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diào)]殿前歡·對菊自嘆
張養(yǎng)浩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黃花零落重陽后,減盡風(fēng)流。對黃花,人自羞;ㄒ琅f,人碧黃花瘦。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注】張養(yǎng)浩在官場生活了33,才過中,便辭官歸隱。本曲是他歸隱后所作。
前人在評論這支曲子時說,“愁”字是理解本曲思想感情的關(guān)鍵,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花替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同意。詩人借殘菊來抒懷,表達(dá)了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以及對似水流的感慨。花落還有綻放時,“須放在來”,可人呢?“盛不再來”,“人無再少”,一切都一去不返。“花替人愁”,將花擬人。從花的角度講,明還有爛漫時,愁啥;人呢?真該“替人愁”。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