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分得分 考試時 間:60分鐘 試卷分數(shù):100分 本試卷共4頁※ 考生注意:請在答題卡各題目規(guī)定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答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共25分。其中1—8題為單選,每題2分,9--11題為多選,每題3分,答案填到答題卡的表格中)1. 夜晚,抬頭看月亮在云層中以很快的速度向前運動,這是所選的參照物是A. 地球 B.云層 C.月亮 D.不能確定2.在下列幾組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是吸熱的是A. 熔化、液化、汽化 B. 液化、汽化、升華C. 升華、汽化、熔化 D. 凝固、液化、凝華 3.封閉在容器中的氣體,當氣體體積被壓縮時,它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變化情況是A.質量減小,體積減小,密度變大 B.質量不變,體積減小,密度變大C.質量變大,體積減小,密度變大 D.質量減小,體積減小,密度不變4.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升華的是A. 燒開水時壺中冒“白氣” B. 夏天,濕衣服晾干了C. 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現(xiàn)“冰花 D. 用久的燈泡燈絲變細5.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樂音就是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它不可能是噪聲 B.打開門窗,加快空氣的流動,可以減弱馬路上的噪聲 C.噪聲可以影響人們的休息和學習,但不會影響健康 D.植樹造林可以保護環(huán)境,減弱噪聲6. 在28℃的室內(nèi),將一支溫度計從裝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數(shù)將A. 下降 B. 上升 C. 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不變 D. 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不變7. 機械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動,下列關于機械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與參照物的選擇無關,對任何參照物而言結果都是相同的B.所說的參照物就是假定靜止不動的物體,僅是以它作為研究其它物體運動的標準C.自然界無所謂運動和靜止D.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往往以地球為參照物,因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8.關于聲現(xiàn)象,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D.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9.偵察兵為及早發(fā)現(xiàn)敵軍騎兵的活動,常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就能判斷附近是否有敵人的騎兵,下面解釋正確的是 A.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動發(fā)出聲音 B.聲音可以由土地傳播 C.土地傳播聲音的速度比空氣快 D.馬蹄聲不能由空氣傳到人耳10.使用 托盤天平時,以下說法或做法中正確的是A、加減砝碼時,可用手直接輕拿輕放砝碼 B、不允許把化學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中C、被測物體的質量不允許超過天平的稱量D、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所指示的質量值11.關于物質的密度,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公式ρ=m/v可知,物質的密度跟質量成正比,跟體積成反比B、密度是物體的屬性,物體不同,密度也不同C、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其大小不隨溫度、形狀、狀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二、填空題(每空1分, 共25分)12. 請給下面數(shù)據(jù)填上適當?shù)膯挝唬?br>牛飛同學的質量約為48.5 ▲ ; 大頭針的質量約為80 ▲ ;初中八年級物理課本的長約為2.6 ▲ ,其中每張紙的厚度大約為0.1 ▲ 。13.小紅的媽媽從超市買回一桶花生油, 瓶上標有“5 L 凈含量4.5 kg”的字樣,則花生油的密度為 ▲ kg/m3。14.如圖1所示,用AB兩把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則A尺測得物體的長為 ▲ cm,B尺測得物體長為 ▲ cm。15.寒冷的冬天,我們會在玻璃窗的_▲__表面(填“內(nèi)”或“外”)看到美麗的冰花,這是_▲__現(xiàn)象。(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16. 加油機給戰(zhàn)斗機加油,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斗機是_ ▲ 的(填“靜止”或“運動”)如果戰(zhàn)斗機在3s內(nèi)飛行了0.6km,則它的速度是__▲___m/s 。 17. 萍萍是位音樂愛好者,鋼琴獨奏或手風琴獨奏她一聽便能分辨,她區(qū)分的依據(jù)是這兩種樂器發(fā)出聲音的__▲__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彈琴時,發(fā)出聲音的__▲__不同.18.醫(yī)學上針對外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治療,其原理是醫(yī)生用一種叫做氯乙烷的氣態(tài)有機物,對準人的傷口處噴射,它在加壓下 ▲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又在皮膚上迅速▲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同時 ▲ 大量的熱,使人體受傷部位的溫度 ▲ (填升高或降低),皮膚血管收縮,神經(jīng)纖維傳導速度變慢,類似局部麻醉,人的傷痛很快消失,同時防止傷口處形成 淤血.19."山間鈴響馬幫來"這句話中,鈴響是由于鈴受到金屬珠子的 撞擊產(chǎn)生_▲__而發(fā)聲;在山間小路上人們聽到遠處傳來的鈴聲,是通過▲__傳入人耳的.20.一陣低沉的悶雷震得人心發(fā)慌;遠處好象有人在拉胡琴;一聲剌耳的尖叫聲使喧鬧的人們陡然安靜下來.上述三種聲現(xiàn)象中,所強調的聲音的特征依次是_▲_、_▲_和__▲_.21.甲、已兩物體的質量之比為5:2,密度之比為4:3,則體積之比為___▲___。22.護士幫病人打針前,先用酒精棉球對注射器處進行消 毒,病人會感到此處變涼爽,這一現(xiàn)象說明___▲___;體溫計是利用液體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三、簡答題(4分)23.舞臺上經(jīng)常用噴撒干冰的方法制 造白霧以渲染氣氛,請解釋其中的原因。四、計算題(共14分)24.(6分)根據(jù)回聲定位的原理,科學家發(fā)明了聲吶.利用聲吶系統(tǒng),人們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繪出水下數(shù)千米處的地形圖。若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聲波,如右圖所示,經(jīng)過4s后收到回聲波。求此處海底有多深?(已知聲音在海水中傳播速度是1500m/s)25. (8分)體積為0.9 m3的水結成冰后體積是多大?(ρ冰=0.9×103kg/m3)五、實驗探究題(共32分)26. (5分)以下各圖是我們學習過的有關聲現(xiàn)象的小實驗,其中:⑴如甲圖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fā)出聲音的音調__▲_,這說明音調跟發(fā)聲體的__▲__________有關;⑵觀察乙圖,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__▲__; ⑶觀察丙圖,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__▲__; ⑷觀察丁圖,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_▲___。 27. (3分)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量:(1)調節(jié)托盤天平時,發(fā)現(xiàn)指針在標尺中央的右側,此時應將橫梁右側平衡螺母向__▲__移動 .(2)移動游碼的作用相當于向▲ 盤添加小砝碼.(3)在某次測量中,所用的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所示,則被測物體的質量是▲ g.28.(9分)在探究“水的沸騰”時,(1)小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了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由圖可知水的沸點是 ▲ ℃。這說明當時水面上方的大氣 壓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一個標準大氣壓。(2)小明看到,從水溫達到90℃到水沸騰共用時10min。 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請你給小明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 。(3)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 ▲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溫度 ▲ (選填“升高”或“不變”或“降低”).(4)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xiàn)大量“白氣”.“白氣”是水蒸氣遇冷 ▲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5)小明得出水沸騰條件是 ▲ ,但他發(fā)現(xiàn)時,燒杯內(nèi)的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 .而水的溫度▲ 沸點(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29.(5分)為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某同學測得四組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 (1)表中括號內(nèi)應填上的數(shù)據(jù)是 ▲ ;次數(shù) 物體 質量/g 體積/cm3 質量/體積(g/cm3 )1 鋁塊1 54 20 2.72 鋁塊2 108 40 2.73 松木1 108 216 ( )4 松木2 10 20 0.5(2)比較第 1、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論: ▲ (3)本實驗測量多組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 ▲ .(4)小明為了進一步研究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設計了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如下表所示.請在表中的空格處填上欄目.序號 質量/g 體積/ cm3 ▲ ▲ 5 6
30. (4分)小亮同學在4塊相同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水,進行如圖甲所示實驗探究液體的蒸發(fā)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1)通過A、D兩圖對比,可以得出液體的蒸發(fā)快慢與 ▲ 有關.(2)通過 ▲ 兩圖對比,可以得出液體的蒸發(fā)快慢與液體溫度有關.(3)在相同自然環(huán)境下,小凡同學在兩塊相同玻璃板上分別滴上質量相等水和酒精(如圖乙),并控制使他們 ▲ 相同.結果發(fā)現(xiàn)b圖中酒精先蒸發(fā)完,于是可以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都相同情況下,液體的蒸發(fā)快慢還與 ▲ 有關.31.(6分)芳芳想測一石塊的密度,(1)但石塊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她利用一只燒杯, 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礦石的體積是 ▲ cm3; (2)若用托盤天平已測得礦石的質量是175g,則礦石的密度是▲ kg/m3;從圖A到圖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 ▲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