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高中閱讀
記敘文
說明文
議論文
文言文
詩詞
現(xiàn)代文
現(xiàn)代詩
散文
名著
小說
課內(nèi)
指導
小學
初中
故事會
讀者
意林
青年文摘
詩詞大全
古詩名句
詩歌鑒賞
勵志故事
勵志文章
傷感文章
傷感故事
傷感散文
人生感悟
哲理故事
心靈雞湯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高中閱讀
>
高中古詩詞閱讀
>
韓愈《張中丞傳后敘》閱讀練習答案及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張中丞傳后敘》是中國唐代政治家、文學家韓愈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
《張中丞傳后敘》作于807年(唐憲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亂期間睢陽(今河南商丘)守將張巡、許遠的一篇名作。是作者在閱讀李翰所寫的《張巡傳》后,對有關(guān)材料作的補充,對有關(guān)人物的議論,所以題為“后敘”。
張中丞傳后敘[1]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2],得李翰所為《張巡傳》[3]。翰以文章自名[4],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5],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6]。
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7],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8],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9]。兩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12],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13],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14]。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15],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所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
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16]。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chuàng)殘餓羸之余[17],雖欲去,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18]!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19],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助之攻也。
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20],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21]。其老人往往說巡、遠時事云: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22],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23],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yīng)。巡呼云曰:“南八[24],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25]。籍大歷中于和州烏江縣見嵩[26],嵩時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27],好學無所不讀。籍時尚小,粗問巡、遠事,不能細也。云: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曰:“何為久讀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28],無不盡然。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yīng)口誦無疑。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29],城中居人戶,亦且數(shù)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后無不識者。巡怒,須髯輒張。及城陷,賊縛巡等數(shù)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遠寬厚長者,貌如其心;與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為兄,死時年四十九。”嵩貞元初死于亳宋間[30];騻麽杂刑镌谫袼伍g,武人奪而有之,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嵩無子。張籍云。[1]
作品注釋
[1]張中丞,即張巡(709—757年),中丞,張巡駐守睢陽時朝廷所加的官銜。
[2]元和二年:公元八0七年元和,唐憲宗李純的年號(806—820年)。張籍(約767—約830年):字文昌,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唐代著名
詩人
,韓愈學生。
[3]李翰:字子羽,趙州贊皇(今河北省元氏縣)人,官至翰林學士。與張巡友善,客居睢陽時,曾親見張巡戰(zhàn)守事跡。張巡死后,有人誣其降賊,因撰《張巡傳》上肅宗,并有《進張中丞傳表》(見《全唐文》卷四三○)。
[4]以文章自名:《舊唐書·文苑傳》:翰“為文精密,用思苦澀”。自名,自許。
[5]許遠(709—757年):字令威,杭州鹽官(今浙江省海寧縣)人。安史亂時,任睢陽太守,后與張巡合守孤城,城陷被擄往洛陽,至偃師被害。事見兩唐書本傳。
[6]雷萬春:張巡部下勇將。按:此當是“南霽云”之誤,如此方與后文相應(yīng)。
[7]開門納巡: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叛軍安慶緒部將尹子奇帶兵十三萬圍睢陽,許遠向張巡告急,張巡自寧陵率軍入睢陽城(見《資治通鑒》卷二一九)。
[8]柄:權(quán)柄。
[9]城陷而虜二句:此年十月,睢陽陷落,張巡、許遠被虜。張巡與部將被斬,許遠被送往洛陽邀功。
[10]兩家句:據(jù)《新唐書·許遠傳》載,安史亂平定后,大歷年間,張巡之子張去疾輕信小人挑撥,上書代宗,謂城破后張巡等被害,惟許遠獨存,是屈降叛軍,請追奪許遠官爵。詔令去疾與許遠之子許峴及百官議此事。兩家子弟即指張去疾、許峴。
[11]通知:通曉。
[12]食其句:尹子奇圍睢陽時,城中糧盡,軍民以雀鼠為食,最后只得以婦女與老弱男子充饑。當時,張巡曾殺愛妾、許遠曾殺奴仆以充軍糧。
[13]蚍(pí)蜉(fǔ):黑色大蟻。蟻子:幼蟻。
[14]而賊句:安史亂時,長安、洛陽陷落,玄宗逃往西蜀,唐室岌岌可危。
[15]外無待:睢陽被圍后,河南節(jié)度使賀蘭進明等皆擁兵觀望,不來相救。
[16]說者句:張巡和許遠分兵守城,張守東北,許守西南。城破時叛軍先從西南處攻入,故有此說。
[17]羸(léi):瘦弱。
[18]二公二句:謂二公功績前人已有精當?shù)脑u價。此指李翰《進張中丞傳表》所云:“巡退軍睢陽,扼其咽領(lǐng),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戰(zhàn)數(shù)十,小戰(zhàn)數(shù)百,以少擊眾,以弱擊強,出奇無窮,制勝如神,殺其兇丑九十余萬。賊所以不敢越睢陽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19]沮(jǔ)遏:阻止。
[20]愈嘗句:韓愈曾先后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徐州(治所在今江蘇省徐州市)任推官之職。唐稱幕僚為從事。
[21]雙廟:張巡、許遠死后,后人在睢陽立廟祭祀,稱為雙廟。
[22]南霽云(?一757年):魏州頓丘(今河南省清豐縣西南)人。安祿山反叛,被遣至睢陽與張巡議事,為張所感,遂留為部將。賀蘭:復姓,指賀蘭進明。時為御史大夫、河南節(jié)度使,駐節(jié)于臨淮一帶。
[23]貞元:唐德宗李適年號(785—805年)、泗州:唐屬河南道,州治在臨淮(今江蘇省泗洪縣東南),當年賀蘭屯兵于此。
[24]南八:南霽云排行第八,故稱。
[25]常:通“嘗”,曾經(jīng)。
[26]大歷:唐代宗李豫年號(766—779年)。和州烏江縣: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
[27]以巡句:張巡死后,朝廷封賞他的親戚、部下,于嵩因此得官。臨渙:故城在今安徽省宿縣西南。
[28]帙(zhì):書套,也指書本。
[29]僅:幾乎。
[30]亳(bó):亳州,治所在今安徽省亳縣。宋:宋州,治所在睢陽。
相關(guān)
試題
及答案
一、選擇題
1.下列各
組詞
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嫉妒(jì) 嗚咽(yě) 殺戮(lù) 云霄雨霽(jì)
B.沮遏(jǔ è) 須?(rán) 訴訟(sù sòng) 卷帙浩繁 (zhì)
C.蚍蜉(pífú) 遠遁(dùn) 詬罵(gòu) 流言蜚語(fēi)
D.羸弱(léi) 睢陽(suī)創(chuàng)傷(chuāng) 潛滋暗長(zī)
2.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 B.然尚恨有缺者,不為許遠立傳。恨,怨恨
C.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擅,擅自 D.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講,謀劃
3.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籍時尚小,粗聞巡、遠事,不能細也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 B.將其創(chuàng)殘餓羸之余,雖欲去,必不達 草創(chuàng)為就,會遭此禍
C.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示之者三
D.強留之,具食與樂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4.下列各組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
B.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 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
C.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 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后無不識者
D.疑畏死而辭服于賊 與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為兄
5.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屢道于兩府間 道,取道,經(jīng)過 B.具食與樂,延霽云坐 延,邀請
C.云雖欲獨食,義不忍 義,恩情 D.此矢所以志也 志,通“識”,標記
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①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 ②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③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 ④不可為不義屈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7.下列
句子
補出的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巡不屈,即牽(巡)去。 B.(賊)又降霽云,云未應(yīng)(賊)。
C.(霽云)不聽其語,強留之。 D.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志)以相語。
8. 從課文行文方式看,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
A.敘事與議論并重 B.著重敘事 C.分敘主要人物事跡 D.著重刻畫人物
9.下列四項是用細節(jié)描寫來寫南霽云的一項是( )
A.記憶超人 B.拔刀斷指 C.抽矢射賀蘭 D.怒則須髯張
10.本文刻畫的主要人物較多,其中作者歌頌的三個主要人物是( )
A.張巡、張籍、雷萬春 B.李翰、張巡、許遠
C.張巡、許遠、南霽云 D.雷萬春、許遠、南霽云
11.文中在寫南霽云拔刀斷指時說:“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從刻畫南霽云的形象來說,這種表現(xiàn)方法是( )
A.對比反襯 B.心理刻畫 C.表情描寫 D.側(cè)面烘托
12、在《張中丞傳后敘》“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的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是 ( )
A、對偶和對比 B、對偶和反襯 C、排比和對比 D、比喻和暗示
13、《張中亟傳后敘》中張巡、許遠堅守的孤城是( )。 A.徐州 B.泅州 C.唯陽
二、解詞題
1.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 2.遠雖材若不及巡者。
3.將其創(chuàng)殘餓贏之余…… 4.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 。
5.士卒僅萬人 6.顏色不亂
7.必以其言為信 8.棄城而逆遁
9.其講之精也。 10.巡因一見問姓名。
11.以此詬遠。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處其下。 14.具食與樂,延霽云坐
15.不能通知二父志。
三、翻譯題
(1).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
(2).寧能知人之卒不救。
(3).此矢所以志也。
(4).疑畏死而辭服于賊。
(5).何為久讀此?
四、簡答題
1、“后敘”是一種怎樣的文體?韓愈為什么要寫《張中丞傳后敘》?
2、閱讀韓愈《張中丞傳后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自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雎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選用了哪些細節(jié)刻畫南霽云的形象?
(2)從這段文字看,南霽云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語言、動作描寫南霽云外,還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這個人物?
參考答案:
一、1.A(嫉jí妒) 2.D.(A.竟,最終。 B.恨,遺憾 C.擅,掌握,擁有)
3.C.示,給……看 (A.尚,還 ;崇尚 B.創(chuàng),傷;創(chuàng),寫;草創(chuàng),起草稿 D.具,備辦;詳細)
4.B.表轉(zhuǎn)折,卻(A.介詞,把;介詞,憑借。C.副詞,于是;介詞,憑借。D.介詞,向;介詞,比。 5.C(義,名詞用作狀語,在道義上)
6.D.(①主謂之間。②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③介詞,替。 4 介詞,表原因,因為。)
7.C(“霽云”應(yīng)該為“賀蘭”)8. A 9.B 10.C 11.D12、A 13、C
二、1.尤:責備 2.若:似乎 3創(chuàng):傷.殘:弱 4 以:因為 5.僅:近
6.顏色:神氣、面容 7.信:真 8逆:預先 9講:考慮 10.因:憑惜
11垢:誹謗 12.恨:遺憾 13.柄:權(quán)柄 14.延:請 15.通知:理解
三、翻譯
(1)譯:哪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都死了,唯獨蒙受羞愧恥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做。(采分點:烏,雖)
(2)譯:怎么能料到別人最終不來救援呢。(采分點:寧能:怎么。卒:副詞,最終。)
(3)譯:這支箭就是用來作標記的。(采分點:所以:用來……的。志:通“識”作標記。)(4)譯:懷疑他(許遠)害怕死而向敵人說了屈服的話。(這句既是狀語后置句,又是省略句,應(yīng)該是“疑之畏死而于賊辭服”。)
(5) 譯:為什么總讀這本書呢。(賓語前置句,應(yīng)該是“為何久讀此”。)
四、1、寫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叫后敘。因為作者認為《張巡傳》對張巡等的記敘有所缺漏,所以寫“后敘”對張巡,許遠等人的事跡作出補充(或“為彌補《張巡傳》的缺漏”)
2、(1)兩個細節(jié):拔刀斷指,射塔明志。(2)嫉惡如仇,忠貞剛烈。
(3)一是對比反襯:用賀蘭的卑劣行徑反襯南霽云的凜然正氣;二是側(cè)面烘托:以“一座大驚”來烘托南霽云的壯烈舉動。
譯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吳郡張籍翻閱家中的舊書,發(fā)現(xiàn)了李翰所寫的《張巡傳》。李翰因文章而自負,寫這篇傳記十分詳密。但遺憾的是還有缺陷:沒有為許遠立傳,又沒有記載雷萬春事跡的始末。
許遠雖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張巡,打開城門迎接張巡,地位本在張巡之上。他把指揮權(quán)交給張巡,甘居于其下,毫無猜疑妒忌,最終和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過和張巡死的時間有先后的不同罷了。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輩的志向,認為張巡戰(zhàn)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是怕死而投降了叛軍。如果許遠真的怕死,何苦守住這尺寸大小的地盤,以他所愛之人的肉充饑,來和叛軍對壘而不投降呢?當他在包圍中守城時,外面沒有一點哪怕極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國家和皇上,而叛軍會拿國家和皇上已被消滅的情況告訴他。許遠見救兵不來,而叛軍越來越多,一定會相信他們的話;外面毫無希望卻仍然死守,軍民相食,人越來越少,即使是傻瓜也會計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許遠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戰(zhàn)死,他卻偏偏蒙受恥辱茍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這樣做,唉!難道說像許遠如此賢明的人會這樣做嗎?
議論的人又認為許遠和張巡分守城門,城陷落是從許遠分守的西南方開始的。拿這個理由來誹謗許遠,這又和小孩的見識沒有兩樣。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內(nèi)臟必定有一個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緊繩子,把它拉斷,繩斷必定有一個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這種情況,就來責怪這個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達事理了!小人喜歡議論,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這樣的地步!像張巡、許遠所造成的功業(yè),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誹謗,其他人還有什么可說呢!當張、許二位剛守城的時候,哪能知道別人終不相救,從而預先棄城逃走呢?如果睢陽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處?等到?jīng)]有救兵而且走投無路的時候,率領(lǐng)著那些受傷殘廢、饑餓瘦弱的殘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無法到達要去的地方。張、許二位的功績,他們已經(jīng)考慮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衛(wèi)天下,僅憑千百個瀕臨滅亡的士兵,來對付近百萬天天增加的敵軍,保護著江淮地區(qū),擋住了叛軍的攻勢,天下能夠不亡,這是誰的功勞啊!在那個時候,丟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數(shù);擁有強兵卻安坐觀望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不追究討論這些,卻拿死守睢陽來責備張、許二位,也可見這些人把自己放在與逆亂者同類的地位,捏造謊言來幫他們一起攻擊有功之人了。
我曾經(jīng)在汴州、徐州任職,多次經(jīng)過兩州之間,親自在那叫做雙廟的地方祭祀張巡和許遠。那里的老人常常說起張巡、許遠時候的事情: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的時候,賀蘭進明妒忌張巡、許遠的威望和功勞超過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霽云的勇敢和壯偉,不采納他的話,卻勉力挽留他,還準備了酒食和音樂,請南霽云入座。南霽云義氣激昂說:“我來的時候,睢陽軍民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有東西吃了!我即使想一個人享受,道義不能允許;即使吃了,我也難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斷一個手指,鮮血淋漓,拿給賀蘭進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驚,都感動得為南霽云流下了眼淚。南霽云知道賀蘭進明終究沒有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騎馬離去;將出城時,他抽出箭射寺廟的佛塔,那枝箭射進佛塔磚面半箭之深,說:“我回去打敗叛軍后,一定要消滅賀蘭進明!就用這枝箭來作為標記。”我于貞元年間經(jīng)過泗州,船上的人還指點著說給我聽。城破后,叛軍拿刀逼張巡投降,張巡堅貞不屈,馬上被綁走,準備殺掉;叛軍又叫南霽云投降,南霽云沒有吱聲。張巡叫南霽云道:“南八,男子漢一死而已,不能向不義之人屈服!”南霽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為;您既然這樣說,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張籍說:“有一個人叫于嵩,年輕時跟隨張巡;等到張巡起兵抗擊叛軍,于嵩曾在圍城之中。我大歷年間在和州烏江縣見到過于嵩,那時他已六十多歲了。因為張巡的緣故起先曾得到臨渙縣尉的官職,學習努力,無所不讀。我那時還幼小,簡單地詢問過張巡、許遠的事跡,不太詳細。他說:張巡身長七尺有余,一口胡須活像神靈。他曾經(jīng)看見于嵩在讀《漢書》,就對于嵩說:“你怎么老是在讀這本書?“于嵩說:“沒有讀熟呀。“張巡說:“我讀書不超過三遍,一輩子不會忘記。“就背誦于嵩所讀的書,一卷背完不錯一個字。于嵩很驚奇,以為張巡是碰巧熟悉這一卷,就隨便抽出一卷來試他,他都像剛才那樣能背誦出來。于嵩又拿書架上其他書來試問張巡,張巡隨口應(yīng)聲都背得一字不錯。于嵩跟張巡時間較久,也不見張巡經(jīng)常讀書。寫起文章來,拿起紙筆一揮而就,從來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陽時,士兵將近萬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將近幾萬,張巡只要見一次問過姓名,以后沒有不認識的。張巡發(fā)起怒來,胡須都會豎起。等到城破后,叛軍綁住張巡等幾十人讓他們坐著,立即就要處死。張巡起身去小便(另說此處為”轉(zhuǎn)身“),他的部下見他起身,有的跟著站起,有的哭了起來。張巡說:“你們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頭看他。張巡被殺時,臉色毫不慌張,神態(tài)安詳,就和平日一樣。許遠是個寬厚的長者,相貌也和他的內(nèi)心一樣;和張巡同年出生,但時間比張巡稍晚,稱張巡為兄,死時四十九歲。”于嵩在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帶。有人傳說他在那里有塊田地,武人把它強奪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訴訟,卻被武人殺死。于嵩沒有后代。這些都是張籍告訴我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817571.html
相關(guān)閱讀:
蘇軾《梅花》閱讀答案
“向雄字茂伯,河內(nèi)山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閱讀下面兩首漢樂府詩
王維《田園樂》閱讀答案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閱讀答案及賞析
上一篇:
“耶律履字履道,遼東丹王突欲七世孫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詠蟹--?詠螃蟹呈浙西從事》閱讀答案
《早晴至報恩山寺》閱讀答案
解題指導:詩歌語言之題眼、詩眼、詞眼
《水調(diào)歌頭 平山堂用東坡韻》閱讀答案
“王軌,太原祁人也,漢司徒允之后,世為州郡冠族”閱讀答案及翻
柳宗元《別舍弟宗一》閱讀答案
《梅花引?荊溪阻雪》閱讀答案
《山中聞杜鵑》閱讀答案
李煜《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閱讀答案
《和桃源詩序【蘇軾】》閱讀答案
推薦閱讀
閱讀兩首唐詩《途經(jīng)秦始皇墓》《汴河懷古
閱讀 下面兩首唐詩,完成 21-22 題。( 7 分) 途經(jīng)秦始皇墓 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
王安石《鐘山晚步》范成大《晚步西園》閱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鐘 山 晚 步 王安石 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 ……
《春曰五首(其一)》《江畔獨步尋花七絕
閱讀下面兩首七言絕句,然后回答問題。( 7分) 春曰五首(其一) 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
杜甫《旅夜書懷》閱讀答案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詩歌鑒賞答案
登飛來峰 ( 宋 )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高高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千丈高塔, 聞?wù)f雞鳴見日升……
相關(guān)閱讀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閱讀答案
《清平樂令(簾卷曲闌獨倚)》閱讀答案
唐順之《胡貿(mào)棺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商山早行》閱讀答案
《滿江紅 段克己》閱讀答案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閱讀答案
《秋夜獨坐(節(jié)選)》《夜深》比較閱讀及
《秋日赴闕注題潼關(guān)驛樓》閱讀答案
《渡太湖登馬跡山》閱讀答案
高三一輪復習《思鄉(xiāng)懷人詩的鑒賞》導學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