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比尾巴》
教學(xué)目標: 1、歸納概括動物尾巴的突出特點,在了解兒歌的基礎(chǔ)上,學(xué)習(xí)仿編兒歌。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傾聽習(xí)慣。3、體驗語言活動的快樂與成功。。準備: 動物圖片、記號筆、鉛畫紙等。教學(xué)過程: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1、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 “說它象雞不是雞,尾巴長長拖到地,張開尾巴象把扇,花花綠綠真好看。(孔雀)” 2、(展示圖片)孔雀的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二、欣賞的動物尾巴(1)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動物的尾巴。圖片:小猴的尾巴:長,能倒掛在樹枝上;小兔的 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松鼠的尾巴:象把傘,讓幼兒學(xué)一學(xué)小松鼠怎麼走路。小鴨的尾巴:扁,來回擺動,游泳時可以當(dāng)游泳器。公雞的尾巴,彎。讓幼兒學(xué)一學(xué)公雞怎麼走路。孔雀的尾巴:象把扇。(2)教師說兒歌,幼兒學(xué)兒歌。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象把傘?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象把傘.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象把扇?鴨子的尾巴扁,公雞的尾巴彎,孔雀的尾巴象把扇.1、教師問,幼兒答。2、幼兒分組,一組幼兒拍手問,另一組幼兒表演回答。3、兩組互換。(3)了解兒歌的特點1、這首兒歌有什么特點?(問答式)2、是怎樣提問的?(歸納問題的形式,第三句是比喻句)三、學(xué)習(xí)續(xù)編兒歌。1、今天我們就來以這種“三問三答”的形式仿編兒歌,請畫出三種不同的動物尾巴,編出新兒歌。4個人為一組,商量一個人畫、一個人反饋大家齊心協(xié)力完成任務(wù)。2、幼兒嘗試畫、仿遍兒歌。如:鳥的尾巴,展開時象扇子,鳥把尾巴當(dāng)飛行器,飛時能夠夠靈活轉(zhuǎn)動,便于掌握方向。 魚的尾巴,有的象扇子,有的象楓香樹葉。魚把尾巴當(dāng)作游泳器,魚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擺動,促使身體向前推進,魚的尾巴還能控制方向。牛的尾巴長長的,象鞭子,它把尾巴當(dāng)作平衡器,奔跑時,尾巴豎起,起著平衡身體的作用。牛還用尾巴來拍打身上的蒼蠅、蚊子。 小壁虎的尾巴小小的,是救命尾巴,但是很奇怪,它為了逃命,常常把尾巴甩掉,等過幾天,又會長出新的尾巴。3、每組派一位代表,說說你們編的兒歌。(并展示幼兒的作品)四、延伸活動:1、小動物的尾巴用處都很大,所以小動物們必須保護好自己的尾巴,才能給人們多做事情。我們還可以在書上電視上找到更多的小動物,繪畫它們的尾巴,編出更長更好聽的兒歌。2、游戲:揪尾巴。(一組小朋友當(dāng)各種小動物,并學(xué)小動物的樣子,戴上尾巴,另一組小朋友要揪掉這些小動物的尾巴,小動物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呀!千萬不能被人揪掉。)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xùn)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