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原文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fēng)。
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
落景轉(zhuǎn)疏雨,睛云散遠空。
名山發(fā)佳興,清賞亦何窮?
石鏡掛遙月,香爐滅彩虹。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李白《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注釋
、天鏡:指鄱陽湖的湖面。形容湖水明凈,涵映天空,猶如巨大的鏡子。
2、彭湖:即彭蠡湖。
3、景:即將墜落的夕陽。疏雨,稀疏的小雨。
4、名山:指廬山。
5、清賞:清新,賞心悅目。
6、香爐:即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部。滅:消失。彩虹:香爐峰周圍多瀑布,水氣經(jīng)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這兩句用遠月懸空、彩虹消失,形容夜幕降臨。
7、君:指黃判官。
李白《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翻譯
尋陽江上大風(fēng)吹動巨浪,灌嬰井中亦水翻如濤。揚帆啟航馳在天一般大的如鏡湖面,直向彭蠡湖東面而去。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云朵散向遠空。名山佳景引發(fā)人們佳美的情興,清觀幽賞怎能有所窮盡?巨大的石鏡之上又有明月高掛,香爐峰上彩虹明滅。相思之時您我共對廬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見美景相同。
李白《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賞析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主要描寫彭蠡湖所見的風(fēng)光景色,勾勒出傍晚時分湖上雨霽云收、恬靜優(yōu)美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自己面對美景的欣喜之情。末兩句以共對美景相慰思念之怕。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
全詩十二句,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前四句,寫自己在風(fēng)浪中開帆入湖,氣勢豪邁。第二段為中間六句,寫湖上風(fēng)光。本來落霞照湖面,水天共影,十分好看;忽而又下起了雨,不久又云散虹出,罩在廬山頂上,景象更為壯觀。詩人佳興勃發(fā),清賞無窮,不覺月上中天,彩虹早已消失了。詩人情隨景遷,寫得錯落有致。最后兩句是第三段,清賞之余,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正舉目思念詩人。正是如此,照應(yīng)了題目,又留下了余味。
李白的詩詞全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