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春日醉起言志》李白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春日醉起言志》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詩中寫作者融化在酒的溫柔鄉(xiāng),在醉意朦朧中,以新的眼光發(fā)現(xiàn)新的天地,躲避在自然與音樂的寧謐之境,用及時行樂的灑脫姿態(tài)來化解失意,隱含了作者對丑惡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此詩深受陶淵明詩風的影響,但寫得流麗酣暢,保持著李白自己的風格。

【原文】

春日醉起言志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⑴。

覺來眄庭前⑵,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注釋】

⑴前楹:廳前的柱子。

⑵眄 (miǎn):斜視。

【白話譯文】

  人生在世如一場大夢,有什么必要辛勞終生。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爛泥臥在前庭。醒來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鳥兒正在花間飛鳴。請問這已是什么時候?春風只顧與流鶯細語聲聲。對此我真想發(fā)一通感慨,但還是對酒自飲自傾。高歌一曲邀請?zhí)焐系拿髟,曲終又使我沉醉忘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于天寶元年(742年)奉詔入京,供奉翰林。由于他嫉惡如仇,性情孤傲,不肯與李林甫、高力士等同流合污,很快受到排斥打擊。他感到官場的黑暗污濁,內心感到十分苦悶,常常以酒澆愁,這首詩就是他醉歌中的一首。

  此詩前人或認為是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李白居東魯時的作品,或認為是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李白居安陸時所作。

【賞析】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將人生看作是一場夢,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虛幻,唯有育化萬物又為萬物歸宿的“道”及普渡眾生的“佛法”,才是真實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來忘卻這如夢的人生。詩人通過醉酒表達了對丑惡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同時在醉意朦朧中,以新的眼光發(fā)現(xiàn)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樂趣。當詩人從醉夢中一覺醒來的時候,覺得煩囂的塵世已變得分外安寧:“覺來眄庭前,一鳥化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庭前花叢中,有一只小鳥在鳴叫,原來春天已經到了。原來世界中還有這樣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這種幽美之境與其說是大自然的賜與,不如說是詩人心境的表現(xiàn)。他醉前竟百視而不一見,而如今在醉后醒來才突然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后平靜了下來,他才會在安謐寧靜的春光里發(fā)現(xiàn)了以前不曾發(fā)現(xiàn)的幽美之境。這種發(fā)現(xiàn),猶如哲學上的頓悟,使人突然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脫俗的另一個世界,一切人間的憂慮和煩惱,都不復存在了。在這里寵辱皆忘,只有審美的觀照、心靈的寧靜。

  對于這種醉后悟道境界的突然到來,詩人非常高興,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沒有這種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讓這種心境多持續(xù)些時候,怕自己過早地酒醒,又回到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中來,被種種憂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還得再喝上幾杯。“對酒還自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對酒狂歌,逍遙自得,久久地陶醉在無憂無慮的世界里。

  這首詩深受陶淵明《飲酒》詩的影響,是“擬陶之作”,但又保持著李白自己的風格,寫得“流麗酣暢”,不像陶淵明那樣沉靜、淡泊,只在沉醉的時刻,有些陶淵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來,就又回復到豪放曠達的李白了。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1286024.html

相關閱讀:全唐詩 卷115 李?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溫庭筠唐詩鑒賞
山居秋暝 王維詩選
聯(lián)句
全唐詩 卷八十二 劉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