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xùn)
|
快速閱讀培訓(xùn)
|
速讀訓(xùn)練軟件
|
超右腦訓(xùn)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經(jīng)典詩句
>
“誰共我,醉明月?”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誰共我,醉明月?
[譯文] 又有誰來與我月下共飲,醉看明月呢?
[出自] 南宋 辛棄疾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囱嘌,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粱、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注釋:
鷓鴣:鳴聲凄切,如說“行不得也哥哥。”
未抵:比不上。
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事。
“更長門”句:用陳皇后失寵事。
將軍:指漢武帝時李陵。
“向河梁”句:指李陵別蘇武事。
“易水”句:《史記·刺客列傳》中易水送別之事。
如許恨:像上面的許多恨事。
譯文:
聽那綠樹叢中啼叫的鷓鴣,更令人悲傷的,是那鷓鴣的哀鳴剛停,杜鵑的叫聲更加凄切。直啼到春光盡去無處尋覓時,又可嘆百花也已凋謝。細算來這些惆悵,還是抵不上人世間的離別。想當初王昭君含恨出關(guān),馬上琵琶聲聲悲切,日暮后的塞外荒涼黑暗。更有那失寵的陳皇后,乘上翠羽宮車告別君王宮殿,幽居在長門宮里,從此與富貴恩愛告別。再看看《燕燕》詩,想那莊姜遠送歸妾,心中該是何等悲切。
那漢將軍李陵出生入死身經(jīng)百戰(zhàn),終落得身敗名裂。與蘇武河梁相別,悲歌一曲“一別長絕”。“風蕭蕭兮易水寒”,為英雄送行的客人全身孝服似白雪,一曲未終已上路,又何等的壯懷激烈。想那杜鵑啼鳥們?nèi)绻廊碎g還有這么多悲切離恨,料想它們不啼清淚,聲聲啼血。你走之后,有誰來伴我,共同舉杯對明月?
【譯文二】
綠樹上鵜聲聲已讓我悲傷,更哪堪鷓鴣哀鳴聲剛停,又聽到杜鵑聲聲凄咽。春天在鳥啼聲中歸去再難尋覓,苦恨芬芳的百花全都凋謝。但這種悲傷遠比不上人間離別。昭君馬上彈琵琶進入邊關(guān),幽居的長門宮的阿嬌乘翠羽車辭別金殿,莊姜夫人流淚望飛燕送走小妾。
李陵將軍百戰(zhàn)后歸降身敗名裂,到橋頭送別回望萬里故鄉(xiāng),和好友蘇武永遠訣別。西風蕭蕭荊軻離燕去秦,滿座送行人白衣白冠一片白雪,壯士慷慨悲歌易水河也嗚咽。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離恨,就不會再啼清淚而聲聲啼血。從今后有誰,伴我共醉明月。
【評點】
本篇為送別抒懷之作。首尾以啼鳥相呼應(yīng),描寫暮春凄厲暮色,中間引述
歷史
故事,鋪敘古代種種人間離情別恨,借送別族弟,抒發(fā)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壯志難酬的義憤。筆力雄健,沉郁蒼涼。
全詞共有五處引用
典故
。上片“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用漢代王昭君遠嫁匈奴的典故。設(shè)想一下,王昭君背井離鄉(xiāng),遠赴荒漠,獨自馬上彈琵琶進入邊關(guān)時的畫面,是多么凄涼孤苦;“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用陳阿嬌失寵的典故,漢武帝曾將其打入長門宮,她乘著翠羽車辭別金殿來到長門宮時,又是多么凄慘! “看燕燕,送歸妾”用莊姜送戴媯的典故,春秋時衛(wèi)莊公之妾戴媯生下一個兒子完,立位不久被害,戴媯被迫歸陳,莊公夫人莊姜親自為她送別,兩人分別時抱頭痛哭。詩經(jīng)中《燕燕》一詩,寫的就是這件事。下片“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用漢武帝時名將李陵的典故,漢將軍李陵苦戰(zhàn)匈奴兵敗,后投降;其好友蘇武南還大漢時,李陵對蘇武說:“異域之人,一別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用荊軻事,戰(zhàn)國時,荊軻奉命入秦行刺秦王。在易水邊上,燕子丹身穿白衣頭戴白冠為其送行,荊軻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見《史記•刺客列傳》,《易水歌》。
賞析:
這首詞極負盛名,全詞旨在送別,辛茂嘉為詞人族弟,送別時正值其被貶廣西。但全詞顯然并非一般送別,詞境恢宏,筆力沉郁蒼涼,用典切合作者當時處境。最重要的,作者滿腔壯志卻不被重用,眼見宋室衰亡,只得將滿腹的憤慨與凄愴訴于筆端。
詞的上闕寫暮春時的落漠,慨嘆大好春光不再,似有影射南宋衰落之意。接著作者用了三個典故,昭君出塞,陳皇后遭貶,戴為歸國,傾訴的更是流傳千載的離愁別恨。此處用典也有暗諷宋室對敵人妥協(xié)的政策,可謂語義雙關(guān)。詞的下闕緊隨上闕用典,使全詞上下兩段的街接渾然天成,但所用典故與上半闕已然有別。固然描寫李陵,荊軻的舊事也都是在離別,但大家都知道李陵降匈奴后,家人遭滅頂之災(zāi),我們無法確認李陵是否詐降,但從他個經(jīng)歷可知他率軍與匈奴大小數(shù)十戰(zhàn),雖未將其擊潰,卻也立下赫赫戰(zhàn)功。荊軻則更不用說,易水送別,高漸離的悲歌已成千古絕響,我們也知道荊軻刺秦事敗身亡。在此作者用此二典故固然提及的是二人與親人絕別,與好友分離,但從這兩個典故也不難看出,辛棄疾為自己年事已高卻壯志未酬,借典故抒發(fā)自己悲憤之意,最后兩句“誰共我,醉明月”方才切題,點到與族弟的離別,真正是寫法特別,構(gòu)思巧妙。
全詞描寫了大好春光的消失,用了5個典故傾訴離別,由啼鳥的鳴叫別離的悲苦。也可將春光消失影射朝庭日漸勢微,典故訴說自己壯志難酬,而啼鳥的鳴叫的襯出了作者的落漠與無奈。眾所周知,辛棄疾是個愛國詞人,他的詞可謂集宋詞之大成。在行動上他也是一名抗擊外來侵略的實踐者,無奈朝中小人當?shù),而自己最終未見光復(fù)中原的一天,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也是詞人的終生遺憾。我喜愛辛詞,但更敬重辛棄疾的為人。他從21歲起義抗金到68歲逝世,一生都在為光復(fù)中原奔走。在仕途上他不得志,從而他的許多政治主張并未得到重視。他說“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但他也依舊“醉里挑燈看劍”。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遠大的理想。在眾多朝臣中一片求和聲中,他是孤獨的。一生中,他提出了眾多抗戰(zhàn)北代的方略,卻從求未得到“主戰(zhàn)派”的重視,所以他更是寂寞的。一聲浩嘆“誰共我,酬明月?”更表現(xiàn)了末路英雄的悲哀,讀來讓人更覺凄涼,痛心!
賞析二:
這首詞作于瓢泉隱居期間,據(jù)開篇用典之意:“鷓鴣其志懷南,不思北徂。其鳴也,但北不南。”本草亦記杜鵑鳴必向北,此詞當為送茂嘉弟赴北之作。宋時南北分割,依后文詞義推斷,茂嘉此去,必是離開宋土,到金國去。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于神者。然非有意為之,故后人不能學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稼軒詞字以【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一篇為冠,沉郁悲涼,跳躍動蕩,古今無此筆力。”
上闕借鳥興詠,以烘托贈別之意,氣氛營造精妙到位,人多比之江淹《恨賦》,有人據(jù)此認為“非詞家本色”。首句疊用三種鳥:鵜?、鷓鴣、杜鵑,各有所比。張先詞:數(shù)聲鵜?,已報芳菲歇?梢婛Y?啼時,已屆暮春,百花退位,故本詞以綠樹引領(lǐng),實乃因為芳菲已盡!
鷓鴣也頻見于辛詞: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因其鳥叫聲特殊,往往隱喻政治上的某些含義。而杜鵑因其凄厲的啼聲而聞名。杜鵑啼血是一個典故,傳說古蜀國有國君名杜宇,又稱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后憂憤,化而為鳥,名為杜鵑鳥,終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鵑花。在
古詩
文中,杜鵑是一種悲鳥,但凡心中哀傷悲痛時,往往會借這鳥來表達,所以但凡出現(xiàn)杜鵑,即是表達一種悲傷。其實,杜鵑鳥就是布谷鳥,又因其聲“布谷”,像“胡不歸”(為什么不歸),又成了思鄉(xiāng)思家的一個象征。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唐·李白《蜀道難》:“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其中子規(guī)就是杜鵑。
鳥啼春歸,乃大恨事,卻“未抵人間離別”。“未抵”二字領(lǐng)句,承上啟下,隨即疊舉別恨四事。上闕集女子離別之怨典,“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說的是王昭君辭別漢帝北行;“看燕燕,送歸妾。”寫的是春秋時衛(wèi)莊公之妻莊姜,“美而無子”,莊公妾戴媯生子完。莊公死后,完繼立為君。州吁作亂,完被殺,戴媯離開衛(wèi)國!对娊(jīng)·邶風》的《燕燕》詩,相傳即為莊姜送別戴媯而作。
下闋則都用男子離別之典!端嗡募以~選》以為“前半闕北都舊恨,后半闕南渡新恨。”詞意迭宕,“沉郁頓挫,姿態(tài)絕世,換頭處起勢??。”結(jié)韻簡練而情境幽遠。詞中用典“經(jīng)子百家,行間筆下,驅(qū)策如意。” 接下來“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引用了漢代另一個典故。漢李陵抗擊匈奴,力戰(zhàn)援絕,勢窮投降;他的友人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節(jié)不屈。后來蘇武得到歸漢機會,李陵送他有“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之語;“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寫戰(zhàn)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當時送行者都穿戴白色衣冠,荊軻臨行歌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以上這些事都和遠適異國、不得生還,以及身受幽禁或國破家亡之事有關(guān),都是極悲痛的“別恨”。辛棄疾借用以上典故,表達了自己強烈的離別之情,隱隱然透出一種生離死別、長相隔絕的恨事!
這首詞的奇特之處在于,與一般上闕寫景下闕抒情的寫法完全不同。以鳥鳴起,羅列四恨之后,復(fù)又歸結(jié)于啼鳥: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巧妙回應(yīng)前文。啼鳥不知人間恨,啼聲已經(jīng)如此悲涼凄厲,要是真能像人一樣遭受此般離別,他們啼出還能是淚嗎?不!一定不是!它們只能象傳說中的杜鵑一樣,嘴角流血的!
前文將所有可能的聯(lián)想寫盡,盡管筆意跳脫,行文起伏,意念馳騁,但每一個都直貫離愁別恨,所以絲毫不覺其散,反覺順暢自如,一筆而下,但究竟未說到送別茂嘉的本事上來。結(jié)句“誰共我,醉明月。”筆力雄渾,直透紙背,一片奇文,洋洋灑灑,到此有了著落。用這樣的六個字點題,雄奇有力,擲地有聲!這首詞往往被歷來的詞評家推為辛詞之冠,并非無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619102.html
相關(guān)閱讀:
描寫山山水水的優(yōu)美詩句
南鄉(xiāng)子?璧月小紅樓原文_翻譯和賞析_孫惟信
徐志摩的詩
詠銅雀臺 汪遵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上一篇: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的意思及全詩詩意賞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
韋應(yīng)物 ? 滁州西澗 古詩詩意,賞析
一葉落?一葉落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存勖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描寫七夕的詩句
綠的詩句
端午節(jié)的詩詞
優(yōu)美愛情詩句
鷓鴣天?只近浮名不近情原文_翻譯和賞析_元好問
毋逝我梁,毋發(fā)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的意思
推薦閱讀
滿江紅?詠竹 陸容
滿江紅?詠竹 朝代:明代 作者:陸容 原文: 不種閑花,池亭畔、幾竿修竹。相映帶、一泓流水……
元宵詩句
[導(dǎo)語]1、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 2、闌珊火樹魚龍舞,望中寶釵樓……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導(dǎo)語]出自清代詩人 陳文述 的《夏日雜詩》 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 一夜雨聲涼……
諧音古詩
[導(dǎo)語]1、《 送別 》 唐王之渙 楊柳(留)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離別多。 ……
表達思鄉(xiāng)離愁的詩句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思鄉(xiāng)的詩句
關(guān)于黃河的古詩
長江的詩句
李叔同詩詞
畢業(yè)贈言 畢業(yè)寄語的句子_經(jīng)典語句
珍惜愛情的優(yōu)美詩句
憤世嫉俗的詩句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翻譯和賞析_辛
優(yōu)美景色的詩句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