”、“疏導”、“開導”、“指導”、“輔導”,讓學生時時感受成功的愉悅,學生定會喜歡數(shù)學、熱愛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48604.html

相關閱讀:如何在學校的數(shù)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