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八年級
>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謂近代化,即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中國近代化過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在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領域全面啟動,逐步深入展開。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1898年的戊戌變法傳播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文化,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盟的作用。孫中山等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統(tǒng)治。1915年,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本單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中起著承前啟后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2、本單元知識結構
本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從經(jīng)濟、政治到思想的學習過程,層層深入。
3、目標和要求
(1)知識目標: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評價洋務運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洋務運動的分析,認識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但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②認識到維新變法是在民族危機關頭,由資產(chǎn)階級推動,清政府實行的一次自救運動。它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③通過對辛亥革命的學習,認識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為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奠定了思想基礎。
⑤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政,關心祖國前途命運,培養(yǎng)學生愛國救國意識和振興中的歷史責任感。
重點難點
重點: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幾次運動的總趨勢。
二、教法和學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給學生講解相關概念;如近代化,洋務派等;適當補充人物的相關歷史事實,通過對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記憶理解當時的歷史事件;采用啟發(fā)教學、分析比較、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導學生從中國人民對近代化探索過程去理解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知識點。
三、課程資源
課本為主,課件輔助,教師搜集有關資料以補充;注重圖片的展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在適當引導基礎上獲得理性認識。
四、教學過程與環(huán)節(jié)
(一)第7課 洋務運動
1、導入新課
兩次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改變現(xiàn)狀,一批愛國人士進行了積極地探索,首先表現(xiàn)在軍事器物層面的學習,即洋務運動,那么什么是洋務派,他們有哪些活動,結果如何;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一下第7課《洋務運動》。
2.講授新課
(1)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出的導學提示,自學;對本課有個大概的認識,然后師生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共同學習。
(2)知識框架――洋務運動
①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生產(chǎn)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tǒng)治。
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為代表。
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
④口號: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后期以“求富”為口號。
⑤主要內(nèi)容:
a.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一批軍事工業(yè)。
b.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一批民用工業(yè)。
c.籌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d.興辦新式學堂。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
⑥評價:
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但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3、問題探究
有人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想一想,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
思路一:可以從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進行分析。洋務派不改變封建制度,就想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從洋務派學習西方的內(nèi)容上進行分析。洋務派學習西方限于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單純的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4、小結:
洋務運動是中國人近代化探索的開始;經(jīng)歷了“自強”“求富”兩個發(fā)展階段,但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也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它告訴我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僅僅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行不通的, 但它給近代中國的發(fā)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東西,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從而使古老的中國開始順應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5、板書設計
內(nèi)有太平天國 時間
運動的打擊 目的
代表人物
外有西方列強 背景 口號
的侵略 內(nèi)容
評價
(二)第8課 戊戌變法
1、導入新課
洋務運動30年有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甲午戰(zhàn)爭失敗表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的道路。思想先進的愛國志士認識到光學習技術是不夠的,需要在深層次的制度上進行改革,那么他們又做了哪些努力,結果如何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在制度方面進行探索的第一回合即《戊戌變法》。
2、講授新課
(1)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出的導學提示,自學;對本課有個大概的認識,然后師生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共同學習。
(2)知識框架 ――戊戌變法
①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②代表: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chǎn)階級的維新派。
③康、梁的宣傳活動:
a.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后改名為《中外紀聞》
b.組織政治團體強學會
④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主要內(nèi)容:
a.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b.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
c.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
d.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
e.訓練新式軍隊等。
⑤失敗: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變法失敗。
⑥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
⑦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a.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chǎn)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廣泛傳播了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中國人民的覺醒;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斗爭由改良轉向革命。
3、問題探究
思考一下,譚嗣同放棄生的機會甘愿一死,值得嗎?
就課文所示的兩種觀點讓學生進行討論,賦于人思維的多元化。
思路一:可從譚嗣同獻身精神給后人的激勵方面考慮。
思路二:可從維新人士逃脫后繼續(xù)斗爭的作用方面考慮。
4、小結
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就往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是符合維護民族獨立和發(fā)展資本主義這一歷史潮流的,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但也讓我們看到,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此后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派吸取教訓,以武裝斗爭為手段,揭開了歷史新的一章――辛亥革命。
5、板書設計
一、公車上書――序幕
二、維新派政治團體的形成――醞釀和發(fā)展
三、百日維新――高潮
1、變法的開始
2、變法的內(nèi)容
四、戊戌政變――失敗
1、變法的失敗
2、失敗的原因
3、變法的意義
(三)第9課 辛亥革命
1、導入新課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紀走在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中國革命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績和精神永遠為后人所牢記。課件出示孫中山圖像,讓學生談談所知道有關孫中山的故事,由此導入新課。
2、新課學習
(1)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出的導學提示,自學;對本課有個大概的認識,然后師生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共同學習。
(2)知識框架――辛亥革命
①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
a.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了組織了興中會。
b.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組織成立了同盟會。,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c.組織領導了多次武裝起義。
d.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②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因為這一年是舊歷辛亥年,所以歷史上把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③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3、問題探究
有人說“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蹦阃鈫?
教師指導學生用一分為二的分析方法去評價歷史事件。
教師提示:衡量一場革命的成敗,關鍵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預定目標是否或者在大多數(shù)程度上達到了,然后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
4、小結
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偉大里程碑。領導這場革命的孫中山先生,他的豐功偉績將昭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探索富民強國之路上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我們相信,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振興中華”的偉大理想一定能夠?qū)崿F(xiàn)。同學們,我們一起努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指日可待!
5、板書設計
一、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
1、同盟會創(chuàng)立背景――創(chuàng)立興中會
2、同盟會成立:
3、同盟會的革命綱領、目標和旗幟
二、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1、武昌起義的背景:
2、武昌起義的經(jīng)過
3、武昌起義的影響:
三、中華民國的成立:
1、中華民國的成立:
2、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四)第10課 新文化運動
1、導入新課
回顧在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洋務派“師夷長技以自強”,但并沒有擺脫西方列強的侵略;維新派鼓吹民權,革命派主張共和,但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中國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進的中國人想到要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此拉開新文化運動序幕,那么這個“新”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以此導入新課。
2、新課學習
(1)學生根據(jù)教師給出的導學提示,自學;對本課有個大概的認識,然后師生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共同學習。
(2)知識框架――新文化運動
①標志:1915年,《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的誕生,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②代表人物:
a.陳獨秀:《敬告青年》
b.李大釗:《孔子與憲法》,1918年又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c.胡適:《文學改良芻議》
d.魯迅:《狂人日記》
③主要陣地:《新青年》等雜志。
④主要內(nèi)容:
前期:(四反對,四提倡)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b.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c.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后期:
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
⑤評價: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與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起影響到后來。
3、活動與探究
閱讀分析:有人說:“胡適所主張的文學革命且限于文體形式方面的改良”。請閱讀下面胡適的兩段文字,在小組里,談談你對上述意見的看法。
從兩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適所主張的文學革命首先強調(diào)文體形式的革命,同時也注意到文學內(nèi)容的革命,只是胡適對于解決種種社會問題的態(tài)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4、小結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這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運動初期,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運動后期,宣傳并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向新的歷史時期。作為21世紀青少年,我們將繼承和發(fā)揚新文化運動先驅(qū)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愛國愛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5、板書設計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
(1)經(jīng)濟方面:
(2)政治方面:
(3)思想文化:
2、概況:
?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
?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等
?旗 幟:民主 科學
?主要陣地:《新表年》
?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
1、三提倡,三反對
2、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宣傳十月革命
三、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1、性質(zhì):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是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2、積極影響:
3、局限性:
五、教后小記
針對每堂課的實際教學情況,總結經(jīng)驗教訓,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
六、布置作業(yè)
仔細閱讀課本內(nèi)容,然后完成課后《練一練》,《同步訓練》相關題目。
七、反饋練習
1、康有為等人發(fā)起“公車上書”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德國強占膠州灣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2、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B、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C、是中國為改變落后面貌而進行的探索活動
D、是由資產(chǎn)階級的維新派發(fā)動的
3、提出“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治綱領的革命政黨是( 。
A.興中會 B.華興會 C.光復會 D.同盟會
4、請將孫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活動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
①組建興中會 ②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③成立中國同盟會 ④與共產(chǎn)黨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②④
5、很多同學都看過《秦始皇》、《漢武大帝》等歷史劇,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終退出中國歷史舞臺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6、在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具有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兩次重大斗爭是( 。
①太平天國運動②維新變法運動③義和團運動④辛亥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的思想解放運動是( 。
A、洋務運動 B、維新運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9、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的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魯迅 D、胡適
9、祖籍武平的劉光第在家鄉(xiāng)調(diào)查訪問時,大力宣傳國家危難的形勢,指出要救國就得變法圖強,他參與的活動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8387.html
相關閱讀:
上一篇:
民族團結教案
下一篇: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教案
相關主題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教案
綜合探究二 感悟滄桑巨變 【目標】 1.通過對藍田人生活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點的認識,理解自然……
近代民族工業(yè)
近代民族工業(yè) 【目標】 1、識記與理解:記住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產(chǎn)生的時間和主要的民族工業(yè)企……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教案
綜合探究一 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目標 通過對某處文物古跡現(xiàn)狀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
避免革命的改革
避免革命的改革 教材內(nèi)容 伴隨著英、法、美等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第10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案
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五大歷屆黨代會的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鄧小平是……
相關閱讀
第19課 內(nèi)戰(zhàn)烽火教學案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教案
第7課 戊戌變法
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導學案3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蘇聯(lián)的崛起
第10課 “走近創(chuàng)業(yè)年代的英雄”教案
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案
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教案1
人類的形成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